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生活用水,還是生產用水,其用水量都是經常發生變化的。這種動態的變化對給水系統提出要求,給水系統在工作時,必須能適應這種變化的供求關系,以保證在各種最不利的工作條件下,能夠進行正常的工作,并且經濟合理地滿足用戶對給水的要求。給水系統最不利的工作情況,一般有以下幾種:

(1) 日用水時,是指管網通過時設計用水量Qh時,應保證各用戶的設計水壓。此種情況供水流量較大,分析推算出來的出廠水壓較大,這種情況屬于正常給水中最不利的工作情況。設計輸配水工程中的泵站、水塔、管道及設備必須首先應滿足這種工作情況的需要。

(2) 最不利管段發生故障時,此種情況屬于事故情況,通常允許供水量降低,但設計水壓不能降低。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管線流量減少,水頭損失減少,但由于主要管線損壞不能通水,部分管線的流量會明顯增加,使水頭損失增加很多,因此,所需出廠水壓仍有可能。

(3) 消防用水時,此種情況是指在日用水時發生火災,此時管網既供應時用水量Qh,又供應消防所需流量Qx,其總流量為Qh+Qx,這是用水流量的一種工作情況。因額外增加了消防流量,必須通過管網核算,以確定按用水時流量求出的管徑和水泵揚程能否滿足消防時的流量和水壓要求。

(4) 轉輸流量時,設置水塔的管網系統,當栗站供水流量大于用戶用水流量時, 多余的水將通過管網流人水塔,流人水塔的流量叫做轉輸流量,其中轉輸流量為的那 lh的流量稱為轉輸流量。此時雖然用水量較小,但因轉輸流量通過整個管網才能進人水塔,輸水距離長,其管網水頭損失可能仍較大,且水塔較高,因此,也可能出現出廠水壓的情況。

給水系統是由功能互不相同而且又彼此密切聯系的各組成部分連接而成,它們必須共同工作滿足用戶對給水的要求。不同情況的設計流量,在管道口徑不變的情況下,產生的水頭損失不同,所需管網起點(泵站或水塔)的供水壓力也不同。因此,除考慮上述最不利的工作情況外,還需從整體上對給水系統各組成部分的工作特點和它們在流量、壓力方面的關系進行分析,從中得出各種管道和設備的設計或運行參數,以便正確地對規劃中的給水系統進行設計計算,對已建成的給水系統進行運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