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救護培訓教具_急救人工呼吸模擬人按壓吹氣訓練模擬人>>點擊了解產品詳情 ![]()
按壓吹氣訓練模擬人_模型_假人_橡皮人 病人身體條件差是引起心跳驟停的主要原因。心臟固有疾病可能伴有心室收縮或 舒張功能減退,由于手術及疼痛等刺激都易導致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圍手術期的大量失血導致的低容量休克是引起心跳驟停的另一重要原因。圍手術期活動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或心包填塞降低了心排出量,以致心臟等主要臟器和組織灌注不足,出現心跳驟停。持續性的失血在造成紅細胞丟失的過程中,也導致凝血物質的流失。這可能會導致彌漫性凝血功能障礙。此外,在手術中,易發生氣體栓塞,嚴重者也將引起心跳驟停。Kim等在40例子宮切除術中應用TEE都監測到二氧 化碳栓子(100%)。 心跳驟停發生后,早期開始心肺復蘇可避免生物學死亡的發生。研究表明,麻醉醫生的臨床經驗 將影響心肺復蘇的結果。79%麻醉醫生能在無脈性電活動發生1min內開始進行心肺復蘇,95%的麻醉醫生能及時應用腎上腺素。在2010年ASA心肺復蘇指南中更提出了早期胸外按壓的重要性,提倡在呼吸異常時立即施行心肺復蘇。 心室停頓是心跳驟停中最易發生的類型,屬于無脈性電活動。本研究提示,無脈性電活動發生后其復蘇成功率低于有脈性電活動。An等的回顧性研究也得出了這一結論,且粗顫比細顫更易復蘇成功。 盡早除顫是搶救心跳驟停有效方法,可降低病人死亡率。文獻顯示在心跳驟停1min內進行 除顫成功率可達到70%~90%,每延遲1min成功率下降7%~10%。但本研究顯示立即除顫(<1min)與延遲除顫(≥1min)對心肺復蘇的預后沒有明顯影響。這可能與圍手術期病人麻醉藥物臟器保護作用,以及病人多為機械通氣,體內氧分壓較高,能耐受缺氧等因素有關。同時,也有學者認為反復電擊除顫中斷胸外按壓,反而降低患者存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