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汁粉條相關調查
墨汁粉條質監部門已展開調查
染色(4張)
用玉米淀粉制作所謂的“純紅薯粉條”,為讓色澤形似、口感筋道,竟然添加墨汁和工業用料石蠟。2011年4月21日上午,中山市在港口鎮鋪錦村偏僻魚塘處查封一家粉條工廠,當場查獲約1萬斤假粉條成品。令人驚訝的是,這家工廠證照齊全。
[1] 該廠房極為隱蔽,附近亦有一片樹林做掩護。人員來到這家作坊時,機器正轟鳴作響,作坊內一片狼藉。一位工人正將調兌好的黑色液體大勺地加入淀粉攪拌機內。盛裝黑色液體的水桶邊蚊蠅亂飛。
檢查發現,該作坊的紅薯粉是用普通玉米淀粉做原料。現場還發現大量墨汁、檸檬黃60、果綠等添加劑,黑色液體也正是由這些添加劑兌成。
人員當場查獲1萬多斤已包裝好的“純紅薯粉條”成品,還有大量半成品在晾曬或浸泡。人員說,前兩天接到市民投訴電話,稱吃了從市場上買的紅薯粉后上吐下瀉。
墨汁粉條毒“紅薯粉”定性為偽劣
用過的墨汁瓶丟棄在粉條中[2]
2011年4月22日上午,中山市稽查隊聯合警方再次前往“墨汁石蠟紅薯粉”工廠抓捕老板羅某父子。副局長呂慶強稱,羅某生產的部分不合格“紅薯粉”被定性為偽劣商品,“部分樣品添加的‘原料’可能傷害人體健康,要警方介入調查。”
墨汁粉條市場查獲265袋毒紅薯粉
據現場的人員介紹,他們前日趕到該廠時,在“冷卻室”內,工人正將調兌好的黑色渾濁液體大勺加入淀粉攪拌機內。“該黑色液體由墨汁、檸檬黃、果綠等勾兌而成。經清點,我們共查獲成品“紅薯粉”5.54噸,珍珠粉1.1噸。”
墨汁粉條生產現場
廠房外的空地上搭有上百根竹杠,竹杠上曬滿了粉條。十幾個水池內則泡滿了半成品,呈烏綠色,池內液體則發出陣陣惡臭。
原料倉庫內存放的食用玉米淀粉原料堆積如山,倉庫墻角有十多袋半精煉石蠟,包裝袋上印有“僅用于工業用途”字樣。在另一側倉庫內,則堆放著與人齊高的假粉條成品,包裝袋上印有“純紅番薯、綠色食品、湘南特產”等字樣。
墨汁粉條造假作坊三證齊全
這家作坊并非三無廠家,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證。該作坊名為“中山市詳明食品有限公司”,于2010年年底在注冊。老板羅某此前半年一直在東莞經營同樣作坊,因“東莞這個行業生意太火爆,競爭很殘酷”,而轉到中山。他稱,東莞類似的假粉條廠家有二三十家,也都是用墨汁染粉條。羅某說,“按照我的方法制作1噸‘紅薯粉’成本是3000元出頭,而用真正的紅薯粉成本則高達5000多元。”
墨汁粉條粉條真相
“紅薯粉條”這樣造:墨汁+檸檬黃+石蠟+果綠或增白粉
人員介紹,假紅薯粉條的制作過程主要包括調制添加劑、攪拌、粉條成型、浸泡以及晾曬5個環節,造假主要集中在個環節。按照老板羅某給出的“秘方”———半升自來水中需倒入1瓶蓋墨汁,加1勺檸檬黃。如果制作墨綠色紅番薯粉條,還要加1勺果綠;若是制作白色薯粉條,則要加增白粉。
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正在攪拌的玉米淀粉中即可。為讓粉條更加筋道、有光澤,還要在攪拌機中加入少量石蠟。
墨汁粉條鑒別方法
真正用紅薯淀粉制作的粉絲,顏色不會呈現金黃色或黑色,而且真正的“紅薯粉絲”在斷裂切口處還可以看到白色粉質。
業內專家指出,市民在購買番薯粉條時,憑借肉眼就能判定真假,合格的番薯粉條顏色會略有褐色,如果粉條顏色純度很高、過于艷麗則需謹慎。
墨汁粉條案件進展
中山市祥明食品有限公司因使用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生產假劣粉條制品(“純紅薯粉”、“珍珠粉”),已被中山市、分別于4月26日、27日吊銷營業執照和食品生產許可證;羅建明、羅祥生、嚴衛等3名因生產銷售偽劣產品被依法。
中山市“墨汁粉條”案件發生后,全省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深入推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行動,對米面制品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企業進行了全面排查。[2]
墨汁粉條詞條圖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