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歷史沿革
主詞條:四川歷史
四川風景(38張)
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開始出現人類文明,并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形成了以寶墩文化、三星堆遺址、羅家壩遺址、金沙遺址為代表的高度發達的古蜀文明。古蜀文明與華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稱為中國上古三大文明。
夏時為百濮地,《華陽國志》載:“越嶲郡會無(今四川會理縣)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大約在夏商時期,蜀人部落從今茂縣一帶沿岷江而下遷徙至成都平原。在商周時期,四川地區建立了由古蜀族為中心的蜀國;因此,四川地區古稱“蜀”。
四川省古代時期
川蜀(2張)
西周初期(45年),古蜀國杜宇王朝建立,定都于魚鳧(今成都溫江區),后遷至郫邑(今成都郫都區),杜宇王朝采用君主世襲制,其勢力基本覆蓋了整個四川盆地。
春秋早期(前666年),杜宇氏禪位于蜀相鱉靈,鱉靈建立了開明王朝,定都于廣都(今成都華陽),開明九世杜尚執政時(前367年)遷都至成都。戰國時期(前316年),秦國兼并蜀國、巴國,于今川西設立蜀郡(治成都)、川東設立巴郡(治江州,即今重慶)。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主持修建了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西漢元封五年(6年),劉徹在全國設13州刺史部,置益州刺史部,益州管轄范圍大致相當于整個四川盆地和漢中地區,形成了四川的雛形。漢代,四川始有“天府之國”美譽。
新莽地皇五年(24年),公孫述占據益州并在成都,取起于成都之意,國號“成家”。
東漢建武十二年(36年),益州重歸漢廷管轄。黃巾起義后,益州牧劉焉、劉璋父子割據四川,后為劉備所滅。東漢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漢。次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延續了漢朝大統,國號為“漢”,史稱蜀漢。蜀漢鼎盛時期占據荊州、益州,但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兵敗夷陵后元氣大傷,之后又經諸葛亮治國,恢復生產,使得能與魏、吳抗衡。
魏景元四年(263年),蜀漢敗亡,旋分蜀漢故地為益州、梁州,各領八郡。
西晉后期,李特率流民攻入益、梁二州。永興三年(306年),李特之子李雄在成都,國號“大成”。至咸康四年(338年)時,李雄侄李壽又改國號為“漢”,史稱為“成漢”。成漢是“十六國”中建立的國家,其全盛時疆土覆蓋四川盆地及周邊部分地區。永和三年(347年),大成國被東晉所滅。
南北朝至隋朝,先后屬劉宋、南齊、南梁、西魏、北周、隋朝統治。
隋唐時期,四川地區社會安定,經濟進入全盛時期,有“揚一益二”之說。唐武德元年(618年)建立后,四川地區屬劍南道及山南東、西等道。改益州為劍南道,梁州為山南西道,縣的建置將近300個。在川西高原,設立了很多羈縻州、縣,以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管理。今涼山州地區,則屬南詔割據。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入蜀避難,臨幸青羊宮,升格蜀郡為成都府。之后又有兩位唐朝皇帝入蜀避難,即唐德宗避朱泚之亂(德宗逃亡山南西道梁州,當時屬蜀),唐僖宗避黃巢起義。
五代時期,王建、孟知祥先后在四川地區建立起前蜀、后蜀,分別歷時18年、31年。
四川省宋
宋乾德三年(965年),歸宋統治。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今四川地區分為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臺)、利州(今廣元)、夔州(今重慶奉節)四路,合稱“川峽四路”或“四川路”。其間設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川宣撫使等官職,四川由此得名。
宋代四川地區地圖
南宋后期,宋蒙雙方圍繞四川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1227年—1279年)的爭奪,由于四川軍民的頑強抵抗以致人口銳減、經濟凋敝。[9-10]
四川省元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合并川峽四路,設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簡稱“四川行省”,是為“四川”建省之始,行省衙門駐成都路。四川行省轄境包括今四川中東部、重慶大部、甘肅南部、陜西南部等,同時對州縣大加減并,基本形成了如今縣的分布格局。當時,川西高原北部和漢中盆地改屬陜西等處行中書省。今涼山州地區,屬云南等處行中書省。
為加強對四川地區的控制,元朝在漢中設興元路,劃歸陜西管轄。元朝為漢中隸屬陜西之始。[65]
四川省明
明朝四川行政區劃地圖
明代,四川是全國13個承宣布政使司之一,轄區除今四川、重慶外,還包括今貴州省遵義市和云南東北部及貴州西北部,轄境已達川西高原和涼山地區,布政使司衙門駐成都府。并在川西高原地區設立衛所,進行軍屯。
明末清初四川行政區劃圖
明末,張獻忠建立過“大西”,轄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區。明末清初,四川歷經連年戰亂,人口急劇減少、滿目瘡痍。《四川通志》載:“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
[11] 四川省清
清代,因襲明制又略有調整,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在省下增加道一級行政組織,形成省、道、府(直隸州、廳)、縣(散州、廳)四級機構。[65] 分全國內地為18行省,四川省為其一,并對川、滇、黔3省省界進行較大調整,遵義改屬貴州,東川改屬云南,基本確定了今四川的南部省界。并通過湖廣填四川運動恢復了生產力。
清雍正五年(1727年),遵義府(南宋時屬川峽四路之一的夔州路,明神宗萬歷29年即1601年,改土歸流,置遵義府)由四川省劃歸貴州省管轄。[65]
清中葉,在府、州、廳、縣之上,增設五道,即:成綿龍茂道、建昌上南道、川南永寧道、川北道、川東道,以道轄該地區的府、州、廳、縣。在川西高原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從清初至清末,實行“改土歸流”。嘉慶年間,四川爆發白蓮教起義,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統治,此后清王朝逐漸走向衰落。
[48] 辛亥革命時期,四川保路運動瓦解了清王朝在四川的省級。1911年11月22日,同盟會在重慶建立蜀軍政府。同年11月27日,成都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標志著清王朝在四川的最后瓦解。1912年3月11日,成渝兩地軍政府合并組成統一的四川省—四川都督府。[65]
四川省
初年,四川行政區劃分為省、道、縣三級制,以省統道,以道統縣,道為監察區域,是省的派出機構。
元年(1912年),政府裁廢道制,以府、州、廳直隸省政。二年(1913年),袁世凱為恢復帝制,又按其預訂的“廢省改道”計劃,利用清王朝的道來控制地方,以道統縣,把全川劃為川西道、上川南道、下川南道、川北道、川東道和邊東道、邊西道7個道。
三年(1914年),又改川西道為西川道,上川南道為建昌道,下川南道為永寧道,川北道為嘉陵道,川東道為東川道。同年,設立川邊特別行政區,受四川省節制。[65] [81] 四川省達州市的東鄉縣改名宣漢縣,太平縣改名萬源縣,新寧縣改名開江縣。各縣隸屬東川道。[77]
七年(1918年),由于軍閥混戰,四川實行“防區制”,四川境內各派軍閥劃區割據,各個防區就是一個獨立王國,全川軍令政令并不統一。?十六年(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四川軍閥易幟,根據國民政府令,成立四川省政府。但號令不行,各防區的軍閥仍各自為政。[65]
四川省成都明
十七年(1928年),廢除道制。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先后長征進入四川(紅四方面軍于1932年12月至1935年4月,在今四川省通江縣為中心,建立了川陜革命根據地,面積42000多平方千米,人口達700萬,是當時二大革命根據地)。二?十三年(1934年)12月21日,國民政府明令改組四川省政府。二?十四年(1935年)2月10日,四川省政府在重慶成立,
[65] 以劉湘為省主席,撤銷防區制,川政統一。
[12] 四川劃分為18個行政督察區及西康行政督察區(原川邊特別區)。3月初,乘機次赴四川考察,大力整頓四川的軍事、財政和交通設施,有效加強了國民政府在四川的影響。
[13] 隨著四川和西南各省的統一問題漸趨解決,國民政府逐漸將國防中心轉向西南,轉向四川。其時四川人口眾多,物產豐富,在人力、物力、財力上都能長期支撐。1935年3月4日,他在講演時稱:“就
四川地位而言,不僅是我們革命的一個重要地方,尤其是我們中華民族立國的根據地”。
[47] 7月6日開始遷往成都。9月1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在成都市督院街本部辦公。
[65] 10月6日,在成都的一次講演中又指出:“四川在天時、地利、人文各方面,實在不愧為中國的首省,天然是民族復興根據地。”而在四川,當時最重要的城市重慶。因為重慶為西南的工商業城市和經濟中心,與西南各省聯系密切,且有四川天險為屏障,有西南、西北兩大國際交通線為依托。
[47] 二十六年(1937年)9月,川軍將士在成都少城公園(今人民公園)召開出川抗戰誓師大會。[14] 戰爭時期,約有350萬四川人出川抗戰,保家衛國,留下了“川人從未負國”的佳話。8年抗戰,川軍憑借其血性和為民族而戰的大義,在淞滬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等多個經典戰役中出征。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抗戰結束時,高級將領李宗仁如此評價:“八年抗戰,川軍之功,殊不可沒!”[66]
戰爭中四川雖然沒有被侵占,但四川為抗戰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1937年“七七”事變后劉湘率領30萬川軍出川“打國仗”,到八年抗戰中四川共征兵三百多萬,可以說每四個戰士里就有一個川人。“1945年日本投降后,《新華日報》還專門發表社論《感謝四川人民》。”[68]
二十六年(1937年)10月29日,在國防會議上作《國府遷渝與抗戰前途》講話,明確提出遷都重慶,以四川為大后方,繼續抗戰。30日國民政府決議遷都重慶。[64]
二十八年(1939年),將原西康行政督察區和四川所屬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區合并,設立西康省,實行川、康分治。二十八年(1939年),遷都至重慶的國民政府頒令,將重慶由二級乙等四川省轄市升格為甲等院轄市,析出四川省。[15] 重慶市轄區范圍大致為今重慶主城區,即渝中區、九龍坡區、沙坪壩區以及江北區、南岸區。[67]
二?十九年(1940年)9月6日,國民政府明定重慶為陪都。《國民政府明定重慶為陪都令》宣稱:
重慶國民政府時期的四川省行政區劃圖
“四川古稱天府,山川雄偉,民物豐殷,而重慶綰轂西南,控扼江漢,尤為國家重鎮。政府于抗戰之始,首定大計,移駐辦公。風雨綢繆,瞬經三載。川省人民,同仇敵愾,竭誠紓難,矢志不渝,樹抗戰之基局,贊建國之大業。今行都形勢,益臻鞏固。戰時蔚成軍事政治經濟之樞紐,此后自更為西南建設之中心。恢閎建置,民意僉同。茲特明定重慶為陪都,著由行政院督飭主管機關,參酌西京之體制,妥籌久遠之規模,借慰輿情,而彰懋典。此令。”
[63] 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
四川解放
1949年8月,在華北、西北、華東諸戰場節節取勝。8月18日,宣布重慶為“新行都”。8月19日,劉伯承、向第二野戰軍全軍發出了向川黔進軍的命令,并決定以主力(三、五兵團)經湘西向川黔進軍。24日,飛抵重慶,親自部署西南。29日,主持召開軍事會議,提出“固守四川,確保大西南”的方針。10月中旬,廣州解放,國民政府正式在重慶辦公。[82]
1949年11月30日,人民進入重慶市區,于當日凌晨乘機逃往成都,重慶宣告解放。
1949年12月11日,成立重慶市人民政府,市長陳錫聯。
1949年12月10日,由成都鳳凰山機場飛逃中國臺灣,留下顧祝同、胡宗南指揮(顧祝同也在16日逃往中國臺灣)。
1949年12月27日,南北兩線人民會師成都,四川省會成都解放。1949年12月30日,舉行入城儀式,賀龍、李井泉、周士第等率人民十八兵團進入成都。1949年12月31日,成立“成都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李井泉任主任,周士第、王新亭、閻秀峰為副主任,四川省政府對四川的統治宣告結束。
1950年3月,人民第十四軍、十五軍及六十二軍各一部,奉命從川西及滇北兩個方向,分幾路向西昌進軍。1950年3月27日,搶占西昌飛機場,胡宗南于前一日從西昌飛逃中國臺灣,西昌旋即解放。到1950年4月7日,連續解放會理、寧南、冕寧、德昌、鹽邊、鹽源等18城。至此,在大陸的軍事力量被殲,四川全境解放。[65]
1950年1月,撤銷四川省,并將今四川地區劃分為川西行署區、川東行署區、川北行署區、川南行署區和西康省,共轄21個專區、6個市、191個縣。1952年9月,又撤銷川東、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區,恢復四川省建制,在成都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1954年9月,重慶市劃回四川省建制。1955年,撤銷西康省,金沙江以東各縣劃歸四川省。
1997年,原四川省重慶市、涪陵市、萬縣市、黔江地區從四川省整體劃出組建重慶直轄市。至此川渝分治,形成今四川省行政區域。[16]
2014年10月,批復四川天府新區成為新區。2016年4月,批復《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將成都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17-18] 2017年3月,批復成立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19] 2019年10月,入選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7]
四川省行政區劃
主詞條:四川省行政區劃
四川省區劃沿革
1935年6月,國民政府在四川正式實施行政督察區制,將全川劃分為18個行政督察區,另設西康行政督察區。1939年1月1日,國民政府將原西康行政督察區和四川省第十七、十八行政區合并,正式建置西康省。[65]
1939年(二十八年)以四川為大后方,遷都至重慶的國民政府頒令,將重慶由二級乙等四川省轄市升格為甲等院轄市,析出四川省。[67]
1952年北碚市改設為重慶市第六區。[69]
1952年,撤銷川東、川南、川西署、川北行政公署,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1954年,四川省通江縣第十二區(即碑壩區),除匯灘鄉外,其余的廣家、西河、碑壩、壩溪、前進、福城、馬元、白水8鄉劃歸陜西省南鄭縣。[45]
1954年,重慶撤銷直轄市,劃回四川省。[70]
1955年1月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成立時,四川省轄3個地級市(重慶市、成都市、自貢市),溫江、綿陽、達縣、遂寧、江津、內江、宜賓、瀘州、樂山、涪陵、萬縣、南充12個專區,1個藏族自治區(1955年12月改稱阿壩藏族自治州)。[65]
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銷后,其所屬西昌、雅安專區和甘孜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劃歸四川省。[65]
1959年巴縣、綦江2縣原由江津專署,長壽縣原由涪陵專署,現均劃歸重慶市(四川省人民委員會1959年3月5日報告)[71]
1965年,四川省轄4個地級市(重慶市、成都市、自貢市、渡口市),12個專區,3個自治州,5個縣級市,17個市轄區,181個縣,3個自制縣。[65]
1974年,四川省宜賓縣的安富公社、水東公社、水河公社劃歸云南省綏江縣。云南省永仁縣平地公社(落水洞、塘、小石橋3個生產隊除外)、大潭公社劃歸四川省渡口市。
1977年,四川省江津地區的江北縣劃歸四川省重慶市。(1977年9月24日批準)[72]
1983年3月3日,撤銷四川省永川地區,將永川、江津、合川、璧山、榮昌、大足、銅梁、潼南八縣劃歸四川省重慶市管轄。(1983年3月3日批準)[73]
1996年,四川省有省轄市14個,地區6個,民族自治州3個,縣級行政區221個(其中民族自治縣8個),面積57萬平方公里,人口1.12億人(1995年底統計數)。[65]
1997年(1)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四川省重慶市。(2)重慶直轄市轄原四川省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所轄行政區域。(3)重慶直轄市設立后,由依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對其管轄的行政區域的建置和劃分作相應的調整。(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重慶直轄市簡稱"渝"(1997年4月18日批準)。[74]
四川省區劃詳情
四川省轄21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地級市18,自治州3),183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市轄區55,縣級市19,縣105,自治縣4)。四川省人民政府駐成都市錦江區督院街30號。
四川行政區劃圖[60]
名稱 | 車牌代碼 | 行政區劃代碼 | 面積(平方千米) | 政府駐地 |
---|
四川省 | 川A至川Z | 510000 | 491718 | 成都市 |
成都市 | 川A、川G | 510100 | 14312 | 武侯區 |
自貢市 | 川C | 510300 | 4382 | 自流井區 |
攀枝花市 | 川D | 510400 | 7440 | 東區 |
瀘州市 | 川E | 510500 | 12232 | 江陽區 |
德陽市 | 川F | 510600 | 5911 | 旌陽區 |
綿陽市 | 川B | 510700 | 20257 | 涪城區 |
廣元市 | 川H | 510800 | 16310 | 利州區 |
遂寧市 | 川J | 510900 | 5326 | 船山區 |
內江市 | 川K | 511000 | 5386 | 市中區 |
樂山市 | 川L | 511100 | 12759 | 市中區 |
南充市 | 川R | 511300 | 12514 | 順慶區 |
眉山市 | 川Z | 511400 | 7134 | 東坡區 |
宜賓市 | 川Q | 511500 | 13271 | 敘州區 |
廣安市 | 川X | 511600 | 6344 | 廣安區 |
達州市 | 川S | 511700 | 16605 | 通川區 |
雅安市 | 川T | 511800 | 15303 | 雨城區 |
巴中市 | 川Y | 511900 | 12292 | 巴州區 |
資陽市 | 川M | 512000 | 5757 | 雁江區 |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 川U | 513200 | 85131 | 馬爾康市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川V | 513300 | 152629 | 康定市 |
涼山彝族自治州 | 川W | 513400 | 60423 | 西昌市 |
四川省行政區劃 |
---|
·四川省 地級市(18)自治州(3) ·成都市·自貢市·攀枝花市·瀘州市·德陽市·綿陽市·廣元市·遂寧市·內江市·樂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賓市·廣安市·達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資陽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 |
·成都市 市轄區(12)縣級市(5)縣(3) ·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雙流區·郫都區·新津區·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崍市·崇州市·簡陽市·金堂縣·大邑縣·蒲江縣 |
·自貢市 市轄區(4)縣(2) ·自流井區·貢井區·大安區·沿灘區·榮縣·富順縣 |
·攀枝花市 市轄區(3)縣(2) ·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
·瀘州市 市轄區(3)縣(4) ·江陽區·納溪區·龍馬潭區·瀘縣·合江縣·敘永縣·古藺縣 |
·德陽市 市轄區(2)縣級市(3)縣(1) ·旌陽區·羅江區·廣漢市·什邡市·綿竹市·中江縣 |
·綿陽市 市轄區(3)縣級市(1)縣(4)自治縣(1) ·涪城區·游仙區·安州區·江油市·三臺縣·鹽亭縣·梓潼縣·北川羌族自治縣·平武縣 |
·廣元市 市轄區(3)縣(4) ·利州區·昭化區·朝天區·旺蒼縣·青川縣·劍閣縣·蒼溪縣 |
·遂寧市 市轄區(2)縣級市(1)縣(2) ·船山區·安居區·射洪市·蓬溪縣·大英縣 |
·內江市 市轄區(2)縣級市(1)縣(2) ·市中區·東興區·隆昌市·威遠縣·資中縣 |
·樂山市 市轄區(4)縣級市(1)縣(4)自治縣(2) ·市中區·沙灣區·五通橋區·金口河區·峨眉山市·犍為縣·井研縣·夾江縣·沐川縣·峨邊彝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 |
·南充市 市轄區(3)縣級市(1)縣(5) ·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閬中市·南部縣·營山縣·蓬安縣·儀隴縣·西充縣 |
·眉山市 市轄區(2)縣(4) ·東坡區·彭山區·仁壽縣·洪雅縣·丹棱縣·青神縣 |
·宜賓市 市轄區(3)縣(7) ·翠屏區·南溪區·敘州區·江安縣·長寧縣·高縣·珙縣·筠連縣·興文縣·屏山縣 |
·廣安市 市轄區(2)縣級市(1)縣(3) ·廣安區·前鋒區·華鎣市·岳池縣·武勝縣·鄰水縣 |
·達州市 市轄區(2)縣級市(1)縣(4) ·通川區·達川區·萬源市·宣漢縣·開江縣·大竹縣·渠縣 |
·雅安市 市轄區(2)縣(6) ·雨城區·名山區·滎經縣·漢源縣·石棉縣·天全縣·蘆山縣·寶興縣 |
·巴中市 市轄區(2)縣(3) ·巴州區·恩陽區·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 |
·資陽市 市轄區(1)縣(2) ·雁江區·安岳縣·樂至縣 |
·阿壩州 縣級市(1)縣(12) ·馬爾康市·汶川縣·理縣·茂縣·松潘縣·九寨溝縣·金川縣·小金縣·黑水縣·壤塘縣·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 |
·甘孜州 縣級市(1)縣(17) ·康定市·瀘定縣·丹巴縣·九龍縣·雅江縣·道孚縣·爐霍縣·甘孜縣·新龍縣·德格縣·白玉縣·石渠縣·色達縣·理塘縣·巴塘縣·鄉城縣·稻城縣·得榮縣 |
·涼山州 縣級市(2)縣(14)自治縣(1) ·西昌市·會理市[49] ·木里藏族自治縣·鹽源縣·德昌縣·會東縣·寧南縣·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冕寧縣·越西縣·甘洛縣·美姑縣·雷波縣 |
四川省地理環境
四川省位置境域
四川省位于中國西南腹地,介于東經97°21'~108°33'和北緯26°03'~34°19'之間,地處長江上游,轄區面積48.6萬平方千米,居五位,東西長1075千米,南北寬921千米,東西邊境時差51分鐘。與7個省(區、市)接壤,北連陜西、甘肅、青海,南接云南、貴州,東鄰重慶,西銜西藏。是承接華南、華中,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匯點和交通走廊。
四川省地形地貌
四川省位于中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級和第二級,即處于級青藏高原和第三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帶,高低懸殊,西高東低的特點特別明顯。西部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東部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間。全省可分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區、川西北丘狀高原山地區、川西南山地區、米倉山大巴山中山區五大部分。
四川地貌復雜,以山地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種地貌類型,分別占全省面積的74.2%、10.3%、8.2%、7.3%。土壤類型豐富,共有25個土類、63個亞類、137個土屬、380個土種,土類和亞類數分別占全國總數的43.48%和32.60%。
川西高原為青藏高原東南緣和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兩部分。川西高原與成都平原的分界線是雅安的邛崍山脈,山脈以西便是川西高原。川西北高原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分為丘狀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間,谷寬丘圓,排列稀疏,廣布沼澤。川西山地西北高、東南低。根據切割深淺可分為高山平原和高山峽谷區。川西高原上群山爭雄、江河奔流,長江的源頭及主要支流在這里孕育古老與神秘的文明。其中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貢嘎山是四川省地理點,海拔7556米。
四川盆地由連結的山脈環繞而成,位于中國大西部東緣中段,長江上游,囊括四川省中東部和重慶大部,是川渝的主體區域,人口稠密,城鎮密布。
四川盆地的面積26萬余平方千米,占四川行政面積的33%。西依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北近秦嶺,與黃土高原相望,東接湘鄂西山地,南連云貴高原,盆地北緣米倉山,南緣大婁山,東緣巫山,西緣邛崍山,西北邊緣龍門山,東北邊緣大巴山,西南邊緣大涼山,東南邊緣相望于武陵山。這里的巖石,主要由紫紅色砂巖和頁巖組成。這兩種巖石極易風化發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豐富的鈣、磷、鉀等營養元素,是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國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稱。四川盆地底部面積約16萬平方千米,按其地理差異,自西向東又可分為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東平行嶺谷三部分。
四川盆地按方位可以細分為川東、川西、川南、川北和川中五部分。
四川盆地內部及周邊
四川省氣候
四川省東部即四川盆地及周圍山地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又兼有海洋性氣候特征。該區全年溫暖濕潤。年均溫16~18℃,日溫≥10℃的持續期240~280天,積溫達到4000~6000℃,氣溫日較差小,年較差大,冬暖夏熱,無霜期230~340天。盆地云量多,晴天少,2013年日照時間較短,僅為1000~1400小時,比同緯度的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少600~800小時。
川西南山地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區。該區2013年氣溫較高,年均溫12~20℃,年較差小,日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顯,但干濕季分明。降水量較少,2013年有7個月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年日照多為2000~2600小時。其河谷地區受焚風影響形成典型的干熱河谷氣候,山地形成顯著的立體氣候。
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氣候區。該區海拔高差大,氣候立體變化明顯,從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現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和永凍帶。總體上以寒溫帶氣候為主,河谷干暖,山地冷濕,冬寒夏涼,水熱不足,年均溫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天氣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1600~2600小時。
2022年9月20日,根據氣象干旱監測,四川等地仍然存在中度至重度氣象干旱[107] 。
四川省水文
四川省河流眾多,以長江水系為主。黃河一小段流經四川西北部,為四川和青海兩省交界,支流包括黑河和白河;長江上游金沙江為四川和西藏、四川和云南的邊界,在攀枝花流經四川南部,在宜賓流經四川東南部,較大的支流有雅礱江、岷江、大渡河、理塘河、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赤水河。
四川主要的湖泊有邛海、瀘沽湖和馬湖。
四川省自然資源
四川省礦產資源
四川省礦產資源豐富且種類比較齊全,能源、黑色、有色、稀有、貴金屬、化工、建材等礦產均有分布。已發現各種金屬、非金屬礦產132種,占全國總數的70%;已探明一定儲量的有94種,占全國總數的60%,分布在全省大部分地區。
四川有32種礦產保有儲量居5位,其中天然氣、鈦礦、釩礦、硫鐵礦等7種礦產居一位。釩、鈦具有世界意義,鈦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82%,釩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1/3;鋰礦、等11種礦產居二位;鉑族金屬、鐵礦等5種居三位;煉鎂用白云巖、輕稀土礦等8種礦產居四位;磷礦居五位。
四川省礦產資源有以下特點:
一是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國水平;資源種類齊全,但多數礦種儲量不足,除釩鈦磁鐵礦、巖鹽、、鉛鋅、硫、鐵礦、石棉、云母、金、磷、水泥灰巖等儲量可滿足開發需要外,多數礦產資源都存在資源數量不足、質量差、探明礦山不足的問題。
二是分布相對集中,有利于形成綜合性礦物原料基地。如川西南以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稀土資源為優勢,是中國的冶金基地之一;川南地區以煤、硫、磷、巖鹽、天然氣為主的非金屬礦產種類多、蘊藏量大,是中國化工工業基地之一;川西北地區稀貴金屬(鋰、鈹、金、銀)和能源礦產(鈾、泥炭)資源豐富,是潛在的技術產品的原料供應地。
三是共、伴生礦產多,具有重要的綜合利用價值。如攀西地區的釩鈦磁鐵礦是中國的三大綜合利用共生礦之一。
四是已探明儲量的礦產中貧礦多、富礦少。除鉛、鋅、鎘、銀、巖鹽、鈣等品位稍高外,其他礦產多為中、貧礦。
四川省生物資源
重點保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牛羚、綠尾虹雉、蘇門羚、黑鸛、云豹、雪豹等。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小熊貓、獼猴、黑熊、大天鵝、水鹿、紅腹角雉等。
四川省燃氣資源
有大的3座天然氣脫硫廠、一大海相氣田、1大天然氣化工園區、天然氣質量檢驗機構和科研機構在達州,一大海相氣田——達州普光氣田
四川省川氣東送
工程西起達州,東至上海,川氣東送引總投資626.76億元,是中國繼西氣東輸工程后又一項天然氣遠距離管網輸送工程。該工程西起四川達州普光氣田,跨越四川、重慶、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總長2170千米,年輸送天然氣120億立方米,相當于2009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的1/7,全部達產后預計為中石化增加銷售收入200億元。[20]
四川省人口
四川省人口數量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四川省常住人口8367.4866萬人。[44]
2022年,四川省出生人口53.5萬人,人口出生率6.39‰;死亡人口75.7萬人,人口死亡率9.04‰;人口自然增長率-2.65‰。年末常住人口837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886.2萬人,鄉村人口3487.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8.35%,比上年末提高0.53個百分點。年末全省戶籍人口906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7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38.86%,比上年末提高0.42個百分點。[146]
四川省民族構成
四川省為多民族聚居地,有56個民族。漢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土家族、傈僳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為省內世居民族。
四川省是全國的羌族聚居區、的彝族聚居區和二大藏區。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北川羌族自治縣。被譽為“二藏區”、“中國羌族聚集區”、“一彝族聚集區”。
三星堆遺址
彝族是四川省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涼山與安寧河流域。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歷法。農歷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節日——火把節。
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語和嘉絨語,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漢語。彝族人口中95%使用彝語,其中約60%的人兼通漢語。羌族人口中70%使用羌語,其中70%兼通漢語。少數民族中,除回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語言。
四川省是西部客家民系大省,自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運動以來,逐步形成了以龍泉驛區為核心的西部的成都東山客家方言島,客家人口總數達50萬,較好保留了客家語系和生活文化。而在全川,約有70萬人會講客家話。[5] 洛帶古鎮其中85%以上都是清初“湖廣填四川”浪潮涌入的粵、贛、閩客家人后裔,他們仍完整地沿襲著客家風俗,說著有“古漢語活化石”之稱的客家方言。
四川省政治
現任四川省黨政一覽(截至2023年1月16日)中國四川省委員會 | 書記 | 王曉暉[93] |
副書記 | 黃強[21] [103] |
省委 | 王曉暉、黃強、廖建宇、施小琳(女)、于立軍、李云澤、田曉蔚、曹立軍、陳煒、趙俊民、靳磊、鄭莉(女)[22-23] [43] [61] [80] [84] [86] [90] [92] [97-99] [102] |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主任 | 王曉暉[132] |
副主任 | 王雁飛、羅強、祝春秀、彭琳、宋朝華、王菲、劉坪、何延政、朱家德、何禮[132] |
秘書長 | 賈瑞云[133]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省長 | 黃強[132] |
副省長 | 李云澤、楊興平、葉寒冰、田慶盈、胡云、鄭備、段毅君[132] |
秘書長 | 曾卿[108]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委員會 | 黨組書記、主席 | 田向利[87-89] |
副主席 | 鐘勉、杜和平、堯斯丹、林書成、歐陽澤華、劉成鳴、楊丹、謝商華、劉旭光、許唯臨[131] |
四川省經濟
四川省綜述
四川省是全國三大動力設備制造基地和四大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之一。全年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飲料、*材料、能源化工等五大支柱產業營業收入4.03萬億元,增長9.6%。數字經濟總量超1.4萬億元。已組建30余個智能制造、5G、區塊鏈、工業互聯網、超高清視頻等產業聯盟,1299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78家省級以上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擁有176個認定重大技術裝備套、新材料次、軟件首版次產品,保費支持4.8億元。核電裝備、重型燃機、工業級無人機等產品研制躋身全國乃至世界前列。[78]
2022年四川省地區生產總值(GDP)5674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9%。其中,產業增加值5964.3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21157.1億元,增長3.9%;第三產業增加值29628.4億元,增長2.0%。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6.6%、48.0%和35.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0.5∶36.9∶52.6調整為10.5∶37.3∶52.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7777元,增長2.9%。
[146] 成都高新南區CBD
四川省產業
四川農業素有精耕細作的傳統,形成了夏收作物、秋收作物、晚秋作物一年三季的耕作制度。常年農作物種植面積14500萬~15000萬畝,其中糧食作物10000萬畝左右,經濟作物2200萬~2500萬畝,其它作物2300萬~2500萬畝。糧食作物中水稻、小麥、玉米、紅苕、馬鈴薯、大豆等種植優勢明顯,尤以水稻突出,常年種植面積3000萬畝左右,占糧食面積的30%左右,產量占糧食總產的40%以上;小麥、玉米種植面積均在2000萬畝左右,紅苕、馬鈴薯種植面積均在1000萬畝以上;大豆400萬畝以上。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蔬菜、水果等,資源豐富、種類繁多。
2022年,四川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46.4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7%;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68.9萬公頃,增長2.2%;中草藥材播種面積15.9萬公頃,增長6.0%;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154.2萬公頃,增長4.2%。糧食產量3510.5萬噸,比上年減少2.0%,其中,夏糧產量增長1.7%,秋糧產量減少2.5%。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434.1萬噸,增長4.2%;蔬菜及食用菌產量5198.7萬噸,增長3.2%;茶葉產量39.3萬噸,增長4.8%;園林水果產量1238.4萬噸,增長7.4%。生豬出欄6548.4萬頭,比上年增長3.7%;牛出欄306.0萬頭,增長4.4%;羊出欄1792.7萬只,增長1.5%;家禽出欄78087.1萬只,增長0.8%。豬肉產量增長3.8%,牛肉產量增長4.7%,羊肉產量增長1.3%,禽蛋產量增長3.7%,牛奶產量增長3.6%。水產養殖面積19.0萬公頃,減少0.2%;水產品產量172.1萬噸,增長3.4%。[146]
四川省第二產業
工業
四川是中國西部工業門類,優勢產品最多實力的工業基地。機械、電子、冶金、化工、航空航天、核工業、建筑材料、食品、絲綢、皮革等行業在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2022年,四川省工業增加值16412.2億元,比上年增長3.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1.2%。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796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8%。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8%,重工業增加值增長6.1%,輕重工業增加值之比為32∶68。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4.5%,股份制企業增長4.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2.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4932.4億元,比上年增長3.6%,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4836.3億元,增長10.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4932.4億元,比上年增長3.6%,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4836.3億元,增長10.7%。[146]
建筑業
2022年,四川省建筑業增加值4888.6億元,比上年增長5.1%。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9214個,實現利潤總額550.9億元,增長9.6%。房屋建筑施工面積77718.4萬平方米,增長7.4%;房屋建筑竣工面積22398.7萬平方米,下降3.7%,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5436.4萬平方米,下降6.6%。[146]
四川省第三產業
四川是西部(特別是西南地區)各種生產、生活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2017年4月,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四川自貿區整體分為成都、瀘州兩個部分,涵蓋三個片區: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天府新區片區,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總面積119.99平方千米。四川自貿區主要任務是落實關于加大西部地區門戶城市開放力度以及建設內陸開放戰略支撐帶的要求,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實現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24]
國內貿易
2022年,四川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104.6億元,比上年下降0.1%。[146]
對外經濟
2022年,四川省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機構)755家;外商直接投資35.3億美元,增長5.2%。在川落戶世界500強達到377家。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金額73.0億美元,完成營業額65.8億美元,增長1.7%。備案境外投資企業共782家。實際到位國內省外資金7879.5億元。進出口總額10076.7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出口額6215.2億元,增長9.2%;進口額3861.6億元,增長1.3%。以美元計價,全年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1511.7億美元,增長2.7%。其中,出口額931.5億美元,增長5.7%;進口額580.2億美元,下降1.7%。[146]
金融業
四川是西部地區金融機構數量最多、種類、開放程度的省份。
成都東大街被譽為西部的華爾街
2022年末,四川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10274.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8%。共有保險公司104家。原保險保費收入2297.8億元,比上年增長4.2%。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763.9億元,減少3.7%。有證券公司4家,期貨公司3家,證券公司分公司77家,基金公司1家(籌建中),基金公司分公司18家,證券投資咨詢公司3家,證券公司營業部407家,期貨公司營業部29家。證券主資金賬戶數1322.8萬戶,比上年末增長1.1%。全年證券交易額25.5萬億元,比上年降低12.5%。
[146] 四川省社會事業
四川省教育事業
四川大學
2022年末,四川省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3萬所,在校生1637.7萬人(不含非學歷教育注冊學生及電大開放教育學生),教職工126.3萬人,其中專任教師101.2萬人。共有普通小學5213所,招生88.4萬人,在校生545.0萬人。普通初中3353所,招生92.3萬人,在校生277.5萬人。普通高中809所,招生50.3萬人,在校生146.5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37所,招生0.4萬人,在校生(含附設特教班)1.8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含技工學校)463所,招生41.3萬人,在校生108.3萬人。職業技術培訓機構2332個,職業技術培訓注冊學員96.8萬人次。共有普通高校134所。全年普通本(專)科招生67.4萬人,增長11.7%;在校生205.2萬人,增長6.8%;畢業生51.0萬人,增長13.0%。研究生培養單位36個,招收研究生5.3萬人,在校生15.9萬人,畢業生3.9萬人。成人高等學校12所,成人本(專)科在校生40.7萬人;參加學歷教育自學考試33.3萬人次。
[146] 地區 | 層次 | 高校名稱 |
---|
成都市 | 本科 | 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西南石油大學成都校區、西華大學、成都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成都體育學院、四川音樂學院、成都工業學院、四川旅游學院、成都東軟學院、成都藝術職業大學、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成都文理學院、成都師范學院、青海師范大學成都校區、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四川傳媒學院、成都醫學院、四川工商學院、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成都錦城學院、吉利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
專科 |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四川天一學院、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四川托普信息技術職業學院、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四川商務職業學院、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四川華新現代職業學院、四川鐵道職業學院、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四川科技職業學院、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四川現代職業學院、四川長江職業學院、四川文軒職業學院、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體育職業學院、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成都校區、濟南護理職業學院成都校區 |
綿陽市 | 本科 | 西南科技大學、綿陽師范學院、四川文化藝術學院、綿陽城市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梓潼校區 |
專科 | 綿陽職業技術學院、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電子機械職業技術學院、綿陽飛行職業學院 |
南充市 | 本科 | 西華師范大學、川北醫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 |
專科 | 南充職業技術學院、南充科技職業學院、南充文化旅游職業學院、南充電影工業職業學院 |
瀘州市 | 本科 | 西南醫科大學、四川學院 |
專科 | 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四川三河職業學院、江陽城建職業學院、瀘州醫療器械職業學院 |
德陽市 | 本科 |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四川工業科技學院 |
專科 |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德陽城市軌道交通職業學院、德陽科貿職業學院、德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四川天一學院綿竹校區 |
樂山市 | 本科 | 樂山師范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
專科 |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 |
自貢市 | 本科 | 四川輕化工大學 |
專科 | 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自貢職業技術學院 |
雅安市 | 本科 | 四川農業大學 |
專科 | 雅安職業技術學院 |
眉山市 | 本科 | 四川大學眉山校區、四川大學錦江學院 |
專科 | 眉山職業技術學院、眉山藥科職業學院、天府新區信息職業學院、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天府新區通用航空職業學院 |
內江市 | 本科 | 內江師范學院 |
專科 | 內江職業技術學院、川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內江衛生與健康職業學院 |
涼山州 | 本科 | 西昌學院 |
專科 | 四川應用技術職業學院、西昌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達州市 | 本科 | 四川文理學院 |
專科 | 達州職業技術學院、達州中醫藥職業學院 |
攀枝花市 | 本科 | 攀枝花學院 |
專科 | 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攀枝花攀西職業學院 |
宜賓市 | 本科 | 宜賓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宜賓校區、四川大學宜賓園區、電子科技大學宜賓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學宜賓研究院、四川輕化工大學宜賓校區、西華大學宜賓校區、成都工業學院宜賓校區、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宜賓校區、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 |
專科 |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 |
甘孜州 | 本科 | 四川民族學院 |
專科 | 甘孜職業學院 |
廣元市 | 本科 | - |
專科 | 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川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廣元中核職業技術學院 |
資陽市 | 本科 | - |
專科 | 四川希望汽車職業學院、資陽口腔職業學院、資陽環境科技職業學院 |
遂寧市 | 本科 | 四川師范大學遂寧校區 |
專科 |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 |
廣安市 | 本科 | - |
專科 | 廣安職業技術學院 |
巴中市 | 本科 | - |
專科 | 巴中職業技術學院 |
阿壩州 | 本科 | 阿壩師范學院 |
專科 | 阿壩職業學院 |
[25] [96] [104] [142] |
四川省科技事業
四川省科教實力雄厚。是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八個區域之一,擁有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天府新區、綿陽科技城、攀西戰略性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等多個重大區域創新平臺。有重點實驗室14家,128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兩院院士共計61名(62人次)。[78]
2022年,四川省產業實現營業收入2.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年末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07個。PCT申請718件;135507件,其中發明25458件;擁有有效發明108672件,商標申請289996件,商標注冊230862件;行政機關處理案件5464件,審理結案5412件,結案率99.0%;新增實施項目12420項,新增產值2813.5億元;質押融資金額52.7億元。[146]
四川高新區
2022年末,四川省有企業1458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8693家;產業開發區8個,省級產業園區20個;農業科技園區11個;科技企業孵化器45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35個;大學科技園7個,省級大學科技園13個;眾創空間84個(其中專業化示范眾創空間2個),省級眾創空間174個;星創天地83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2個,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68個。全年共登記技術合同23620項,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額1649.8億元。完成省級科技成果登記2754項。
[146] 四川省文化事業
四川歷史文化悠久。先秦時為巴國、蜀國之地,北宋置川峽路,后分置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總稱四川路,始有四川之名。為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古蜀文明發祥地,的“交子”出現地,蜀錦、四川皮影戲等被列入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四川鹽業文化,酒文化源遠流長;三國文化,紅軍文化,巴人文化精彩紛呈;特別是以三星堆、金沙遺址為代表的古蜀文明璀璨而神秘,現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8個。[78]
2022年末,四川省文化系統內藝術表演團體50個,藝術表演場所35個,公共圖書館209個,文化館206個,美術館62個,綜合文化站4083個。文化產業示范(試驗)園區1個,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個,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5個,動漫游戲基地1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5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11個,省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5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59個。共有博物館316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173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15處;世界文化遺產1處,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1處,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傳統村落333個,公布的省級傳統村落1046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53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11項。[146]
四川衛視
?2022年末,四川省廣播電視臺171座,中短波轉播發射臺42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4%,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7%,有線廣播電視實際用戶929.4萬戶。出版地方報紙70種,出版量97529.1萬份;出版期刊354種,出版量5070.3萬冊;出版圖書12941種,出版量41025.5萬冊;錄像制品41種,電子出版物291種。
[146] 四川省醫療衛生
華西醫院
2022年末,四川省醫療衛生機構74123個,其中,醫院2547個(民營醫院1867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70671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68.4萬張,衛生技術人員69.8萬人,其中,執業醫師21.6萬人,執業助理醫師4.2萬人,注冊護士31.8萬人。婦幼保健機構202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0.9萬人,注冊護士1.3萬人。鄉鎮衛生院2799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7萬人,注冊護士3.3萬人。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54947.0萬人次,其中,醫院23813.0萬人次(民營醫院4147.9萬人次),基層醫療機構29086.3萬人次。出院1877.4萬人,其中,醫院1372.3萬人(民營醫院330.1萬人),基層醫療機構449.7萬人。縣域內住院率95.2%。
[146] ?
四川省體育事業
2022年,四川省體育銷售額144.3億元,共籌集公益金35.6億元。年末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18個,省級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72個;四川省幼兒體育基地50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64個。[146]
四川省環保事業
2022年,四川省優良天數比例為89.3%,比上年降低0.2個百分點,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35.4微克每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4%。全省203個國家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202個,占比99.5%,無V類和劣V類水質斷面。32個出川斷面中有30個斷面水質達到優良標準。全省地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率為99%。[146]
2022年,四川省統籌財政資金1.2億元開展生態環保項目財政貼息,籌備首屆全省節能環保產業和環保基礎設施招商會,預計簽約投資項目569億元,融資項目869億元。協調農行、農發行新增審批綠色信貸637億元。全省共辦理環境違法案件3191件,辦結6345個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信訪舉報件;完成5393個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涉及投資額1.6萬億元;納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管理13.1萬余家,審批危險廢物經營許可77家,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521.16萬噸/年。全年組織綜合性環境應急演練150余次,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5起。[146]
2022年,四川省推進4個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項目有序實施,指導6家水泥企業10條水泥生產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納入全省強制性清潔生產企業252家。實施1041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設,完成1041個行政村農村環境整治。實施四川省全域地下水環境調查評估與能力建設項目,建立地下水“雙源”清單16701個,建成地下水環境監測井3050口。[146]
2022年末,四川省自然保護區120個,面積6.4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積的13.4%。全省共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10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個。年末全省共有濕地公園55個,其中國家濕地公園(含試點)29個。年末森林覆蓋率達到40.26%,比上年末提高0.03個百分點。[146]
四川省知識產權
2020年8月,入選知識產權領域以信用為基礎的分級分類監管試點。[25]
四川省脫貧
在2019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認定為完成年度計劃、減貧成效顯著、綜合評價好,獲得辦公廳通報獎勵。[26]
2020年11月17日,宣布所有貧困縣退出貧困序列。[27]
四川省交通運輸
四川省交通綜述
四川省鐵路、高速公路總里程分別達4970公里、7238公里,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5000萬人次,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加快建設,“四向八廊”戰略性綜合交通走廊逐步形成。正在加快建設“東向”成南達萬高鐵,連通長三角、京津冀;“南向”成自宜高鐵,連通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區;“西向”川藏鐵路,連通青藏高原;“北向”成蘭鐵路,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78]
四川省鐵路
四川古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之說,經過不斷地建設,四川成為西南的交通樞紐。鐵路是四川溝通省內外運輸的大動脈。四川鐵路已形成包括寶成鐵路等5條鐵路干線、8條鐵路支線和4條地方鐵路組成的鐵路網。
成都東站
成渝鐵路溝通成都和重慶,是新中國自行修筑的條鐵路,同時也是四川通往貴州及華南的重要通道。
寶成鐵路連接隴海鐵路,是一條電氣化鐵路。達成鐵路東接襄渝鐵路,是四川與湖北間的重要通道。
成昆鐵路南接南昆鐵路,是四川通往廣西的重要通道。
內六鐵路南接滬昆鐵路、水紅鐵路,連通湘黔鐵路、南昆鐵路,是溝通云、貴、川三省的又一條主要干線,成為西南出海的便捷通道。[28]
四川境內的火車站有:成都站、成都東站、成都南站、自貢站、綿陽站、內江北站、達州站、達州南站、樂山站、廣元站、宜賓西站[29] 等。
四川省境內的高鐵站有:自貢站、宜賓西站、鄧關站、富順站等。[111-114]
四川省公路
主詞條:四川公路、四川高速公路
四川高速公路
四川省公路以成都為中心,干、支線公路呈輻射狀分布,同時,又輔以東西、南北線路的相互交織。主要的公路干線有:川藏公路、川青公路、川隴公路、川陜公路、成渝公路、川云東路、川云中路、川云西路及川滇路等。成都汽車中心客運站是四川的公路客運樞紐站。四川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即今G76廈蓉高速和G85銀昆高速公路)是成都市與重慶市之間的公路交通大動脈。全長340.2千米,于1995年全線開通。此外,成都—綿陽、成都—自貢—瀘州、成都—樂山—峨眉山以及內江—自貢—宜賓、達州—重慶等高速公路也在四川的公路交通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28] 截至2022年,四川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8600公里。
[115] 四川省水路
四川大港-瀘州港
長江橫貫全省,是水路運輸干線,與岷江、金沙江等支線溝通,在境內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水路運輸網絡。四川水路主要有金沙江段、長江段、沱江和嘉陵江水系水域。其中,金沙江新市鎮以下,岷江樂山以下,嘉陵江閬中以下常年可通輪船,瀘州、樂山、宜賓是水路干道上的重要城市。
[28] 2019年,四川省水路貨物周轉量305.6億噸千米,增長13.1%,旅客周轉量1.8億人千米,下降4.7%,內河港口年集裝箱吞吐能力233.0萬標箱。
四川境內的港口:宜賓港、瀘州港
四川省航空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中國中西部地區最繁忙的民用樞紐機場,中國西南地區的航空樞紐和重要客貨集散地。使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航空公司有16家,航線140多條,可以直飛國內外眾多城市。2011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907.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7.77萬噸,機場排名五,城市排名四。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于2020年完工投運,吞吐量將是成都雙流國際機場2倍大。[28] 2021年6月27日上午,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開航投運。[50]
宜賓五糧液機場于2012年5月獲得、軍委批準立項;于2016年1月20日開工建設;于2019年12月5日正式通航。[94-95]
2017年12月26日,自貢鳳鳴通用機場獲頒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并啟用投運。
[116] 中西部最繁忙樞紐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四川境內主要民用機場一覽表行政區 | 機場名稱 |
---|
成都市 |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
綿陽市 | 綿陽南郊機場 |
瀘州市 | 瀘州云龍機場 |
廣元市 | 廣元盤龍機場 |
攀枝花市 | 攀枝花保安營機場 |
南充市 | 南充高坪機場、閬中機場 |
達州市 | 達州金埡機場[101] |
宜賓市 | 宜賓五糧液機場 |
阿壩州 | 九寨黃龍機場、阿壩紅原機場 |
涼山州 | 西昌青山機場 |
甘孜州 | 甘孜康定機場、稻城亞丁機場、甘孜格薩爾機場 |
巴中市 | 巴中恩陽機場 |
四川省軌道交通
據2020年12月成都地鐵顯示,成都地鐵共開通13條線路,線路總長558千米(含有軌電車)[51] 。成都地鐵在建線路共有9條(含軌道交通資陽線),共計里程215.67千米[52]
宜賓市建設有宜賓智軌。[117]
四川省歷史文化
四川省地名由來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其間設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川宣撫使等官職,后來簡稱“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四川省文化區
川中文化區:成都、綿陽、德陽、遂寧、雅安、眉山、資陽、樂山
川南文化區:自貢、宜賓、瀘州、內江
川東北文化區:南充、達州、廣元、巴中、廣安
攀西文化區:攀枝花和涼山彝族自治州(涼山州西昌,所以常常統稱為攀西)
川西高原文化區: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地處四川西部的高原區域)
四川省語言
四川的14個世居少數民族中,除回族、滿族、蒙古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語言,這些民族語言主要分布在川西地區。四川境內少數民族語言主要是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藏語支、羌語支、彝語支以及其他少數民族語言。
四川境內漢語方言,指通行于四川省境內的所有漢語方言,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官話方言,其主體是通常意義上狹義的四川方言,即通行于今四川省境內的漢語西南官話方言,它又稱“四川話”或“四川官話”,本地區的客家人稱它為“湖廣話”或“四鄰話”;四川境內的九寨溝方言則帶有蘭銀官話和中原官話的特征。二是今四川省境內的客家方言。三是今四川省境內的湘方言。此外,四川境內還有一些帶有其他方言底層的地點方言(巖上土話)。[91] [134]
主詞條:四川話
四川話是流行于川渝地區及周邊省份鄰近地區的主要漢語言,包括漢語西南官話中源自古蜀語。四川話約有1億2千萬的使用者。現今四川話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運動時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區的蜀語和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方言逐漸演變融合而形成的。
[30] 四川話分布圖
四川省川劇
主詞條:川劇
川劇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歷史悠久,保存了不少優秀的傳統劇目和豐富的樂曲與的表演藝術。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
川劇
四川省特產美食
四川省美食
主詞條:川菜
川菜為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之一,在中國烹飪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廣泛,口味清鮮醇濃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稱,并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采眾家之長,善于吸收,善于創新。
[31] 川菜在口味上尤具風格,以味型豐富、變化多樣著稱。川菜善用麻辣,但決不光是麻辣。麻和辣只是川菜種基本味型的兩種,其他種味型分別是甜、咸、酸、苦。在這種味型的基礎上經過調配變化,形成復合味型。川菜調味的特點是突出主味,其制作方法是集中用味。通常川菜把咸甜酸辣或麻辣集中用在一個菜上,再輔以它味,以使主味突出,如水煮牛肉、豆瓣魚等。川菜的復合味型有多種,主要有咸鮮、家常(咸鮮微辣)、麻辣、糊辣、魚香、姜汁、酸辣、糖醋、荔枝、芥末、甜香、椒麻、怪味等,豐富多樣,花樣百出,形成了川菜多味美味的風格。這里還要說明的一點是,川菜中不同味型的菜,需選用不同的調料品種。味型與其的調味品共生共存。川菜菜系由筵席菜、大眾便餐菜、家常風味菜、火鍋、風味小吃五大類組成。
四川省特產及美食
地區 | 名單 | 圖片描述均為:天府味道,安逸四川 |
---|
成都 | 郫縣豆瓣、文君酒、文君綠茶、清泉紅喜兔頭、五胖鴨、元寶雞、 全興大曲酒、鹵漆制品、瓷胎竹編、蜀箋蜀繡、蜀錦、糖油果子、 九尺板鴨、桂花陶瓷、軍屯鍋盔、簡陽羊肉湯、簡陽海底撈火鍋 | |
---|
德陽 | 趙坡茶、德陽潮扇、孝泉果汁牛肉、黃許松花皮蛋、綿竹年畫、 什邡板鴨、中江掛面、中江柚、廣漢纏絲兔、劍南春、 連山回鍋肉、中江八寶油糕、中江空心掛面、羅江豆雞、 綿竹大曲、三溪香茗、綿竹松花蛋 | |
---|
自貢 | 富順豆花、龍都香茗、開花白糕、天車牌香辣醬、扎染、 太源井曬醋、自貢紅橘、自貢毛牛肉、榮縣嫦酒、龔扇、 燕窩絲、三星米花糖、招財進寶、鹽烘牛肉、鹽商菊韻兔花、豉香煙熏大連鮑[141] | |
---|
南充 | 閬中保寧醋、保寧壓酒、閬中張飛牛肉、閬中白糖蒸饃、 閬中臊子面、川北涼粉、河舒豆腐、營山涼面、營山板鴨、 營山油豆腐、南部肥腸干飯、南充鍋盔灌涼粉、順慶羊肉粉、 四川油茶、肥腸粉、冬菜、儀隴大山香米 | |
---|
廣安 | 鹽皮蛋、武勝牛肉、顧縣豆干、岳池米粉、三巴湯、白市柚、 龍安柚、鄰水臍橙、黃龍貢米、西板豆豉、龍須茶、九龍掛面、 御臨榨菜、廣安蜜梨、華鎣山葡萄、姻脂紅蘿卜、武勝涼粉鍋盔、 華鎣山薇菜 | |
---|
綿陽 | 綿陽米粉、煙熏臘肉、豐谷酒王、豐谷二曲、野山菇、蕨菜、 野生山核桃、蕎面涼粉、梓潼酥餅、梓潼片粉、梓潼鑲碗、 江油肥腸、麥冬 | |
---|
廣元 | 廣元涼面、蒼溪紅心獼猴桃、米倉山茶、青川黑木耳、 朝天核桃、蒼溪雪梨、劍門關豆腐、廣元橄欖油 | |
---|
遂寧 | 沱牌曲酒、舍得酒、小磨芝麻油、徐老三豆腐干、 麥嘉手撕牛肉、安居紅苕、安居黃金梨、辛農民牌菜籽油、 任隆粉條、香葉尖綠茶、白芷、遂寧牛肉面、射洪油餅子 | |
---|
樂山 | 峨眉山雪魔芋、竹葉青茶、仙芝竹尖茶葉、蘇稽米花糖、 峨眉靈芝、羅城牛肉、峨眉糕、五通橋豆腐乳、西壩米酒、 金口河烏天麻、峨邊竹筍、葉兒粑、缽缽雞、甜皮鴨、白宰雞、 犍為茉莉花茶、馬邊獼猴桃、翹腳兒(蹺腳牛肉)、東坡墨魚、 犍為麻柳姜 | |
---|
眉山 | 苕絲糖、雅風醬肉、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松花蛋、 芝麻糕、鎮干巴牛肉、文宮枇杷、曹家梨、冷鍋魚、冰粉、 甘蔗冷鍋魚、東坡餅、清湯東坡肉、枕頭粑、龍眼酥、甜皮鴨、 血旺、缽缽雞、粉蒸牛肉、串串香、東坡泡菜、洪雅綠茶、 丹棱凍粑、苕絲糖、棒棒雞 | |
---|
資陽 | 臨江寺豆瓣、安岳檸檬、通賢柚、雙樂掛面、天池藕粉 | |
---|
瀘州 | 黃耙、瀘州桂圓、合江荔枝、瀘州白糕、瀘州油紙傘、 瀘州肥兒粉、古藺麻辣雞、殷家坡醪糟、納溪泡糖、酒心糖、 長江鮮魚黃辣丁、瀘州老窖、郎酒、國窖1573 | |
---|
內江 | 內江蜜餞、內江牛肉面、新店七星椒、周蘿卜、黃老五花生酥、 復立雪芽、獨頭蒜燉干貝、隆昌羊肉湯、隆昌苕絲糖、 板板橋油炸粑、溢香雞、豆腐腦、資中兔子面、血橙、 冬尖、王涼粉、王記牛肉干 | |
---|
達州 | 燈影牛肉、尖椒肥腸、魚香茄子、粉蒸鯰魚、江陽酸辣雞、 大風羊肉、面筋團、徐鴨子、周記羊肉格格、大竹東柳醪糟、 渠縣三匯果醋、呷酒、觀音豆干、鳳凰柚、萬源萼、舊院黑雞、 大竹香椿、開江麻鴨、達州橄欖油、開江白鵝、米城大米、 達縣臍橙、達縣苧麻、達縣烏梅、石梯蒸魚、麻辣雞塊、 干燒巖鯉、什錦燴面、三神宮七星椒鹵味、清明菜粑粑、米豆腐 | |
---|
宜賓 | 宜賓燃面、五糧液、宜賓敘府酒、宜賓紅樓夢酒、宜賓高洲酒、 長寧黃粑、苕絲糖、宜賓酸辣粉、宜賓竹雕工藝、早白尖紅茶、 筠連苦丁茶、宜賓芽菜、南溪豆腐干、紅橋豬兒粑、涼糕 | |
---|
巴中 | 通江黑木耳、通江銀耳、小角樓酒、江口醇、川明參、 巴山土雞、南江黃羊、恩陽提糖麻餅 | |
---|
雅安 | 雅魚、蒙頂茶 | |
---|
攀枝花 | 苴卻硯、干花蕊、油底肉、苦蕎茶 | |
---|
阿壩州 | 蒸牦牛肉、松潘土火鍋、青稞酥油餅、牦牛酸奶 | |
---|
甘孜州 | 嵐安臘肉粉皮、水淘糌粑、牛肉血腸、火燒子饃饃 | |
---|
涼山州 | 彝族砣砣肉、西昌火盆燒烤、冕寧火腿、會理土火鍋 | |
---|
四川省風景名勝
四川省概況
四川有世界遺產7處,列居二位。其中:世界自然遺產3處(九寨溝、黃龍、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1處(峨眉山—樂山大佛),世界文化遺產1處(青城山—都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2處(東風堰、都江堰)。列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的保護區有4處(九寨、臥龍、黃龍、稻城亞丁)。
[32-33] 四川人文地圖
四川擁有風景名勝區15處(2017年),省級風景名勝區75處(2010年)。有“中國旅游勝地40佳”5處(2010年)。截止2020年底,四川省境內國家5旅游景區15家,4284家,峨眉山、九寨溝為國家5旅游景區。[33] 擁有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富順文廟、燊海井、七洞溝東漢崖墓群(七個洞崖墓群)等23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9-110]
截至2019年末,四川省共有自然保護區166個,面積8.3萬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積的17.1%。全省共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9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3個。稻城縣、九寨溝縣、長寧縣等10個縣入選2019美縣域。
四川地質構造復雜、地質地貌景觀豐富,已發現地質遺跡220余處,有興文、巴中和自貢3處世界地質公園(自貢世界地質公園)[83] (自貢恐龍博物館與美國國立恐龍公園、加拿大恐龍公園齊名,為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國家地質公園14處,國家水利風景區16處,其數量居列。[33] 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8個,中國優秀旅游城市21座,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39項。[33]
自古歷來有“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說,并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劍門天下險,九寨天下奇”之譽。四川有貢嘎山(蜀山)、四姑娘山(蜀山皇后)、華鎣山(天下情山)、金城山(道教仙境)、青城山(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峨眉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螺髻山、天臺山、千佛山、蒙頂山、西嶺雪山等山峰,有橫斷山系的雀兒山、大雪山、邛崍山、岷山,以及大涼山、小涼山、龍門山、丹景山、米倉山、大巴山、龍泉山等大小山脈。
四川省旅游景區
國家AAAA旅游景區(16家)序號 | 名稱 | 所在市州 | 所在區縣 | 登記 | 地址 |
1 |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區 | 成都市 | 都江堰市 | 5A | 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鎮\成都都江堰市城西 |
2? | 峨眉山風景名勝區 | 樂山市 | 峨眉山市 | 5A | 樂山市峨眉山市黃灣鄉 |
3? |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 阿壩州 | 九寨溝縣 | 5A | 阿壩州九寨溝縣漳扎鎮 |
4? | 樂山大佛景區 | 樂山市 | 市中區 | 5A | 樂山市市中區篦子街 |
5? | 黃龍風景名勝區 | 阿壩州 | 松潘縣 | 5A | 阿壩州松潘縣瑟爾磋寨 |
6? | 汶川特別旅游區 | 阿壩州 | 汶川縣 | 5A | 阿壩州汶川縣風景區管理局 |
7? | 北川羌城旅游區 | 綿陽市 | 北川縣 | 5A | 綿陽市北川縣永昌鎮青片路 |
8? | 故里旅游區 | 廣安市 | 廣安區 | 5A | 廣安市廣安區協興鎮牌坊社區420號 |
9? | 閬中古城 | 南充市 | 閬中市 | 5A | 南充市閬中市閬水中路33號 |
10? | 劍門蜀道劍門關旅游景區 | 廣元市 | 劍閣縣 | 5A | 廣元市劍閣縣下寺鎮 |
11? | 故里景區 | 南充市 | 儀隴縣 | 5A | 南充市儀隴縣馬鞍鎮故里景區管理局 |
12? | 瀘定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 | 甘孜州 | 瀘定縣 | 5A | 甘孜州瀘定縣磨西鎮 |
13? | 碧峰峽旅游景區 | 雅安市 | 雨城區 | 5A | 雅安市雨城區碧峰峽鎮 |
14? | 巴中市光霧山景區 | 巴中市 | 南江縣 | 5A | 巴中市南江縣光霧山鎮 |
15? | 甘孜州稻城亞丁景區 | 甘孜州 | 稻城縣 | 5A | 甘孜州稻城縣香格里拉鎮 |
16? | 安仁古鎮景區 | 成都市 | 大邑縣 | 5A | 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金桂街15號 |
資料來源:四川省網;摘錄時間:2022年10月30日[118] |
四川21市州主要旅游景區一覽表所屬地區 | 主要旅游景區 |
---|
成都市 | 四川博物院、天府廣場、武侯祠、青羊宮、杜甫草堂、文殊院、金沙遺址、都江堰、青城山、永陵、明蜀王陵、望江樓、人民公園、寬窄巷子、錦里、春熙路、成都遠洋太古里、大慈寺、琴臺路、東郊記憶、昭覺寺、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寶光寺、西嶺雪山、天臺山、九龍溝、劉氏莊園、丹景山、銀廠溝、太陽灣、龍興寺、三昧水、白鹿鎮、建川博物館、楊升庵祠及桂湖、罨畫池、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平樂古鎮、安仁古鎮、泰安古鎮、街子古鎮、石象湖、朝陽湖、花舞人間、桃花故里、成都歡樂谷、國色天香樂園、成都海昌極地海洋世界 |
---|
綿陽市 | 綿陽博物館、四川王朗自然保護區[100] 、越王樓·三江半島景區、北川羌城旅游區、七曲山風景區、竇圌山景區、李白故居風景名勝區、藥王谷景區、西羌九皇山景區、報恩寺、尋龍山景區、北川維斯特農業休閑旅游區、仙海、綿陽科技館、子云亭、富樂山、杜甫草堂、佛爺洞 |
---|
自貢市 | 自貢恐龍博物館、自貢方特恐龍王國、榮縣大佛、中國彩燈博物館、鹽業歷史博物館、自貢市中華彩燈大世界、黑龍谷、五條溝、桫欏谷 |
---|
攀枝花市 | 攀枝花博物館、二灘國家森林公園、攀西大裂谷格薩拉、龍潭溶洞 |
---|
瀘州市 | 瀘州市博物館、黃荊老林、太平古鎮、佛寶、堯壩古鎮、方山、天仙硐、張壩桂圓林、玉蟾山、瀘州老窖旅游區、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 |
---|
德陽市 | 德陽市博物館、三星堆、香山鷺島、綿竹年畫村 |
---|
廣元市 | 廣元市博物館、劍門關、皇澤寺、翠云廊、七里峽、西武當山、曾家山、昭化古城、明月峽、天曌山、千佛崖 |
---|
遂寧市 | 遂寧市博物館、中國死海、觀音故里、龍鳳古鎮、陳子昂故里、中華侏羅紀探秘旅游區、宋瓷博物館 |
---|
內江市 | 石牌坊、安泰山莊 |
---|
樂山市 | 樂山大佛、峨眉山、夾江天福觀光茶園、黑竹溝、大佛禪院、樂山嘉陽國家礦山公園、馬邊大風頂、金口大峽谷、郭沫若故居、東方佛都、夾江千佛巖、嘉定坊、羅城古鎮、嘉州綠心公園 |
---|
資陽市 | 資陽市博物館、安岳石刻、圓覺洞、陳毅故居 |
---|
宜賓市 | 宜賓博物館、蜀南竹海、興文石海洞鄉、七洞溝旅游景區、夕佳山、李莊古鎮、紅巖山 |
---|
南充市 | 南充市博物館、閬中古城、故里、琳瑯山、西山、凌云山、嘉陵桑梓、升鐘湖、禹跡山、太蓬山 |
---|
達州市 | 達州博物館、真佛山、鳳凰山、賨人谷、八臺山、龍潭河、金山寺、巴山大峽谷、磐石月湖旅游區、五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張愛萍故居、蓮花湖、達州鋼琴博物館、四川弦樂博物館、青寧云門天寨、神劍園、金石云頂大型野生動物園 |
---|
雅安市 | 雅安市博物館、碧峰峽、蒙頂山、安順場、東拉山大峽谷、上里古鎮、金鳳山 |
---|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 九寨溝自然保護區、黃龍風景名勝區、四姑娘山、達古冰山、畢棚溝、汶川特別旅游區 |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館、四川亞丁自然保護區、海螺溝、木格措、措普溝、海子山、跑馬山、瀘定橋、丹巴美人谷、新都橋 |
---|
涼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館、邛海瀘山、螺髻山、瀘沽湖、靈山、西昌衛星發射基地 |
---|
廣安市 | 廣安市博物館、故里、華鎣山-石林、寶箴塞、天意谷、神龍山巴人石頭城 |
---|
巴中市 | 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光霧山、恩陽古鎮、義陽山、米倉山、南龕石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諾水河 |
---|
眉山市 | 三蘇祠、瓦屋山、老峨山、黑龍灘、眉山音樂噴泉、峨眉半山七里坪、彭祖山、齊山雙佛、柳江古鎮、中巖寺、中國泡菜城、中國竹藝城、仁壽城市濕地公園、青神縣江灣神木園、丹棱·桃花源景區、中國藤椒文化博物館、槽漁灘、清涼寺、龍女寺 |
---|
四川省對外交流
四川省友好城市
四川省國際友城關系一覽表 序號 | 層級 | 友好城市 | 國別 | 結好時間 |
1 | 四川省 | 華盛頓州 | 美國 | 1982.10.17 |
2 | 四川省 | 密歇根州 | 美國 | 1982.11.09 |
3 | 四川省 | 廣島縣 | 日本 | 1984.09.17 |
4 | 四川省 | 山梨縣 | 日本 | 1985.06.18 |
5 | 四川省 | 平安南道 | 朝鮮 | 1985.10.18 |
6 | 四川省 | 歐西坦尼亞大區 | 法國 | 1987.06.09 |
7 | 四川省 | 北威州 | 德國 | 1988.07.07 |
8 | 四川省 | 萊斯特郡 | 英國 | 1988.10.26 |
9 | 四川省 | 皮埃蒙特大區 | 意大利 | 1990.02.27 |
10 | 四川省 | 伯南布哥州 | 巴西 | 1992.07.31 |
11 | 四川省 | 托爾瑙州 | 匈牙利 | 1993.11.01 |
12 | 四川省 | 巴倫西亞大區 | 西班牙 | 1994.03.07 |
13 | 四川省 | 布魯塞爾首都大區 | 比利時 | 1995.04.13 |
14 | 四川省 | 巴利納斯州 | 委內瑞拉 | 2001.07.05 |
15 | 四川省 | 弗里斯蘭省 | 荷蘭 | 2001.12.03 |
16 | 四川省 | 普馬蘭加省 | 南非 | 2002.10.16 |
17 | 四川省 | 帕拉州 | 巴西 | 2009.10.15 |
18 | 四川省 | 素攀武里府 | 泰國 | 2010.06.30 |
19 | 四川省 | 東部大區 | 法國 | 2012.09.13 |
20 | 四川省 | 林堡省 | 荷蘭 | 2014.06.04 |
21 | 四川省 | 卡納塔克邦 | 印度 | 2015.05.15 |
22 | 四川省 | 中捷克州 | 捷克 | 2015.09.07 |
23 | 四川省 | 羅茲省 | 波蘭 | 2016.04.29 |
24 | 四川省 | 韃靼斯坦共和國 | 俄羅斯 | 2016.05.04 |
25 | 四川省 | 維多利亞州 | 澳大利亞 | 2016.09.23 |
26 | 四川省 | 西爪哇省 | 印度尼西亞 | 2017.05.08 |
27 | 四川省 | 呵叻府 | 泰國 | 2017.05.08 |
28 | 四川省 | 加利福尼亞州 | 美國 | 2017.06.04 |
29 | 四川省 | 阿拉木圖州 | 哈薩克斯坦 | 2017.09.15 |
30 | 四川省 | 忠清南道 | 韓國 | 2018.09.03 |
31 | 四川省 | 布宜諾斯艾利斯省 | 阿根廷 | 2019.04.08 |
32 | 四川省 | 比奧比奧大區 | 智利 | 2019.10.15 |
33 | 四川省 | 拉瓦耶哈省 | 烏拉圭 | 2020.09.03 |
34 | 四川省 | 圣克魯斯省 | 玻利維亞 | 2021.04.08 |
35 | 四川省 | 藍毗尼省 | 尼泊爾 | 2021.05.01 |
36 | 四川省 | 戈梅利州 | 白俄羅斯 | 2021.04.09 |
37 | 四川省 | 和歌山縣 | 日本 | 2022.01.26 |
38 | 成都市 | 蒙彼利埃市 | 法國 | 1981.06.22 |
39 | 成都市 | 盧布爾雅那市 | 斯洛文尼亞 | 1981.10.26 |
40 | 成都市 | 林茨市 | 奧地利 | 1983.07.05 |
41 | 成都市 | 甲府市 | 日本 | 1984.09.27 |
42 | 成都市 | 菲尼克斯市 | 美國 | 1987.05.13 |
43 | 成都市 | 溫尼伯市 | 加拿大 | 1988.02.24 |
44 | 成都市 | 馬林市 | 比利時 | 1993.09.25 |
45 | 成都市 | 巴勒莫市 | 意大利 | 1999.12.03 |
46 | 成都市 | 金泉市 | 韓國 | 2000.11.07 |
47 | 成都市 | 棉蘭市 | 印度尼西亞 | 2002.12.17 |
48 | 成都市 | 波恩市 | 德國 | 2009.09.10 |
49 | 成都市 | 謝菲爾德市 | 英國 | 2010.03.23 |
50 | 成都市 | 弗拉芒布拉邦省 | 比利時 | 2011.05.27 |
51 | 成都市 | 伏爾加格勒市 | 俄羅斯 | 2011.05.27 |
52 | 成都市 | 檀香山市 | 美國 | 2011.09.14 |
53 | 成都市 | 珀斯市 | 澳大利亞 | 2012.09.13 |
54 | 成都市 | 馬斯特里赫特市 | 荷蘭 | 2012.09.13 |
55 | 成都市 | 霍森斯市 | 丹麥 | 2013.08.05 |
56 | 成都市 | 班加羅爾市 | 印度 | 2013.10.23 |
57 | 成都市 | 海法市 | 以色列 | 2013.11.25 |
58 | 成都市 | 芬戈郡 | 愛爾蘭 | 2014.11.03 |
59 | 成都市 | 清邁府 | 泰國 | 2015.03.31 |
60 | 成都市 | 拉合爾市 | 巴基斯坦 | 2015.04.20 |
61 | 成都市 | 哈密爾頓市 | 新西蘭 | 2015.05.06 |
62 | 成都市 | 羅茲市 | 波蘭 | 2015.06.29 |
63 | 成都市 | 薩博潘市 | 墨西哥 | 2015.10.16 |
64 | 成都市 | 大邱廣域市 | 韓國 | 2015.11.10 |
65 | 成都市 | 非斯市 | 摩洛哥 | 2016.05.05 |
66 | 成都市 | 累西腓市 | 巴西 | 2016.09.30 |
67 | 成都市 | 加德滿都市 | 尼泊爾 | 2016.12.23 |
68 | 成都市 | 瑯勃拉邦省 | 老撾 | 2017.03.15 |
69 | 成都市 | 拉普拉塔市 | 阿根廷 | 2018.01.31 |
70 | 成都市 | 馬普托市 | 莫桑比克 | 2018.03.27 |
71 | 成都市 | 戈梅利市 | 白俄羅斯 | 2018.08.28 |
72 | 成都市 | 黃金海岸市 | 澳大利亞 | 2019.05.20 |
73 | 成都市 | 納什維爾市 | 美國 | 2020.04.08 |
74 | 成都市錦江區 | 卡西斯市 | 法國 | 2014.04.02 |
75 | 成都市雙流區 | 光州廣域市南區 | 韓國 | 2015.11.19 |
76 | 成都市都江堰市 | 峽中地區 | 日本 | 1994.06.12 |
77 | 成都市都江堰市 | 大竹市 | 日本 | 2000.07.24 |
78 | 成都市都江堰市 | 日索爾-愛普特-勒弗利埃市鎮共同體 | 法國 | 2013.10.04 |
79 | 成都市都江堰市 | 包納市 | 德國 | 2016.07.06 |
80 | 成都市都江堰市 | 艾赫泰里市 | 芬蘭 | 2019.04.25 |
81 | 成都市彭州市 | 石狩市 | 日本 | 2000.10.24 |
82 | 成都市彭州市 | 伊普斯維奇市 | 澳大利亞 | 2014.09.24 |
83 | 成都市彭州市 | 米爾茨楚施拉格市 | 奧地利 | 2018.05.16 |
84 | 成都市彭州市 | 塞納-馬恩省 | 法國 | 2018.12.13 |
85 | 成都市彭州市 | 忠清北道堤川市 | 韓國 | 2021.10.08 |
86 | 自貢市 | 固城郡 | 韓國 | 2006.11.19 |
87 | 自貢市 | 蓋亞克市 | 法國 | 2018.12.12 |
88 | 自貢市 | 米德蘭市 | 美國 | 1990.10.19 |
89 | 攀枝花市 | 希爾特市 | 瑞典 | 2005.05.18 |
90 | 瀘州市 | 卡布韋市 | 贊比亞 | 1995.11.12 |
91 | 瀘州市 | 黑爾訥市 | 德國 | 2019.05.22 |
92 | 德陽市 | 東廣島市 | 日本 | 1993.10.14 |
93 | 德陽市 | 曼西市 | 美國 | 1994.09.15 |
94 | 德陽市 | 錫根.威特根斯坦縣 | 德國 | 1996.08.04 |
95 | 德陽市 | 拉赫蒂市 | 芬蘭 | 2000.09.07 |
96 | 德陽市 | 江陵市 | 韓國 | 2013.11.28 |
97 | 德陽市廣漢市 | 奧本市 | 美國 | 2013.06.04 |
98 | 綿陽市 | 廣島縣莊原市 | 日本 | 1992.04.20 |
99 | 綿陽市 | 卡盧加州奧布寧斯克市 | 俄羅斯 | 2017.06.06 |
100 | 綿陽市 | 新西伯利亞州新西伯利亞市 | 俄羅斯 | 2018.10.11 |
101 | 綿陽市 | 慶尚南道昌原市 | 韓國 | 2019.12.20 |
102 | 遂寧市 | 克爾克拉雷利市 | 土耳其 | 2013.03.22 |
103 | 遂寧市大英縣 | 塔瑪市 | 以色列 | 2016.04.11 |
104 | 樂山市 | 市川市 | 日本 | 1981.10.21 |
105 | 樂山市 | 弗雷澤海岸市 | 澳大利亞 | 1999.04.13 |
106 | 樂山市 | 吉爾伯特市 | 美國 | 2002.06.04 |
107 | 樂山市 | 巴蜀府 | 泰國 | 2013.10.29 |
108 | 樂山市 | 坦森市 | 尼泊爾 | 2021.10.28 |
109 | 樂山市 | 伊西萊莫利市 | 法國 | 2021.10.28 |
110 | 樂山市峨眉山市 | 柏崎市 | 日本 | 2005.10.27 |
111 | 南充市 | 托萊多市 | 美國 | 2018.10.18 |
112 | 宜賓市 | 哥倫比亞市 | 美國 | 2008.12.06 |
113 | 廣安市 | 布洛涅-比揚古市 | 法國 | 2007.10.27 |
114 | 廣安市 | 龜尾市 | 韓國 | 2012.08.13 |
115 | 雅安市雨城區 | 三次市 | 日本 | 1992.10.06 |
116 | 眉山市 | 莫斯科州克林斯基區 | 俄羅斯 | 2006.05.26 |
117 | 眉山市 | 下卡姆斯克市 | 俄羅斯 | 2019.04.11 |
118 | 資陽市 | 紐波特紐斯市 | 美國 | 2017.01.14 |
119 | 涼山州 | 北碧府 | 泰國 | 2022.08.09 |
參考資料[139]
四川省領事機構
截至2022年12月23日,獲批在川設立領事機構的國家達23個,分別是德國、韓國、泰國、法國、新加坡、巴基斯坦、菲律賓、斯里蘭卡、澳大利亞、新西蘭、以色列、波蘭、捷克、印度、瑞士、奧地利、希臘、尼泊爾、西班牙、智利、土耳其、巴西、阿根廷。已開館的領事機構16家,具體如下:
1、德國駐成都總領事館,2004年12月5日開館,地址:人民南路四段19號威斯頓聯邦大廈25層。
2、韓國駐成都總領事館,2005年2月26日開館,地址:成都市東御街18號百揚大廈14樓。
3、泰國駐成都總領事館,2005年4月開館,地址:豐德國際廣場C座12樓。
4、法國駐成都總領事館,2005年11月開館,地址:成都市錦江區紅星路三段1號國際金融中心一號辦公樓26樓。
5、新加坡駐成都總領事館,2006年5月開館,地址:錦江區人民南路二段1號仁恒置地廣場寫字樓30樓3001號。
6、巴基斯坦駐成都總領事館,2007年4月19日開館,地址: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一街888號天府國際社區302。
7、澳大利亞駐成都總領事館,2013年7月30日開館,地址:成都市東御街18號百揚大廈27樓。
8、新西蘭駐成都總領事館,2014年11月12日開館,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二段1號仁恒置地廣場寫字樓33層02單元。
9、以色列駐成都總領事館,2014年11月17日開館,地址:成都市錦江區東大街下東大街段99號平安金融中心17樓。
10、波蘭駐成都總領事館,2015年6月18日開館,地址:成都市東御街18號百揚大廈26樓。
11、捷克駐成都總領事館,2015年9月8日開館,地址:成都市錦江區東大街下東大街段99號平安金融中心24樓。
12、瑞士駐成都總領事館,2016年11月30日開館,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二段1號仁恒置地廣場寫字樓28層04單元。
13、奧地利駐成都總領事館,2018年4月11日開館,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二段1號仁恒置地廣場寫字樓27層。
14、尼泊爾駐成都總領事館,2021年5月24日開館,地址: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一街888號天府國際社區303。
15、智利駐成都總領事館,2021年7月8日開館,地址:成都市錦江區東御街18號百揚大廈33層4室。
16、西班牙駐成都總領事館,2022年3月25日開館,地址:成都市高新區中段1577號中國歐洲中心10層1004。[140]
四川省人物
古代序號 | 人物 | 簡介 |
---|
1 | 嫘祖 | 遠古時期,黃帝軒轅氏之妻,發明養蠶。 |
2 | 李冰 | (前302年-前235年)秦國蜀郡守,擅長水利,都江堰為其杰作。川人稱為”天府之父“。 |
3 | 文翁 | (前156年-1年)漢代蜀郡守,創辦中國官學“文翁石室”。 |
4 | 王褒 | (前90年-前51年)蜀資中(今資陽)人。西漢時期的辭賦家,與揚雄并稱“淵云”。 |
5 | 落下閎 | (前140年-前87年)閬中人,西漢時期歷法專家,中國“春節老人”。 |
6 | 司馬相如 | (前179年-前117年)巴郡安漢縣(今南充蓬安)人。漢代文學家,擅長漢賦。 |
7 | 卓文君 | (前175年-前121年)邛崍人,漢代才女。 |
8 | 揚雄 | (前53年-18年)成都人,漢代哲學家、文學家。 |
9 | 秦宓 | (?-226年)德陽人,東漢末期蜀漢大司農。 |
10 | 王平 | (?-248年)渠縣人,三國時蜀漢后期大將。 |
11 | 譙周 | (201年-270年)閬中人(一說西充人)三國蜀漢儒學大師和史學家。 |
12 | 李調元 | (1734年-1803年)羅江人,清代戲曲理論家、詩人。 |
13 | 陳壽 | (233年-297年)南充人,西晉史學家,著有《諸葛亮集》及《三國志》。 |
14 | 袁天罡 | 生卒年不詳,唐初益州(成都)人,天文學家、陰陽術數家。 |
15 | 陳子昂 | (661年-702年)射洪人,唐代詩人,著有膾炙人口的《登幽州臺歌》。 |
16 | 李白 | (701年-762年)江油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人。 |
17 | 黃筌 | (903年-965年)成都人,畫家,開創了中國工筆花鳥畫派先河。 |
18 | 王建 | (847年-918年)前蜀國國王,五代十國時期前蜀開國皇帝。 |
19 | 蘇舜欽 | (1008年-1048年)中江人,北宋文學家。 |
20 | 蘇洵 | (1009年-1066年)眉山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21 | 蘇軾 | (1037年-1101年)眉山人,宋代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
22 | 蘇轍 | (1039年-1112年)眉山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23 | 張憲 | (?-1142年)閬中人,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女婿。 |
24 | 魏了翁 | (1178年-1237年)蒲江人,南宋哲學家,蜀學之集大成者。 |
25 | 秦九韶 | (1202年-1261年)安岳人,南宋數學家,著有《數書九章》。 |
26 | 楊廷和 | (1459年-1529年)字介夫,號石齋,新都人,明代政治改革家。 |
27 | 楊慎 | (1488年-1559年),成都人,明代文學家,明朝三大才子。 |
28 | 張鵬翮 | (1649年-1725年)字運青,號寬宇,今蓬溪人。清代名臣、治河專家。 |
29 | 張問陶 | (1764年-1814年)遂寧人,清代蜀中詩冠、書畫家,著有《船山詩草》。 |
30 | 萬安 | 生卒年不詳,字循吉,眉山人,明朝內閣大學士,內閣首輔。 |
31 | 陳以勤 | (1511年-1586年)南充人,明朝內閣首輔,嘉靖,隆慶年間宰輔。 |
32 | 張思訓 | 生卒年不詳,巴中人,宋代天文學家。 |
33 | 李特 | (?~303年)渠縣人,十六國時期成漢建立者 |
34 | 唐甄 | (1630—1704)達州人、中國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論家。 |
35 | 徐添德 | (?-1802年)達州人、與王三槐等的川楚白蓮教起義軍首領 |
- |
近、現、當代政 治 軍 事 | | (1886年-1976年)字玉階,南充儀隴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
---|
陳毅 | (1901年-1972年)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
劉伯承 | (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四川關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
聶榮臻 | (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字福駢,四川江津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
羅瑞卿 | (1906年-1978年)南充人,首任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將之一。 |
| (1904年-1997年)四川廣安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創立了理論。 |
張愛萍 | (1910年-2003年)達州人,組織“兩彈一星”,就任過長。 |
楊超 | (1911.12~2007.05)達州人,中共四川省委原書記,原同志政治秘書。 |
陳伯鈞 | (1910.11.26-1974.2.6),達州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 |
張瀾 | (1872年-1955年)字表方,西充人,愛國主義者、教育家。 |
吳玉章 | (1878年-1966年)原名永珊,榮縣人,跨世紀的革命老人。 |
盧德銘 | (1905年—1927年)字邦鼎,無產階級革命家,四川自貢人 |
范紹增 | (1894年-1977年)原名舜典,大竹人,川軍第88軍軍長,英雄。 |
梁光烈 | (1940年-)三臺人,上將軍銜。曾任部長。 |
賴寧 | (1973年10月20日—1988年3月13日),國家教委授予賴寧“英雄少年”的光榮稱號。[58] |
黃繼光 | (1931年-1952年)中江人,授予“特級英雄”稱號。 |
邱少云 | (1926-1952)男,漢族,四川省銅梁縣人,被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授予“一級英雄”榮譽稱號,并追記特等功一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追授他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54] |
| (1907-1998),號誠五,四川省潼南縣雙江鎮(今屬重慶)人,1988年4月,在第七屆次會議上,他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55] |
喻培倫 | (1886年2月3日-1911年4月27日),字云紀,漢族,四川省內江市人。清末民主革命家,革命烈士。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政府,追贈喻培倫烈士為大將軍。[57] |
江竹筠 | (1920年-1949年)自貢人,原名江竹君,烈士。 |
劉光第 | (1859年-1898年)富順人,清朝官員、戊戌六君子之一。 |
楊銳 | (1855年-1898年)綿竹人,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維新派人士。 |
趙一曼 | (1905年-1936年)原名李坤泰,宜賓人,民族英雄。 |
張群 | (1889.5.9-1990.12.14),字岳軍,四川省華陽縣人,元老。曾任上海特別市市長、湖北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長,行政院院長,四川省政府主席等職[56] |
劉湘 | (1888年-1938年)大邑人,時期的一代梟雄。 |
劉文輝 | (1895年-1976年)大邑人,四川省主席,四川爭霸戰的主角之一。 |
鄧錫侯 | (1889年-1964年)營山人,愛國人士、軍事家、將領。 |
田頌堯 | (1888年-1975年)又名見龍、光祥,成都人,上將。 |
李世明 | 1948年12月生,三臺人。成都司令員。 |
廖國勛 | 男,土家族,1963年2月生,四川成都人[34] 。曾任[119] 中共第十九屆、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35] |
陳文清 | 男,漢族,1960年1月生,四川仁壽人[120] 。現任[121-122] 中共、書記處書記、書記[123] 。 |
汪海江 | 男,1963年10月生,四川安岳人[124] 。現任中共第二十屆[125] 、西部戰區司令員[127] 、上將軍銜[126] 。 |
李碩勛 | 革命烈士,1903年2月23日出生,四川宜賓高縣人[36] 。1931年9月16日在海南省海口市犧牲,年僅28歲[37] 。 |
| 男,漢族[38] ,四川成都人[39] 。1928年10月20日生于上海,曾任中共、總理、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2019年7月22日23時11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39] ,享年91歲[39] 。 |
| 男,漢族,1959年6月生,四川成都人,同志長子[42] 。現任[130] 第十四屆[143] 、中華人民共和國部長、黨組副書記[40] 。中共第十九屆[129] 。 |
李錦斌 | 男,漢族,1958年2月生,四川成都人。現任第十四屆會委員[145] 、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44] 。[128] |
周永開 | 男,漢族,1928年3月出生,四川省巴中市人,四川原達縣地區地委副書記、解放前,冒著生命危險在川北地區開展黨的地下工作。新中國成立后,全心全意為百姓造福,恪盡職守推動地方發展、脫貧攻堅、改善民生和生態建設,是群眾心中的“草鞋書記”。離休后帶領群眾植樹造林,在當地建成自然保護區,被親切地稱為“周老革命”。“七一勛章”獲得者[53] |
柴云振 | 男,漢族,1926年11月生,2018年12月,四川岳池人,四川省岳池縣原副縣級離休干部。1951年在抗美援朝樸達峰阻擊戰中,殺敵百余人,浴血奮戰到孤身一人。1952年傷殘復員回鄉務農,從不提及自己的功績,為黨和人民默默奉獻了一輩子。榮獲志愿軍“一級戰斗英雄”榮譽稱號,被朝鮮授予“一級自由獨立勛章”。“七一勛章”獲得者[53] |
餐飲 | 陳建民 | 陳建民原籍四川富順(現屬自貢市),出生在富順縣李橋鎮楊家嘴一戶農民家庭,(1919.6.27—1990.5.12)日本川菜*。在日本創建了“四川飯店”和中國料理學院。[135-137] |
---|
文 學 藝 術 | 王光祈 | (1892—1936),音樂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字潤玙,筆名若愚,四川省溫江人。開東方民族音樂之先河。[59] |
---|
阿來 | (1959年-)藏族,馬爾康縣人,作家,四川省作協主席。 |
李劼人 | (1891年-1962年)成都人,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 |
郭沫若 | (1892年-1978年)樂山人,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 |
張大千 | (1899年-1983年)內江人,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 |
巴金 | (1904年-2005年)原名李堯棠,成都人,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 |
流沙河 | (1931年-2019[41] )原名余勛坦,金堂人,當代詩人。 |
周克芹 | (1936年-1990年)四川簡陽人,作家,著有《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
劉心武 | (1942年-)成都人,作家、紅學研究家。 |
陳清泉 | (1968年-)達州人,畫家。 |
胡萬寶 | (1990年-)大竹人,青年作家,“巴蜀三杰”之一。 |
賈飛 | (1986年-)渠縣人,中國當紅青年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
冷軍 | (1963年-)達州大竹人。1984年畢業于武漢師范學院漢口分院藝術系。現任武漢畫院副院長,美術師。[46] |
商 業 | 陳歐 | 1983年出生,德陽人,中國企業家、聚美優品創始人兼CEO。 |
---|
劉軍 | 1982年出生,成都人,現任宏達集團董事局總裁兼董事。 |
謝明 | 1955年出生,仁壽人,四川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汪俊林 | 1967年出生,仁壽人,四川郎酒集團董事長、郎酒銷售公司總經理。 |
喬天明 | 1949年出生,綿竹人,四川劍南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
王健林 | 1954年出生,廣元人,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姜聯 | 男,漢族,生于1990年,中共黨員,四川聯輝影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綿陽微電影協會榮譽主席、聯輝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綿陽市養身協會副會長、中國影視娛樂品牌官。 |
劉中國 | 1955年出生,瀘州人,四川宜賓五糧液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 |
陳明永 | 1969年7月3日生。四川省達州市萬源人,中國企業家,OPPO創始人,現任OPPOCEO。 |
體育 | 肖雁寧 | 1998年2月23日出生于四川達州[75] ,中國女子花樣游泳運動員,效力于中國花樣游泳隊。[76] |
---|
四川省榮譽稱號
2021年12月,被納入獲準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名單。[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