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值為試驗力(F)與球徑直徑(D)的平方之比GB231一63《金屬布氏硬度試驗小法》中規(guī)定的K值為30102.5 種。修訂后的CB231-84 中K值增加為.5,1.251共7種(同時,球徑過去10mm5 mm2.5mm,增加2mm和中1mm共計5 種)。不同K值的增加是為了將不同硬軟和厚薄的材料區(qū)分得更細一些,便于對K值、試驗力和球徑進行更合理的選擇。另 方面這種修訂也與SO(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中布氏硬度試驗方法相一致。
進行布氏硬度檢測時,對不同硬軟的材料,應選用不同的K值,一般的規(guī)律是硬的材料飛值選用高;軟的材料K值選用低,雖然K值從30到1 別很大但其目的主要是為硬、軟差別的材料在進行檢測時,使其樂人角(a)相近:使痕直徑(d)能控制在 0.240.6D之間。K值選定后再根據試樣的厚薄大小選用壓頭球徑和檢測力。
根據材料和布氏健度范圍選擇 F/D值見表2-2。
在進行布氏硬度檢測時,一般在測得壓痕直徑d后,可查表得到 HB 硬度值。當d 小于鋼球有徑0.24D或人于0.6D時從表上不能得度值,這說明鋼球直徑和檢測力的選用不合理,應重新選用 當d小于0.24D時,值(即F/D)應間增大方向選用;當d大F0.6D時,K值應向減小方向選用。筆者認為當小d很接近0.24D 或0.6D 時能從數值表上查出硬度值,為獲得較準確結果,它應重新選用K 值,例如 ZC25MnCrNiMo鋼,鑄態(tài)經900C加熱止火處理在670 C火后,值用10時鋼球為5 mm檢測力2452(250 kgl),測得d 為1.21 mm,查表度值為214 HBS,此時d為1.21 mm 相當于鋼球占徑0.242 D(太接近0.24 D)經重新選用K值為30后鋼球直徑為中10 mm檢測為29.42kN(3000)kg)測得d值為4.19mm經查表為208 HBS,此時d為4.19mm 相當于042D,d 值處于024~06D中間位置其結果的可比性是較*的。K值現已出3 種增到7種合理選用可獲得較準確測試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