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資源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水庫中的水及地下潛水、承壓水、巖石裂隙水、溶洞水等。水體資源種類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水體都適于作為供水水源。例如,江河水、湖泊水、水庫水、潛水、承壓水等都是良好的供水水源。而海水由于含鹽分較高,盡管其水量極為豐富,但處理難度大,對絕大多數用戶來說難以實際應用。所以,目前世界上絕大部分供水系統都以淡水水體作為供水水源。
淡水水體按照來源又可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江河、湖泊、水庫等水體屬于地表水, 潛水、承壓水都是地下水。
由于水體存在的條件各不相同,各種水體又有各自的特點。
地表水易開發利用,是較好的供水水源。但是地表水也易受各種自然因素的影響,水質很不穩定。季節、氣候、雨雪、潮汐、地形、土質、巖層、植物覆蓋及人類活動等影響,都可以使地表水的水質發生變化。此外,地表水的水質特點還與地表水的種類有關。江河水的主要來源是降雨形成的地面徑流,它能沖刷并攜帶地面的污染物質進人水體流速較大的江河水,沖刷兩岸和河床,并將沖刷物卷人水中。所以,江河水一般渾濁度較大, 細菌含量較高;江河水流經礦物成分含量高的巖石地區,水中還會含有礦物成分;江河水的主要補給源是降水,水質較軟,由于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較高,稀釋和凈化能力都較強。江河水流量的變化對其水質有較大影響。在洪水期,由于大量降水進入江河,帶人了大量泥沙、有機物和細菌等雜質,使水質惡化、渾濁度升高、水中細菌含量也增多;因大量降雨的稀釋作用,水的含鹽量和硬度則急劇下降;在枯水期,江河主要由地下水補給,水量較少,流速變緩;渾濁度降低,含鹽量卻升高,硬度也較大。在寒冷地區,冬季江河表面封凍,水中細菌含量達到一年中的值。解凍時,冰面的污物大量進人水中,積存融雪水流入,細菌含量又隨之上升,渾濁度增高,鹽類含量則降低。除以上自然因素影響外,對水質污染影響的還是沿岸排人江河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它們不僅使水體的物理性狀惡化,化學組分改變,而且能因含有毒物質和病原體而引起毒害或介水傳染疾病。
我國南方地區,地表水資源較為豐富。由于年降雨量大,河流發達,而且多數河流的上游為丘陵地帶,其巖性堅實、植被完整、地勢平緩、河床穩定、河水濁度較低;由于補給條件好,豐水期與枯水期的水量相差并不十分懸殊;受氣候條件影響,冬季水溫一般在 0℃以上,沒有冰封和流冰現象。所有這些,對于修建取水工程都是十分有利的。但是,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活動所排放的污染物質已經嚴重地影響著河流的水質,使其不斷惡化,以致有些曾為供水水源的河流已不能繼續使用。
我國北方地區降雨量少,地表水資源相對匱乏。一些江河發源于西北高原,流經黃土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河床穩定性差;植被覆蓋面積小,河水濁度高;由于補給條件不好,一些山區河流受季節影響很大,豐水期與枯水期流量相差懸殊;不少河流冬季結冰封 凍。這些對建設取水工程設施是十分不利的。北方河流受人類活動污染的情況相對南方總體水平雖然好些,但河流污染狀況也不容樂觀。
在淡水資源中,地表淡水僅占淡水總量0.3%左右,并且分布極不均勻;而埋藏在地表以下800m以內的淡水,卻占淡水總量的20%以上。由此可見,地下水儲量相對地表水要大得多,而且分布較為普遍。由于生產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水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有限的地表水已不能滿足人類迅速增長的需要,地下水已成為重要的供水水源。
地下水按含水層的埋藏狀態可分為上層滯水、潛水和承壓水。上層滯水的補給源主要為降雨,其水量隨季節變化大,不穩定。尤其是在上層滯水隔水層范圍小、厚度不大、距地表較近時,往往在短時間內消失。因上層滯水埋藏較淺,降雨又為其主要補給源,極易受人類活動的污染,不宜作為供水量大、要求穩定的供水水源。
潛水水量較為豐富,是重要的供水水源。但潛水含水層的水位、埋藏深度、水量和水質等均顯著受氣候、水文、巖性、地質構造等因素的影響.隨時間不斷地變化并呈現明顯的季節性變化。豐水季節潛水補給條件好,儲量增加,水層變厚,潛水水位上升。枯水季節補給量小,儲量下降,水層變薄,潛水水位下降。潛水由于經地層的滲濾,隔除了大部分懸浮物和微生物,水質物理性狀較好,細菌含量比地面水少。在潛水埋藏地區,土壤中若含有可溶物質,則水流流經土壤時,礦物質含量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會被土壤中的各種生物化學過程消耗,所以潛水溶解氧含量大為減少。當土壤被人為廢棄物,尤其是被日常生活的廢棄物所污染,存在于土壤中的病原菌及其他微生物等就有可能隨水下滲而污染地下水。一般說來,土壤污染程度越大、地下水位越高,則水質污染情況越嚴重。地下潛水的水質還與土壤的物理性狀有關:當地下水通過較為致密的土壤時,流動緩慢,過濾作用強,水質污染程度較輕;反之,土壤的孔隙度大,流速快,過濾作用弱,污染擴散較 快,污染范圍也較大。由于潛水的主要補給來源是降雨和地表徑流,因此,人類活動造成的地表污染,很容易滲透到潛水含水層中。因此,在開發利用潛水時,應充分考慮到這些特點。
承壓水是較好的供水水源。承壓含水層的主要補給來源是滲人補給,在承壓水的補給區,如果雨量豐富、河系發達,則承壓水的補給相對充足。由于承壓含水層的大部分地區頂部有不透水層阻隔,與大氣及地表水之間無密切聯系,水位和水量受氣象、水文因素影響較小,一般比較穩定,承壓水比潛水水質要好。承壓水水質物理性狀透明無色,細菌含量少,水溫低且恒定。承壓水中的礦物質含量與其儲藏條件有密切關系,一般情況下,含鹽量比地表水和潛水偏高,水質較硬。由于承壓水的補給局限在補給區,所以,承壓水不像潛水那樣容易得到補充和恢復。但當承壓水含水層分布范圍廣,厚度較大時,往往具有良好的多年調節能力。承壓水一般不易受到污染,但一經污染,則很難凈化和恢復。承壓水的補給區往往較遠,含水層直接露出地表,該區域的環境保護對保證水質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