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超純水方面,現在都推薦用EDI,而慢慢淘汰混床。經常有客戶問到EDI與混床有什么區別,為使您對混床與EDI的性能有一個較為具體的了解,綠健水處理現就混床與EDI進行運行、操作、成本等方面作如下對比分析:(一)混床與EDI的性能對比:1)EDI與混床運行對比混床 混床在有效的交換周期內,出水水質穩定,其電阻率可達14MΩ,一旦到達失效終點,則電導率會急劇上升,出水水質也隨之不穩定。由于其交換周期受操作工的操作水平、再生劑質量、預處理水質以及樹脂本身的質量等因素的影響,故存在有效周期時間長短不確定的因素。所以,在反滲透+混床的系統中至少存在兩個混床,一用一備,以減小混床突然失效帶來的風險。EDI 又稱連續電除鹽(EDI,Electro deionization或CDI,continuous electrode ionization),是將兩種已經成熟的水凈化技術--電滲析和離子交換相結合,溶解的鹽在低能耗的條件下被去除,在運行過程中不需要化學再生,并且其出水電阻率較混床出水還要高,可達10-18.2MΩ.CM,滿足國家電子級水I級標準。 EDI對一級反滲透出水電導率沒有太高的要求,進水電導率在4-30us/cm其都能夠合格產水。可能需增加軟化裝置,去除水中的鈣、鎂離子。若電導率較高時只需調節運行電流的大小和加藥量(氯化鈉)的大小。屬于環保型技術,離子交換樹脂不需酸、堿化學再生,節約大量酸、堿和清洗用水,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更重要的是無廢酸、廢堿液排放,屬于非化學式的水處理系統,它無需酸、堿的貯存、處理及無廢水的排放。
相關搜索:EDI系統平衡的判斷、調節及維護 防止形成硅垢的方法 EDI去離子超純水處理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