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農場農場簡介
江川農場現有耕地面積22.5萬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21萬畝。全場有林地29715畝,森林覆蓋率8.3%;草原面積23167.5畝,水域面積46596畝,水利灌溉控制面積10萬畝,占耕地面積的50%,已開發漁池4800畝。
經濟與社會發展江川農場綜合經濟實力較強。是黑龍江農墾總局系統國營農場,為墾區中型國營農場,國家大二型企業。[1]
江川農場建制沿革
江川農場始建于1964年,人員主要由大慶紅色草原與山東、轉業官兵、支邊青年3股力量交融而成。50年的時間里,江川人民積極發揚北大荒精神,通過戰荒原、治洪澇、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現擁有耕地28.4萬畝,是黑龍江墾區水稻專業場,被譽為“北大荒稻香飄起的地方”。[2]
江川農場工業基礎
江川農場工業具有一定規模。在產業結構調整中,農場以農業為基礎,以發展場辦工業為龍頭,擁有水稻原種加工基地一座,糧食處理中心一座,金屬糧倉13座,水泥曬場10248平方米,糧食倉儲能力達15850噸。農場在對原有的工業企業采取轉制,實行國有民營、股份制經營基礎上,利用農業優勢鼓勵職工投資興建中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全場先后建起18個小型水稻加工生產線,日加工水稻1000噸, 不僅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還加促了職工手中余糧的銷售,減輕了農場在產品銷售上的壓力。
江川農場農業基礎
江川農場加大水利設施投入,農業基礎建設實力。農場擁有 28.6公里的防洪大堤,排灌干渠143.8公里,排灌站3座,橋、涵、閘858座,機電井1193眼,僅2000年全場共投入水利資金2766萬元,其中,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資2557萬元,共完成工程土方62.36萬方,新建橋、涵、閘10座,使東二站和豐收溝回水堤工程提前交付使用。2000年,總投資2810萬元的30萬畝灌區渠首工程和江川西灌站改造工程在江川農場破土動工,該工程是墾區水田灌溉工程建設四大工程之一。也是墾區的一項松花江引水灌溉工程,工程結束后,將原灌站3臺機組每秒流量12立方米提高到每秒流量30立方米,可使江川、寶山兩個農場30萬畝水田受益。
農業機械化
江川農場機械化形成規模,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插上了翅膀。 1998年以來,全場共投入資金3762萬元引進大中型拖拉機581臺,小型拖拉機760臺,手扶式秧床插播器385臺,水稻插秧機1421臺,聯合割曬機123臺,割曬機123臺,鋼骨架大棚562棟,土中棚1870棟,工廠化育秧設備6套,實現了水稻全程機械化程度達85%以上,使全場水稻生產向全程機械化方向邁進。
江川農場啟動了“富民強場”工程,使農場養殖生產形成特色。 2001年以來,農場通過開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理清思路、富民強場”大討論,大落實推進工程,全場肉牛存欄達4000頭,豬存欄20000頭,羊存欄5000只,禽存欄30萬只,肉類總產達2066噸,建立畜牧業科技園區4個,養殖大戶240個,養牛大戶30個,養豬大戶100個,養羊大戶30個,養禽大戶50個,特色養殖大戶30個的新格局,畜牧業產值全場實現2460萬元。到2005年,農場可實現畜牧業產值11098萬元,占農場總產值的50%,實現利潤5880萬元,人均收入4523元的目標。
江川農場的小城鎮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協調發展。作為黑龍江墾區文化*農場之一,近年來,農場用于文明建設資金達 150多萬元,修建場直中心水泥路685米,總投資203萬元,建設集資住宅樓房達8000多平方米,農場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自來水入戶率達90%以上,程控交換機3000門,全場電話入戶率達90%以上,有線電視普及率達95%以上,幾年來,江川農場對教育投資達300多萬元,建成一座現代化小學,并改善了一所中學,達到了規范化標準,兒童入學率和鞏固均達99%,生產隊衛生所、農場職工醫院、農場敬老院都達到了標準化。
江川農場發展戰略
21世紀,江川農場的經濟發展戰略是:強化種植業,主攻畜牧業,振興加工業,壯大第三產業,為實現61513目標而奮斗。即:到2015年全場實現社會總產值9.8億元,實現人均收入4萬元,實現人均畜牧業利潤29000元,實現經濟發展速度13%的奮斗目標。實現上述目標,江川農場的綜合經濟實力將更加強盛,人民群眾的生活將更加富裕,精神文明建設將達到更高的水平。現農場正進行大規模程城鎮化建設,平房改造樓房,已改造20萬平方米,力圖保證每戶都搬進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