臥鋪客車發展歷史
臥鋪客車誕生背景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后,經濟形勢迅速發展,當時,大量個體商販,迫切需要將小商品從東南部向西北部轉移。同時,大量民工從西部流向東部,該群體的旅行特點要求票價低廉、隨身攜帶行李較多。那時候,火車臥鋪票難買,高速公路剛開始建設,高速長途客運尚未出現。同時,公路座位客車由于速度慢、運行時間長和乘坐疲勞等原因,無法適應長運距客運需求。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應跑長途客運的云南客戶(一說為浙江客戶)要求,當時的揚州客車廠開始試制臥鋪客車,并于1989年上市。
臥鋪客車制作生產
1988年,江蘇省揚州客車制造廠(揚州亞星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與西安公路學院(現長安大學)合作,開發生產出首輛長途臥鋪客車。臥鋪客車不僅解決了乘客長時間乘車的疲倦感,在客車企業的眼里,雙層客車的乘員數增幅明顯高于燃料、維修、過路過橋、人員等支出增幅。[4]
臥鋪客車結構特點
臥鋪客車的臥鋪應縱向布置(與機動車前進方向相同),臥鋪寬度不應小于 450mm,臥鋪縱向間距不應小于 1400 mm,相鄰臥鋪的橫向間距不應小于 350 mm,臥鋪雙層布置時上鋪高不應小于 780mm、鋪間高不應小于 750mm。[1]
臥鋪客車防護裝置
1.汽車安全帶
(1).乘用車的所有座椅(第三排及第三排以后的可折疊座椅除外)均應裝置汽車安全帶,座位數不大于20(含駕駛員座位,下同)或者車長不大于 6 m 的客車及設計時速不小于 100 km/h 的貨車和半掛牽引車的前排座椅應裝置汽車安全帶。長途客車和旅游客車的駕駛員座椅、前面沒有座椅的座椅及前面護欄不能起到必要防護作用的座椅應裝置汽車安全帶;當(同向)座椅的座間距大于1000 mm且座墊前面沿座椅縱向不大于 600 mm 的范圍內沒有能起到防護作用的護欄或其它物體時,也應裝置汽車安全帶。
(2).臥鋪客車的每個鋪位均應安裝兩點式汽車安全帶。
(3).汽車安全帶應可靠有效,安裝位置應合理,固定點應有足夠的強度。
2.安全出口
(1)車長小于6m的客車,在乘坐區的兩側應具有緊急時乘客易于逃生或救援的側窗。
(2)車長不小于6m 的客車,如車身右側僅有一個供乘客上下的車門時,應設置安全門或安全窗。長途客車和旅游客車應設置車頂安全出口。臥鋪客車的臥鋪布置為上、下雙層時,側窗布置應為上下雙排。使用安全門時應保證不用其它器具即可將其向外推開。安全出口的數量、位置應符合有關規定。
3.安全門應滿足下列要求:
(1)安全門的凈高不應小于1250mm ,凈寬不應小于550mm 。
(2)門鉸鏈應在門前端,向外開啟角度不應小于100°,并能在此角度下保持開啟,同時還應設有開啟報警裝置。若在安全門打開時能提供不小于550mm的自由通道,則開度不小于100°的要求可不滿足。
(3)通向安全門的通道寬度不應小于300mm,不足300mm時,允許采用迅速翻轉座椅等方法加寬通道。
(4)安全門應有鎖止機構且鎖止可靠。安全門關閉時應能鎖止,且在車輛正常行駛情況下不會因車輛振動、顛簸、沖撞而自行開啟。
(5)安全門不用時,工具應能從車內外很方便地打開車門,門外手柄應設保護套,且離地面高度(空載時)不應大于1800 mm。
4.安全窗應滿足下列要求:
(1)安全窗和安全頂窗的面積不應小于(3×105)mm2,且能內接一個 400mm×600mm(對車長不大于7m的客車為330mm×500mm)的橢圓;若安全窗位于客車后端面,則其面積不應小于(4×105)mm2,且應能內接一個 500mm×700mm的矩形。
(2)安全窗應采用易于迅速從車內、外開啟的裝置;或采用安全玻璃,并在車內明顯部位裝備擊碎玻璃的手錘。
(3)安全頂窗應易于從車內、外開啟或移開。安全頂窗開啟后,應保證從車內外進出的暢通。彈射式安全頂窗應能防止誤操作。
臥鋪客車嚴峻問題
臥鋪客車事故比例
據部統計,2011年,我國臥鋪客車數量占大客車的比例為1%左右,但其事故死亡人數占大客車事故死亡人數比例達10%。
據了解,我國有臥鋪客車3萬余輛,5000多條線路,多數為800公里以上。由于車程遠,需連夜趕車,是交通事故的高發區。[3]
臥鋪客車處理辦法
和部聯合發布通知,規定自2012年3月1日起,相關臥鋪客車產品暫停生產、銷售,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暫停辦理臥鋪客車注冊登記。這意味著,按照臥鋪客車正常的報廢年限,5年后臥鋪車將從長途客運市場上消失。有專家指出,雙層結構的安全問題一直雙層公路客車揮之不去的陰影。過去,即使知道雙層公路客車在某些線路上盈利能力好,一些地方的運管局仍然不敢對這一車型的使用放開,安全問題就是他們的顧慮。[4] 安全性較差是長途臥鋪車被喊停的主要原因。這種車型重心高、過道窄、易燃物多,易發事故,一旦出事,損失往往非常慘重。[2] [4]
臥鋪客車國外情況
事實上,并非如同眾多媒體和行業新聞所描述的:“適用長距離旅行的臥鋪客車是我國的車型。”臥鋪客車(sleeper bus)的服務早在上世紀20至30年代,就已出現于英國。在1931年由梅賽德斯公司設計的一款雙層臥鋪客車中,不僅有兩種不同的精致坐席供乘客坐著或躺著,車尾部還有空間專門放置行李。除了供公交公司使用以外,雙層臥鋪客車常被歐洲的明星團體或者演出公司當做私人用車,在各大城市和國家巡回演出時使用,或改裝成流動的“旅館”。[1]
夕發朝至的臥鋪客車不僅可以讓乘客睡到目的地,行李包裹能夠很方便地隨身攜帶,與乘坐火車相比,由于省略了轉車換乘環節,乘客的旅途會變得相對輕松。這兩大特點是臥鋪客車需求經久不衰的根源所在。對于美國整個巴士運輸業而言,2010年日出發人次增長了6個百分點——這個數字是航空運輸的兩倍,美國鐵路公司的12倍。“不久太陽從視線中消失,星星與往常一樣出現,我在你身旁蜷縮著入睡。”也成為美國青年人描述乘坐臥鋪巴士的美好感覺。在印度AC Sleeper Bus(AC臥鋪巴士公司)也為民眾和世界的游客提供了多種購票方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