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獎設立目的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2] 、十九屆二中[2] 、精神[2] ,強化知識產權創造[2] 、保護[2] 、運用[2]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2] ,鼓勵和表彰為技術(設計)創新及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權人和發明人(設計人)[2] 。
中國獎發展歷史
中國獎由于1989年設立,已評選了二十一屆[2] ,2009年第十一屆起,中國獎評選周期將由二年一屆改為一年一屆[3] 。評獎標準不僅強調項目的技術水平和創新高度,也注重其在市場轉化過程中的運用情況,同時還對其保護狀況和管理情況提出要求。[4]
中國獎獎項設置
中國獎設中國金獎、中國銀獎、中國優秀獎,中國外觀設計金獎、中國外觀設計銀獎、中國外觀設計優秀獎[2] 。
中國金獎、中國銀獎、中國優秀獎從發明和實用新型中評選產生,中國金獎項目不超過30項,中國銀獎項目不超過60項。中國外觀設計金獎、中國外觀設計銀獎、中國外觀設計優秀獎從外觀設計中評選產生,中國外觀設計金獎項目不超過10項,中國外觀設計銀獎項目不超過15項[2] 。
本屆評獎工作將進一步突出高質量發展要求,對質量問題嚴重的地區將減少其推薦名額,對發現存在較大數量(比例)非正常申請的單位和個人,將取消其申報、推薦、參評或獲獎資格[2] 。
中國獎參評條件
凡是已獲得的,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的,可以參加中國獎評選[2] :
(一)在2018年12月31日前(含12月31日,以公告日為準)被授予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權(含已解密國防,不含保密)[2] ;
(二)權有效,在申報截止日前無法律糾紛[2] ;
(三)全體權人均同意參評[2] ;
(四)未獲得過中國獎[2] ;
(五)一項作為一個項目參評[2] ;
(六)相同權人參評項目不超過2項[2] 。
中國獎參評方式
中國獎采用項目推薦方式,由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知識產權工作管理機構、各省(區、市)(知識產權管理機構)(以下簡稱省局)、各有關全國性行業協會向推薦。各有關全國性行業協會推薦本行業或本領域相關項目[2] 。
院士或院士(以下簡稱院士)、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和示范園區推薦的項目以及示范企業自薦的項目,須經申報單位所在地省局對參評條件及材料真實性進行審核、公示后,由省局統一推薦,不占省局推薦名額[2] 。
中國獎名額分配
獲得第二十屆中國獎組織獎的單位可在分配名額的基礎上增加1—2個推薦名額;設省政府獎的省局可在分配名額基礎上增加1—2個推薦名額;被確定為知識產權強省建設試點省的省局可在分配名額基礎上增加2個推薦名額,被確定為知識產權強市創建市的城市可在分配名額基礎上增加1個推薦名額。被暫停示范城市資格的城市,取消其推薦名額[2] 。
同專業領域的兩名院士可聯名推薦1項本專業領域的發明,每位院士推薦一次[2] 。
自2019年起,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每兩年可自薦1個項目參評[2] 。
中國獎推薦程序
中國獎審核
各推薦單位應對推薦項目的參評資格、申報材料等進行審核,確保相關材料完整、真實、準確[2] 。
中國獎公示
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知識產權工作管理機構、各省局、各有關全國性行業協會應通過網絡或書面形式對擬推薦項目(含院士、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和示范園區推薦的項目以及示范企業自薦的項目)進行公示[2] 。
公示時間不少于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或雖有異議但經核實處理后再次公示無異議的項目方可推薦[2] 。
中國獎報送要求
中國獎報送材料
1.院士推薦
(1)院士推薦意見書1份(紙件,需院士簽名,附院士證書復印件,格式見附件2);
(2)項目資料1份(電子件),包含:①中國獎申報書(WORD文檔),②附件-如圖片、照片、獲獎證書、項目應用證明等材料掃描件,所有附件應嵌入一個PDF文檔,大小不超過20M,③文本(PDF文檔)[2] 。
項目電子件以光盤或U盤存儲。
2.單位推薦
(1)推薦函1份(紙件和電子件,正式公函,紙件加蓋公章,格式見附件3);
(2)項目資料1份(電子件),每個推薦項目包含:①中國獎申報書(WORD文檔),②附件-如圖片、照片、獲獎證書、項目應用證明等材料掃描件,所有附件應嵌入一個PDF文檔,大小不超過20M,③文本(PDF文檔)。
所有項目的電子件存儲在一張光盤或U盤中,并用標簽標注推薦單位名稱[2] 。
中國獎報送方式
1.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知識產權工作管理機構、各省局、各有關全國性行業協會直接向我局報送。
2.院士、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和示范園區推薦的項目以及示范企業自薦的項目,須經申報單位所在地省局審核和公示后,由省局將相關申報材料匯總并填寫推薦項目匯總表(附件4)后統一報送[2] 。
中國獎時間要求
院士、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和示范園區推薦的項目以及示范企業自薦的項目材料報送截止日期以各省局通知為準。
我局受理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知識產權工作管理機構、各省局、各有關全國性行業協會的報送材料,截止日期為2019年5月31日。
材料統一以快遞方式報送(采用EMS),不接受現場申報,凡材料不符合要求或逾期(以快遞寄出日為準)推薦的項目均不予受理。
請各單位按照《中國獎評獎辦法》及本通知要求,認真做好宣傳動員及項目推薦工作,并將負責此項工作的報名表(附件5)于2019年4月25日前以電子郵件形式報我局。
我局將根據推薦項目的獲獎情況,評出中國獎組織獎5—8名、中國獎優秀組織獎15—20名,對推薦項目獲中國金獎的院士,頒發中國獎推薦獎[2] 。
中國獎評獎辦法
條 評獎宗旨
引導和推進知識產權工作對創新型國家建設,以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揮重要作用;鼓勵和表彰權人和發明人(設計人)對技術(設計)創新及經濟社會發展所做的突出貢獻。
第二條 評獎周期
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開展中國獎評選工作,每年舉辦一屆。
第三條 獎項設置
中國獎設中國金獎及中國優秀獎、中國外觀設計金獎及中國外觀設計優秀獎。
中國金獎及中國優秀獎,從發明和實用新型中評選產生,中國金獎評出30項。中國外觀設計金獎及中國外觀設計優秀獎,從外觀設計中評選產生,中國外觀設計金獎評出10項。
第四條 評審組織
設立中國獎評審委員會(以下稱“評審委員會”),會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開展中國獎的評審、批準和授獎等有關工作。評審委員會下設評審辦公室,負責日常組織協調工作。
第五條 評獎標準
一、發明、實用新型評獎標準
(一)權穩定,文本質量優秀。
(二)技術方案新穎,創新性強,技術水平高。
(三)發明技術方案對解決本領域關鍵性、重要性技術問題的貢獻程度較大,對本領域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起到重要促進作用;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對本領域技術革新、產品升級換代的貢獻程度較大,對行業技術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四)對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突出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五)權人、實施單位對于該項權的運用和保護措施積極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外觀設計評獎標準
(一)權穩定,創新程度高,文本質量優秀。
(二)形狀、圖案、色彩方面設計,在產品所屬領域有突出的設計要點。
(三)表達良好的設計理念,具備產品質量安全可靠、人機性好、實用性強、綠色環保、未來健康生活方式、有文化內涵等特征[5] 。
(四)對提升相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突出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五)權人、實施單位對于該項權的運用和保護措施積極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第六條 推薦及評審程序
一、中國獎參評項目采用推薦方式,由各地、有關部門和單位知識產權工作管理機構、全國性行業協會、院士和院士根據當年評選通知要求擇優推薦。
二、評審辦公室負責對推薦項目進行初審、公示,并組織開展有關初評工作。
三、評審辦公室根據初評情況,提出預獲獎項目名單,報評審委員會。
四、評審委員會對預獲獎項目名單進行審定,確定獲獎項目及其獎勵等級。
五、評審辦公室在政府網站以及《中國知識產權報》公示評選結果。
第七條 異議處理
一、中國獎評選工作接受社會監督,社會公眾對公示項目有異議的,可在規定時間內向評審辦公室提出。
二、評審辦公室接收異議材料,成立異議處理小組,對異議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形成異議分析材料及處理意見并向評審委員會報告,經評審委員會決定后,將處理意見通知異議方和項目申報人、推薦單位。
三、參與異議處理的有關人員對異議者的身份及有關異議信息予以保密。
第八條 授 獎
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根據評選結果公示情況,對無異議或異議不成立的項目予以授獎,聯合向獲得金獎項目的發明人(設計人)頒發獎牌和證書,向權人頒發獎牌;向獲得優秀獎項目的發明人(設計人)頒發證書,向權人頒發獎牌。
會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召開會議,共同表彰有關獲獎的發明人(設計人)及權人。
通過電視、網絡、報刊等媒體公布獲獎結果;對于獲獎的項目,權人可以在其產品上標注獎項名稱及獲獎時間。
第九條 撤 獎
對于獲獎項目,若發現報送材料不實,且有證據證明不符合獲獎條件的,由評審辦公室提出撤銷授獎的意見,經評審委員會批準,撤銷授獎并追回獎牌和證書。
第十條 本辦法由中國獎評審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十一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執行[5] 。
中國獎歷年獎項
2018年12月25日,由中國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獎揭曉。本屆中國獎共評選出中國金獎30項、中國外觀設計金獎10項;中國銀獎59項、中國外觀設計銀獎15項;中國優秀獎695項、中國外觀設計優秀獎61項。[6]
中國獎屆
屆中國獎獲獎名單序號 | 名稱 | 號 | 發明設計人 | 權人 |
---|
1 | 高分辨率漢字字形發生器 | CN85100285 | 王選 呂之敏 湯玉海 向陽 | 北京大學 山東濰坊計算機公司 |
2 | 氟塑料合金制造及應用 | CN85100490 | 紀善榮 |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
3 | 磁團聚重選分選機 | CN85103457 | 王城學 羅德璋 楊貴旺 | 地質礦產部礦產綜合利用研究 所地質礦產部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鄭州分所 首都鋼鐵公司 |
4 | 一種餾分油加氫精制催化劑 | CN85104438 | 李大東 石亞華 崔劍文 史建文 莊福成 孫連霞 張馨維 史繼義 | 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
5 | 序列脈沖激光瞬態全息攝影儀 | CN85105775 | 王其祥 | 華東工學院 |
6 | 低合金耐大氣腐蝕鋼 | CN85108118 | 郭泰靖 魯赤 吳瑞銀 高宏適 | 鞍山鋼鐵公司 |
7 | 帶火焰穩定器的煤粉燃燒器 | CN85109436 | 徐旭常 王云山 | 清華大學 |
8 | 花式紗線及紡捻方法和設備 | CN85108085 | 王連貴 | 國營如皋染織廠 |
9 | 中高碳空冷貝氏體鋼 | CN86103009 | 方鴻生 鄭燕康 陳秀云 趙如發 | 清華大學 |
10 | 塔式造粒旋轉噴頭 | CN87103117 | 王時珍 | 中國武漢化工工程公司 |
參考[7]
中國獎第二屆
第二屆中國獎獲獎名單序號 | 名稱 | 號 | 發明設計人 | 權人 |
---|
1 | 反應堆控制棒用封孔式水力步進缸 | 85100042 | 吳元強等 | 清華大學 |
2 | 離子注入半導體瞬時退火設備 | 85100131 | 錢佩信等 | 清華大學 |
3 | 新型粉狀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 85100399 | 洪有秋等 | 冶金工業部長沙礦冶研究院 |
4 | 靠岸聲納 | 86103212 | 施修祥 | 聲學研究所 |
5 | 天然金剛石拉絲模及其制造方法 | 86108742 | 徐乍英 | 北京市粉末冶金研究所 |
6 | 一種農藥殺蟲殺螨劑——滅殺斃 | 87100162 | 臺相林 | 臺相林 |
7 | 合成氨生產方法及其合成反應器 | 87100963 | 鄧萬貞 | 鄧萬貞等 |
8 | 制取低碳烯烴的烴類催化轉化方法 | 87105428 | 李再婷等 | 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
9 | 步行坐底式鉆井平臺 | 88105334 | 顧心懌等 | 勝利油田會戰指揮部、上海交通大學 |
10 | 作物增產菌及其選育與發酵工藝 | 88106560 | 陳延熙等 | 北京農業大學 |
參考[8]
中國獎第三屆
第三屆中國獎獲獎名單名稱 | 名稱 | 號 | 發明設計人 | 權人 |
---|
1 | 熔鹽籽晶法生長低溫相偏硼酸鋇單晶 | 85101617.0 | 江愛棟 |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
2 | 水下淤泥質軟基的爆炸處理法 | 87106811.7 | 張建華等 | 力學研究所 連云港建港指揮部 連云港綿屏磷礦 第三船務工程勘察設計院 |
3 | 一種飛秒掃描變像管 | 87106898.2 | 牛憨笨 | 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4 | 山楂蜜汁飲料的加工方法 | 88101102.9 | 馬冬青 | 天津市林業果樹研究所 |
5 | 一種超短波測控用多頻天線 | 88103505.X | 李渠塘等 | 電子工業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
6 | 順反體高效氯氰菊酯制造方法的改進 | 89108304.9 | 黃潤秋等 | 南開大學 |
7 | 一種石腦油重整催化劑 | 90101354.4 | 孫逢鐸 徐遠國 | 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撫順 石油化工研究院 |
8 | 鉻-稀土鞣革廢鉻液封閉式循環工藝 | 90103170.4 | 吳興赤等 | 貴州省畢節縣制革廠 成都科技大學 |
9 | 大節距扭絞型鋼索的制造方法和設備 | 90103685.4 | 余云龍等 | 機械電子工業部上海電纜研究所 |
10 | 馬鈴薯脫毒微型種薯的生產方法 | 90106636.2 | 王炳君 王魯野 | 天津市蔬菜研究所 |
11 | 錯齒單側刃工作絲錐 | 85202253.0 | 劉海福 | 劉海福 |
12 | 植物纖維物料熱壓成型機 | 90224666.6 | 馬麗萍 程正華 | 馬麗萍 |
13 | 摩托車 | 92302578.2 | 鳳翔等 | 嘉陵機器廠 |
參考[9]
中國獎第二十一屆
根據《中國獎評獎辦法》規定,于2020年7月15日發布了關于第二十一屆中國獎授獎的決定。授予“含有銀杏內酯的制劑及其制備工藝”等30項發明、實用新型中國金獎,“軌道車輛車頭(2014-3)”等10項外觀設計中國外觀設計金獎。[10]
航天科工203所發明“一種實現CPT原子頻率標準的方法及裝置”(號ZL 201510956144.9)榮獲“中國金獎”,是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獲此殊榮。[1]
中國獎第二十二屆
2021年6月25日,正式發布《關于第二十二屆中國獎授獎的決定》。其中,以CTO王海峰為發明人的發明《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機交互方法和系統》(ZL201510563338.2)榮獲第二十二屆中國金獎。[11] [13]
2021年7月消息,公布第22屆中國獎獲獎名單,推薦的3項榜上有名。[12]
中國獎第二十三屆
2022年4月,公示“2022年第23屆中國獎名單”。海信激光電視的兩項分別獲中國外觀設計銀獎、中國優秀獎。[14]
2022年5月,公示了第二十三屆中國獎評選結果,中國電信研究院“基于反饋信息形成預編碼矩陣的方法、裝置和系統” (號:ZL201410444213.3)榮獲銀獎。[15]
2022年7月22日,發布《關于第二十三屆中國獎授獎的決定》,本屆中國獎共評選958項,其中金獎、銀獎、優秀獎授獎項目數分別為40項、75項和843項。其中山東核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封頭模塊、大型容器及兩者的制造方法”獲中國金獎;山東大學的“隧道掘進機破巖震源三維地震超前探測裝置及方法”,青島海高設計制造有限公司的“掛式空調器”也分別獲中國金獎和中國外觀設計金獎。[16]
2022年,第二十三屆中國獎評選結果揭曉,再獲5項中國獎。其中,銀獎2項、優秀獎3項,涉及自動駕駛、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地圖等領域。截止目前,已累計斬獲13項AI中國獎,包括1項金獎,6項銀獎,AI領域高級別獎項累計。[17]
2022年,根據第二十三屆中國獎評選結果,甘肅郝氏炭纖維有限公司的“一種低密度/碳復合筒材制備方法”獲得第二十三屆中國獎優秀獎。中國獎是由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評選,是我國的專門對授予權的發明創造給予獎勵的政府部門獎,也是我國領域的獎項。[18]
2022年,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一種動車組開關型電控閥控制方法及裝置》(ZL20171159515.6)獲得中國銀獎,這是唐山市獲得中國銀獎。[19]
中國獎第二十四屆
2023年4月,根據《中國獎評獎辦法》《關于評選第二十四屆中國獎的通知》規定,第二十四屆中國獎共評選出中國金獎預獲獎項目30項,中國外觀設計金獎預獲獎項目10項,中國銀獎預獲獎項目60項,中國外觀設計銀獎預獲獎項目15項,中國優秀獎預獲獎項目782項,中國外觀設計優秀獎預獲獎項目45項[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