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縣歷史沿革
博白縣地名由來
博白縣,因博白江(今小白江)而名。[1]
博白縣建置沿革
距今二萬年前舊石器時代,博白就有人類活動。在博白鎮周坷村石鐘巖發現有原始人文化遺跡:石斧、石刀、石杵、骨刀、骨針、陶器片、用火灰燼等。
秦以前,博白地處嶺南,為百越民族中的西甌駱越部族所居。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設置桂林郡、南海郡、象三郡,今博白縣地屬象郡。
漢初,今博白縣地屬南越國。元鼎六年(前111年),今博白縣地屬合浦郡。爾后,西漢分設十三個刺史部,今博白縣地屬交趾刺史部合浦郡合浦縣,建安八年(203年),改交趾刺史部為交州刺史部,今博白縣地屬交州刺史部合浦郡。
三國,今博白縣屬吳交州合浦縣。
西晉和東晉,今博白縣地仍屬交州合浦郡合浦縣。
南朝宋,今博白縣中部和北部為臨漳郡地,南部仍為交州合浦郡合浦縣地。齊,今博白縣地屬臨漳郡漳平、百梁縣所轄。梁,百梁郡治所在今博白縣菱角鄉南端。同期,置南昌縣,舊治今屬三灘鎮,隸屬越州合浦郡。陳,隸屬相同。
隋朝,初期南昌縣先后隸祿州、合州。大業五年(609年),隸合浦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于南昌縣置南宕州(一說:南巖州)。同年,析合浦郡合浦縣置南州。并置轄博白、周羅縣、建寧縣、龍豪縣、朗平縣、淳良縣等縣。南昌縣改隸南宕州,州治在南昌縣治;其余各縣隸南州,州治在今博白縣城。武德六年(623年),改南州為白州。貞觀六年(632年),改南宕州為潘州,州治由南昌縣移至定川縣(舊治今屬玉林市境),南昌縣改隸白州。于今縣南置大都縣,隸白州。貞觀十二年(638年),大都、朗平兩縣廢省入博白縣,淳良縣廢省入建寧縣。貞觀(627——649年)中,還置山州及其龍池縣、盆山兩縣,山州及龍池縣同舊治今屬縣南龍潭,盆山縣亦舊治今屬縣境。開元中期(720—733年),置龍池縣,隸山州,州治設在龍池(今龍潭)。后改山州為龍池郡,爾后再復為山州。此時,今博白縣境內仍有博白、建寧、周羅、南昌4縣,均隸白州。天寶元年(742年),白州、山州分別改為南昌郡和龍池郡。乾元元年(758年),南昌、龍池兩郡復改為白州和山州。大歷八年(773年),白州、龍豪縣改隸順州。建中(780——783年)間,山州及其龍池、盆山等縣俱廢。唐末,博白縣地尚有白州及其博白、建寧、周羅、南昌等縣。
五代十國時期(907—960年),仍為博白、建寧、周羅、南昌4縣,屬南漢白州。
博白縣城
宋開寶三年(970年),改白州為縣。開寶五年(972年),白州及南昌、建寧、周羅等縣廢省入博白縣。開寶七年(974年),復置白州,轄博白縣。政和元年(1111年),省白州,博白縣改隸郁林州。政和三年(1113年),復置白州,領博白一縣。紹興六年(1136年),省白州,博白縣因之隸屬郁林州。
元初,博白縣仍屬郁林州。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廣西諸州為路,博白縣屬梧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為府,博白縣屬梧州府郁林州。
清初,博白縣隸屬廣西行省梧州府。雍正三年( 1725年),博白縣屬直隸郁林州。
元年(1912年),博白縣隸屬郁林府。二年(1913年),隸屬郁江道,道治蒼梧。三年(1914年),郁江道易名蒼梧道,博白縣改隸蒼梧道。十五年(1926年),改隸第三區。十六年(1927年),博白縣直隸廣西。十九年(1930年),改屬郁林民團區。二十一年(1932年),蒼梧、郁林二民團區合并為梧州民團區,博白縣改屬梧州民團區。二十三年(1934年),改屬梧州行政監督區。二十五年(1936年)7月,改屬潯州行政監督區,10月,屬郁林行政監督區。二十九年(1940年),改屬第六行政督察區。三十一年(1942年),原三、五、六區合并為第三區,博白縣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末(1949年1月1日至10月30日),改屬第九行政督察區,區治郁林。
1949年,博白縣屬郁林專區。
1951年7月,郁林專區與梧州專區合并成立容縣專區,博白縣屬之。
1952年,廣西發文將博白劃歸欽州專區,但實際上沒有辦理改隸手續,也沒有隸行過這一關系。
1955年,博白縣劃歸容縣專區。
1958年,撤銷容縣專區,分設玉林專區和梧州專區,博白縣隸玉林專區。
1971年,玉林專區改稱玉林地區,博白縣屬玉林地區。
1997年,撤銷玉林地區,設立地級玉林市,博白縣隸屬玉林市。[1]
博白縣行政區劃
博白縣區劃沿革
1953年5月,博白縣龍潭區所屬的虎塘、新村、河面、水東等4個鄉及新南鄉的2個自然村劃給合浦縣。把寧潭區車田、旺垌[33] 2個鄉劃給陸川縣。8月,劃出1個官垌區及所轄的歷山、龍池、江口、大岸、文峰、平石、官垌、文旺、坑旺、垌口、芳木等11個鄉全部劃給浦北縣。
1995年,撤銷大利鄉,并入大利鎮。
1996年,撤銷雙旺鄉,設立雙旺鎮。
1998年,撤銷雙鳳鄉,設立雙鳳鎮。
2001年,撤銷永安鄉,設立水安鎮。
2002年,撤銷城廂鎮,并入博白鎮。
2003年,將東平鎮原富新村民委員會分設富新、富門2個村民委員會。
2005年,撤銷綠珠鎮,并入博白鎮。撤銷三育鎮、徑口鄉,設立臺口鎮。撤銷大利鎮,并入水鳴鎮。撤銷合江鎮,并入東平鎮。撤銷三江鄉,并入文地鎮。[1]
博白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博白縣下轄28個鎮:博白鎮、雙鳳鎮、頓谷鎮、水鳴鎮、那林鎮、江寧鎮、三灘鎮、黃凌鎮、亞山鎮、旺茂鎮、東平鎮、沙河鎮、菱角鎮、新田鎮、鳳山鎮、寧潭鎮、文地鎮、英橋鎮、那卜鎮、大垌鎮、沙陂鎮、雙旺鎮、松旺鎮、龍潭鎮、大壩鎮、永安鎮、徑口鎮、浪平鎮,[3] 317個村、42個社區,縣政府駐博白鎮大街69號。[1]
博白縣地理環境
博白縣位置境域
博白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介于北緯21°38′48″-22°28′28″,東經109°32′20″-110°17′08″之間。東與陸川縣相鄰,東南與廣東省廉江市毗連,西與欽州市浦北縣交界,南與北海市合浦縣相依,北與玉林市福綿區接壤。東西寬77.4千米,南北長95千米,總面積3835.85平方千米。[1]
博白縣地質
博白縣地處華南準地臺,欽州殘余地槽、博白——岑溪拗陷帶西南端。境內地層發育較全,由于海水自南西往北東方向入侵,斷陷帶長期接受云開古陸碎屑物質,沉積一套古生代~新生代地層。古生代末~中生代初,由于地殼上升,海水退出,沉積出現間斷,因而缺失二疊,三疊紀地層。[7]
博白縣地形地貌
博白縣在廣西地理區劃中屬桂東南丘陵區。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有平原、谷地、盆地、崗地、丘陵、山地,互相交錯,地勢特點是西北、東北部較高,中部偏南處隆起,形成從北向南呈高低~高~低起伏之勢。[7]
博白縣氣候
博白縣平均氣溫22.9℃,年降水量1327.8毫米。日照時數1499.8小時,汛期日雨量≥25毫米的降雨日數有17天,其中日雨量≥50毫米的暴雨天數有4天。汛期出現日氣溫≥35℃的高溫天氣30天。[1]
博白縣水文
博白縣境內南流江、九洲江、郁江、那交河四大水系,河網密布,主要有大小河流43條,總長666千米。[1]
博白縣土壤
博白縣土壤共劃分為5個土類,12個亞類,36個土屬,99個土種。[7]
博白縣植被
博白縣主要植被原為熱帶與亞熱帶常綠闊葉季雨林,原生植被已殘存不多,只有西部山區和東北、中南部大山溝谷中有少量幸存。大部分地區演生為次生馬尾松林、人工林,人工林多為馬尾松林、桉樹林和杉木林。[7]
博白縣自然資源
博白縣水資源
地表水年平均徑流深度1002毫米,比廣西多年平均徑流深度多206.3毫米。多年平均地表水徑流總量38.956億立方米。縣境內地下水在西北部和東北部山區的一些山麓及坡底處。在丘陵和平原地帶,地下水自然出露點較少,一般要挖3~5米深的井才有地下水冒出。人地下水自然出露點有亞山鎮清湖坡、熱水塘,徑口鎮的周趺村以及松旺鎮、龍潭鎮、三灘鎮等地。[1]
博白縣土地資源
2020年,博白縣土地總面積38.19萬公頃,其中耕地7.59萬公頃,園地2.03萬公頃,林地23.43萬公頃,草地8578.32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21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3754.07公項,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58萬公項,其他土地1208.85公頃。[1]
博白縣礦產資源
博白縣已探明礦藏有鎢、金、銀、銅、鉛、鐵、汞、鈦、獨居石、鋯英石、石灰石、花崗石、高嶺土等40多種,其中銀和瓷土的藏量較大,花崗石可采儲量5億立方米。黑色金屬礦產有鐵、錳、鈦,有色金屬礦產有鎢、鉛、鋅、銅、錫、鉬、鉍、汞,貴金屬礦產有金、銀,稀有金屬礦產有釩、鈕,稀土金屬礦產有鋯英石,鉿礦,燃料礦產有煤,化工原料礦產有磷、硫,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礦產有水泥用灰巖、磚瓦用粘土、高嶺土、石膏、長石、滑石、飾面花崗巖、建筑用花崗巖、建筑用砂(河沙),礦泉水、地下熱泉水。[1]
博白縣人口
2020年,博白縣總戶數529256戶,戶籍總人口1925261人,其中男性1054135人、女性871126人,男女性別比為121∶100。常住人口139.2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3.09%。人口出生率11.06%,人口死亡率4.05%,人口自然增長率7.01%。遷入9191人,遷出1888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503人。0~17歲588819人,18~ 34歲533721人,35~59歲567950人,60歲及以上234771人。少年兒童人口所占比重30.6%,比上年下降0.2%,老年人口所占比重12.2%,比上年上升0.3%。[1]
博白縣是漢族聚居的地區。博白縣有民族成分35個,世居民族是漢族,少數民族34個。少數民族散雜分布在全縣28個鎮。[1]
2020年,博白縣有少數民族干部70人,其中科級以上13人,本科以上學歷58人。年內,博白縣總人口192.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22366人,占總人口0.91%。縣內居住的少數民族中(按人口多少排序),壯族17069人,瑤族2016人,苗族762人,侗族457人,布依族455人,仫佬族381人,毛南族272人,土家族213人,黎族153人,彝族150人,水族105人,蒙古族55人,回族50人,哈尼族49人,滿族32人,傣族30人,白族25人,仡佬族24人,畬族14人,傈僳族9人,京族9人,佤族7人,景頗族5人,拉祜族5人,鄂溫克族3人,布朗族3人,藏族2人,土族2人,珞巴族2人,德昂族2人,朝鮮族2人,納西族1人,普米族1人,高山族1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381人。[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博白縣常住人口1390612人。[8]
博白縣經濟
博白縣綜述
2020年,博白縣地區生產總值291.21億元,比上年增長2.2%。產業增加值97.44億元,增長9.10%。第二產業增加值59.01億元,下降8.61%。第三產業增加值134.76億元,增長6.27%。三次產業由上年的31.7∶23.0 ∶45.3優化為33.4∶20.3 ∶46.3,第三產業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一、二、三產業的貢獻率分別為53.93%、-41.96%%和88.03%。[1]
財政
2020年,博白縣財政收入15.91億元,比上年下降7%,比上年回落8.1個百分點。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0.84億元,下降7.3%。稅收收入6億元,下降6.6%。公共財政預算支出85.47億元,增長10.4%。民生支出75.84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8.7%,其中節能環保支出增長161.3%,衛生健康支出增長2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4.6%。
固定資產投資
2020年,玉林市下達博白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任務為16.5%,總量143億元。加大重大項目推進力度,強化重大項目建設部門協調機制,保持固定資產投資持續較快增長。全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9%。其中,5000萬元以上在建項目72個,投資額比上年增長6.5% ; 500萬~5000萬元在建項目169個,投資額比上年下降13.4%。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下降4.7%,非公固定資產投資下降4%。房地產開發投資34.21億元,增長6.9%。商品房銷售面積67.07萬平方米,增長23.7% ;商品房銷售額34.87億元。年內,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3.71億元。[1]
消費市場
2020年,博白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2.1%,比上年回落6.5個百分點。批發業銷售額增長22.5%,零售業銷售額增長1.7%。住宿業營業額增長10%,餐飲業營業額增長1.7%。
城鄉居民收入
2020年,博白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萬元,比上年增長6.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萬元,增長3.7%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萬元,增長8.8%。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1.87∶1,比上年縮小0.09。
居民消費價格
2020年,博白縣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2.4%,漲幅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工業生產出廠價格指數比上年下降0.6% ;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上漲1.4% ;服務價格指數上漲1.3% ;旅館住宿價格下降2.3%。[1]
博白縣產業
農業經濟發展成效
2020年,博白縣產業增加值97.44億元,比上年增長3.8%。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2.04億元,比上年增長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萬元,比上年增長8.8%。全縣317個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糧食播種面積121.7萬畝,占上級下達任務數117.88萬畝的103.2%。種植水稻82.24萬畝,種植旱糧作物面積39.46萬畝,糧食產量43.04萬噸。水果種植面積61.33萬畝,產量40.45萬噸,產值17.24億元。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58.67萬畝,產量108.35萬噸。中藥材種植面積9.8萬畝,產量0.63萬噸。
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
2020年,博白縣建成特色產業基地7.1萬畝,有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2個、縣鄉級示范區(園)27個,年內各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產值6.8億元。
農業產業化
2020年,博白縣有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重點4家,玉林市農業產業化重點22家。登記注冊成立的家庭農場655家,注冊資本6.92億元。其中,種植類家庭農場377家,養殖類19家,種養混合型259家。經營土地規模4.39萬畝。家庭勞動力4197人,長期雇傭勞動力954人。
2020年,博白縣農民專業合作社2190家(全國示范社1家,自治區示范社38家,玉林級示范社54家),其中種植業339家,養殖業1227家,農機類57家,林業5家,其他562家。共擁有社員1.68萬人,出資總額58.78億元,帶動農戶10.41萬戶。
農業機械化
2020年,博白縣農業機械總動力83.6萬千瓦,擁有拖拉機2.27萬臺(含多功能拖拉機),耕整機(含微型耕整機)2.58萬臺,機動插秧機169臺,聯合收割機413臺,小型挖掘機435,飼料草木加工機械7928臺,機動脫粒機7.83萬臺,軌道運輸機123臺。擁有農機專業合作社58個,農機大戶435戶,完成各類培訓4300人。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62.39%,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79.73%。[1]
博白縣第二產業
工業
博白縣城東工業園
2020年,博白縣工業企業500家。其中,億元企業7家,規模以上企業84家;新增12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8.61億元,比上年下降5.88%。工業投資比上年增長59.6%。
支柱產業
2020年,博白縣有五大支柱產業,分別為新材料、林產化工、健康食品、編織工藝(竹木草)、新型建材產業。主要工業產品有鎳鐵、鎳合金、不銹鋼、電解鎳、電解鈷、、纖維板、膠合板、水果罐頭、瓷磚、陶瓷餐具、編織工藝品等。五大產業規上產值138.33億元,占全部規上工業總產值97.49%。[1]
博白縣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20年,博白縣第三產業增加值134.76億元,比上年增長4.2%。新增上限入庫企業14家,批發業、零售業、住宿業、餐飲業銷售額分別比上年增長22.5%、1.7%、10%、1.7%。[1]
金融業
2020年,博白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88.08億元,增長16.1%。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24.48億元,增長15.5%。金融機構各項余額287.80億元,增長23.0%,其中新增余額53.87億元。[1]
國內貿易
2020年,博白縣限額以上貿易企業82家,其中零售企業38家,批發企業14家,餐飲企業17家,住宿企業13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75億元,比上年增長2.1%,批發業商品銷售額增長22.51%。[1]
對外經濟
2020年,博白縣進出口企業59家,其中有出口業務的企業54家,芒竹編企業44家。進出口總額5.74億元。竹木草制品出口額1.36億元,比上年增長24.5%。實際利用外資15.77萬美元,新設立外資企業2家。[1]
郵政業
2020年,博白縣道路運輸客貨運輸周轉量增長0.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6.79億元,下降11.7%。全年郵政業務總量增長15.4%。電信業務總量增長29.3%。[1]
旅游業
2020年,博白縣有星級酒店3家,其中三星級酒店3家。[1]
2020年,博白縣旅游總人數667.78萬人次,下降26.6%。旅游總消費71.63億元,下降29.1%。其中,國內旅游人數667.78萬人次,下降26.7%。國內旅游收入71.63億元,下降29.5%,沒有入境旅游人員。[1]
博白縣交通運輸
公路運輸
2020年,博白縣擁有營業性運輸車輛6846輛,其中營運客車459輛,營運貨車6387輛。客運量309萬人次,客運周轉量2.23億人千米。貨運量2945萬噸,貨運周轉量42.53億噸千米。水運客運量59萬人次,客運周轉量24萬人千米。更新新增客車3輛,新增普通營運貨車1872輛。營運客車車輛劃分類型等級復核673輛次、車輛技術等級評定備案5238臺次。[1]
水路運輸
2020年,博白縣鄉鎮船舶分布在南流江、九洲江和江寧水庫,尚未達到通航條件。其中,南流江博白段屬國家6級航道,全長88千米。轄區內無水運客運企業、無水運危運企業、無港口。經縣政府批準設置的渡口22座。橫水(圩客)渡船11艘,其中東平馬門灘—沙河的圩渡船1艘,其余10艘均為橫水渡船。正常渡運船舶11艘,有渡工17名。渡口均為公益性的義渡渡口(為方便村民、學生上學而設立的渡口),11艘渡船均持有貴港船舶檢驗局頒發的證書,17名現任渡工(船員)均持有貴港頒發的船員適任證書等相關證件。客運量91萬人次,客運周轉量39萬人千米。發放農村水路客運用油財政補貼資金12.86萬元,發放沙河水運公司原有職工52戶66人發放生活保障金30萬元。[1]
城市公共交通
2020年,博白縣有“交通”“運通”出租汽車公司2家,出租汽車54輛,采取掛靠經營模式經營。有博白縣公共汽車公司、博白縣通航公共汽車有限公司2家,公交線路規劃范圍為縣城區及其毗鄰的徑口鎮、三灘鎮、亞山鎮、水鳴鎮、浪平鎮等5個鎮,其中近郊公交營運線路10條,營運車輛29輛。城區公共汽車運營線路4條,年內,投入新能源電動公交車運營車輛28輛,公交站點31個,臨時站牌34個。[1]
黎湛鐵路、玉鐵鐵路、玉林—湛江高速公路(廣西段)、松旺—鐵山港高速公路、浦北—北流高速公路、玉鐵高速公路穿過博白縣。[1]
博白縣政治
縣委書記: | 孫國梁 |
縣長: | 周印章 |
截至2021年[14-15] |
博白縣社會事業
博白縣教育事業
2020年,博白縣學校占地面積675.07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325.62萬平方米,教學及輔助用房192.9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30.33億元。小學306所,教學班5033個,其中鎮區教學班2147個,鄉村教學班2886個。招生人數3.19萬人,在校學生18.28萬人,畢業生2.43萬人,專任教師9828人。初中66所,其中初中招生人數2.45萬人,在校學生7.32萬人,畢業生2.52萬人,專任教師4700人。高中招生人數1.33萬人,在校學生3.49萬人,畢業生9696人,專任教師1789人。[1]
博白縣科學技術
2020年,博白縣培育入庫企業10家,2家已申報。申報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眾創空間自治區級1家、市級5家,星創天地區級15家(含重新認定)、市級9家。獲批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市級眾創空間1家、市級星創天地2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24家。[1]
博白縣文化事業
圖書館:博白縣圖書館。[25] 國家三級博物館:博白縣博物館。[9]
2020年,博白縣具有合法經營資格的文化市場經營戶83家。其中,歌舞娛樂場所9家,網吧經營場所25家,游藝娛樂經營場所1家,文藝表的演團體11家,出版物37家。[1]
博白縣體育事業
2020年,博白縣建成為民辦實事籃球場項目2個,籃球場建設34個,文化活動室3個,氣排球場1個,舞臺2個。在建的籃球場15個、文體活動中心1個。[1]
博白縣醫療衛生
2020年,博白縣有縣級醫療衛生機構8家【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皮膚病防治院、縣第二人民醫院(在建)、縣第三人民醫院】,鎮衛生院34家(其中中心衛生院8家),村衛生室313家,民營醫院12家,個體診所80家。鎮衛生計生服務所28個。醫療衛生機構核定數3421張,實有6406張。醫療機構總診療248.64萬人次,其中門診診療217.17萬人次,住院診療22.05萬人次。[1]
博白縣歷史文化
博白縣方言
博白縣通用語言有3種,分別是普通話、地佬話和客家話。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交等通用語言以普通話為主,兼用方言。主要方言有2種,即客家方言(稱新民話或涯話)和粵方言(稱地佬話)。
地佬話,即本地方古老的方言,或按王力教授所說:“地佬話是本邑原有的方言。”博白地佬話劃屬于粵方言——桂南系次方言。地佬話方言分布區域,主要分布在博白縣北部的博白鎮、徑口、浪平、雙鳳等鎮。中部的旺茂、亞山、三灘,西部的水鳴、永安、頓谷、那林、江寧等鎮,以及沙河(西岸的長遠、禮安村)等13個鎮。是全國聲調數最多的漢語方言,聲調數目高達10個。
客家話(新民話),因其稱“我”為“涯”,稱“什么”為“麥介”,故又稱為涯話、麥介話。新民者,為新遷來之。新民話的分布地域,主要在南部的龍潭、大壩、雙旺、松旺、東平、菱角、沙河。東部的鳳山、新田、大坷、沙陂、那卜、英橋、文地、寧潭,北部的黃凌、徑口、三灘的部分地區共18個鎮。[1]
博白縣宗教
博白縣的宗教有教、佛教、天主教3個教派。截至2020年,博白縣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有4處。[1]
博白縣飲食
博白縣沉淀了深厚的客家美食文化,有以白切雞、白切鴨、白切鵝、白切豬手、白切豬肉等“白切”美食。[34]
博白縣華僑
2020年,博白縣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8.74萬人、歸僑僑眷13.59萬人,其中歸僑1202人、僑眷13.47萬人。華僑華人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越南、柬埔寨、緬甸、澳大利亞、菲律賓、泰國、日本、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美國、加拿大、新西蘭、瑞士、巴西、厄瓜多爾等20多個國家。[1]
博白縣民間文藝
博白縣內除采茶戲、山歌外,常見的民間文藝形式還有雜技、木偶戲、錢鞭舞、鄉儺舞、喃嘟樂、舞龍、舞獅、舞馬、唱麒麟等,多達十幾項。[31] 作為世界客家大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雜技之鄉”,博白縣包容了異彩紛呈的民俗文化,形成了客家民間藝術。桂南采茶戲、博白雜技、客家山歌、鄉儺歌舞、木偶戲、僮傀戲等成為了此地的城市文化名片。[32]
博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桂南采茶戲
桂南采茶戲,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傳統戲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桂南采茶戲,距今約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根據其襯詞的特點,采茶戲也被稱為“吁嘟呀”。廣泛流傳于廣西東南部的玉林各縣以及欽州、梧州和南寧等市的部分縣區。最初是以“十二月采茶”為主要內容的歌舞演唱,后在此基礎上增加了開荒、點茶、探茶、采茶、炒茶、賣茶等情節,形成一整套反映茶農勞動和愛情生活的歌舞。[11]
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戲劇)。[16]
博白芒竹編制技藝
博白芒竹編織,是廣西玉林市博白縣客家人利用芒、竹為主要原材料制作生活用品和藝術品的一種傳統技藝。2014年,博白芒竹編織技藝被列入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但傳統的芒竹編織產品因缺乏有效設計,顯得粗糙、笨重,難以融入城市生活。[17]
博白縣風景名勝
博白縣,地處前沿,其山多赤壁丹峰,其水多清流碧水。是廣西丹霞地貌紅層盆地面積,丹霞地貌類型的地區之一。[1]
宴石山風景名勝區
宴石山風景名勝區,國家AA旅游景區。位于博白縣境西部的頓谷鎮石坪村,景區山體多為方山,頂平而開闊,有“山如方石”之喻。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具有山峰秀、巖洞奇、石頭美、江水清等特點。景區面積24平方千米,核心區面積7平方千米,南流江蜿蜒而過。[1]
王力故居
王力故居,被譽為“中國近百年來最偉大的語言學家”王力的出生地和童年生活的地方。位于縣城西郊的新仲村岐山坡隊,距離縣城1千米。始建于清嘉慶元年(1796年),是王力的祖父王紫庭所建,共3進27室,為泥磚柏桶單層體懸山頂結構,典型的南方客家民居建筑風格。占地1400平方米,為省級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
博白縣博物館
博白縣博物館,建筑面積108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800平方米;文物庫房面積30平方米),為兩層仿古懸山頂吊樓式結構。館藏文物:共5225件(套),有96 件(套)為國家珍貴文物,其中:一級文物2件,二級文物10件;三級文物84件。2009年5月被國家公布為國家三級博物館。[9]
博白縣地方特產
博白桂圓肉
博白桂圓肉,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博白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博白桂圓肉色澤黃亮、肉厚、糖分較多,泡開果肉呈梅花形,湯色微黃透澈,氣味芳香、清甜可口。博白縣龍眼樹種植面積1.33萬公頃,年產鮮果3萬噸,年產值超過1.09億元。[1]
2010年12月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博白桂圓肉”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18]
博白蕹菜
博白蕹菜,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博白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雍菜,又名空心菜或通心菜,以其鮮、綠、脆、嫩著稱。既可做菜亦可做湯,具有消暑解毒、生津、消炎之功,對便秘者、高血壓病人也有療效。[1]
2011年8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博白蕹菜”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19]
那林魚
那林魚,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博白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那林魚主要以草魚為主,具有肉質結實,鮮嫩、味香、清甜與眾不同的特點,魚肉可以一片片一層層剝開,片片層層皆質白肉嫩,久煮不碎。
2017年12月2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那林魚”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
博白縣人物
王力
王力,廣西博白縣人。中國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詩人,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1926年考進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1927年赴法國巴黎大學留學;1954年調北京大學任教授;1956年被聘為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21]
黃道偉
黃道偉,1957年10月生,廣西博白人,1982年2月參加工作,1976年11月加入中國,黨校政治理論專業畢業,黨校研究生學歷,法學學士,高級經濟師。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22]
梁威林
梁威林,1911年3月生,廣西博白人,1933年1月在廣西桂林省立師范學校學習,1935年7月參加革命。1936年4月加入中國,曾任中共港澳工委書記、香港分社社長。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政協主席、黨組書記。[23]
博白縣榮譽稱號
2006年,博白縣入選中國編織工藝品之都。[28]
2019年2月,博白縣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4]
2019年12月,博白縣入選第五批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5]
2020年,博白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6]
2021年2月,博白縣入選“四好農村路”廣西壯族自治區示范縣。[24]
2021年6月,博白縣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10]
2021年12月4日,博白縣入選2020年度廣西高質量發展進步縣。[12]
2021年12月22日,博白縣入選六批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13]
2022年4月,博白縣入選制種大縣(水稻)。[26]
2022年4月14日,博白縣入選“賽迪顧問鄉村振興縣(2021)”名單,位列93名。[27]
2022年6月,博白縣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29]
2022年8月,入選壹城智庫“2022全國縣域發展潛力縣”,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