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坭鎮歷史沿革
宋代前,已形成村落。
隋、唐代后,屬南海西樵轄區。
明嘉靖五年(1525)三水建縣時,由高要縣利瓊、龍池、上白泥、下白泥、清塘、長岐都及五頂都、平田都的部分地方組成。
1957年,撤區并鄉分白坭、金本鄉。
1958年,白坭與金本組成白坭人民公社。
1961年,白坭與金本分開自成公社。
1962年,從金本人民公社分出,自成人民公社。
1984年,改稱區。
白坭鎮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白坭鎮轄1個社區、2個行政村。[5] 鎮人民政府駐三水區府前路11號。
白坭鎮地理環境
白坭鎮位置境域
白坭鎮位于三水區南端,東南面與南海區相接,西南面緊靠西江,與高明區、肇慶市高要區隔江相望。[4] 轄區總面積66.63平方千米。[1]
白坭鎮氣候
白坭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年平均溫度18-20℃,無霜期310天以上,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年平均日照達1900-2000小時。古人稱白坭“四季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都聞雷”。
白坭鎮人口
截至2019年末,白坭鎮戶籍人口有28649人。[4]
白坭鎮經濟
白坭鎮綜述
2014年,白坭鎮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3.9億元,增長9.8%;工業總產值443.9億元,增長10.8%;稅收入庫8.1億元,增長36.6%,創歷史新高;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1.3億元,增長13.8%;公共財政收入1.5億元,增長36.4%。
2015年,白坭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4.7億元,增長8.6%;工業總產值462.4億元,增長8.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7億元,增長15%;稅收入庫突破9億元,達到9.18億元,增長13.2%;公共財政收入1.6億元,增長7%。
2018年,白坭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5.23億元,增長7.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49億元,增長8.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7.4億元。[6]
白坭鎮工業
2019年末,白坭鎮轄區有工業企業366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5家。[4]
白坭鎮商業
2019年末,白坭鎮轄區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9家。[4]
白坭鎮交通運輸
白坭鎮境內有西二環、廣明高速、廣肇高速、佛山一環(西拓)高速以及佛肇云高速跨境而過。[1]
白坭鎮社會事業
白坭鎮教育事業
1992年,白坭鎮有中學1所、小學12所、幼兒園7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7]
白坭鎮文化事業
1992年,白坭鎮有文化娛樂場所11個。[7]
白坭鎮醫療衛生
1992年,白坭鎮醫療保健設施有中心醫院1所、衛生站2所。[7]
白坭鎮歷史文化
白坭鎮綜述
白坭鎮有著4000多年的悠久歷史,祠堂文化、進士文化、醒獅文化、龍舟文化、疍家文化源遠流長。[1]
白坭鎮方言
白坭鎮通行粵語(廣府片)白坭話。[6]
白坭鎮地名由來
白坭鎮因曾出產白陶土而得名。[7]
白坭鎮龍舟文化
白坭自唐垂拱元年(685年)造船成為獨立行業出現后,開創了造龍船的歷史。白坭河涌交錯,水源豐富,賽龍是當地觀眾最多的民間文體活動,基本上各村都有龍船,白坭賽龍除了政府牽頭組織全鎮性的大型賽事外,各村(居)委和部分村民小組亦于每年或端午、或中秋、或國慶,分別舉辦規模不等的龍舟競賽,資金多由村中創業有成的村民贊助。賽場多在樵北涌或東岸水庫、解放沙水庫,甚至是在村中池塘轉幾轉過過癮亦有之。
白坭鎮歷史事件
三十二年(1943年),中社村李立、鄧醒兩人組織群眾,分別于8月和11月的兩個晚上,在高明和高要縣的配合下,夜襲駐守龍池村龜池崗及村尾谿陵崗的日本侵略軍,共打死日均29人,俘虜2人。[7]
白坭鎮文物古跡
綜述
白坭鎮境內有崗頭村梁士祠及其墓地、清塘文橋、梁士詒故居、龍池村明代梁鶴鳴墓、銀洲村的貝丘遺址、周村的杜梅和之母墓、清塘村的五洞橋等。[7]
清塘文橋
清塘文橋位于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白坭鎮清塘村的樵北涌(俗稱五度橋),是該區僅存的中型古石橋梁,是祖先留給當地人珍貴的歷史文物。文橋橋長25米,橋寬2.5米。
白坭鎮地方特產
白坭鎮境內有禾桿蓋珍珠、疍家臘鴨扎、西江河鮮、黑皮冬瓜盅、白坭雞煲蟹等市、區級非遺美食。[1]
白坭鎮風景名勝
聚賢樓位于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白坭鎮沙圍村村前大道向北的西江邊上,聚賢樓外觀以紅色、復古為主基調的聚賢樓。沿白坭鎮工業大道往西走到盡頭、到達沙圍村路口,再從沙圍村村前大道向北來到西江邊上,外觀以紅色、復古為主基調的聚賢樓。
[8] 白坭鎮人物
白坭鎮歷曾涌現了舉人105人、進士24人,包括曾官至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的梁士詒、革命英雄鄧禹、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鄧慕韓等歷史名人,還有粵曲名家鄧碧云。[1]
白坭鎮榮譽稱號
2021年1月,白坭鎮入選 2020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2]
2021年9月,白坭鎮入選“2021年全強鎮“。[3]
2022年2月25日,榮獲“2021年度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稱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