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購買折彎機時,一旦選擇錯誤,生產成本就會上升,折彎機不能指望收回成本。因此,在決策過程中需要考慮幾個因素。
工件
首先要考慮的是要生產的零件。關鍵是要購買一臺能夠以短的工作臺和小的噸位完成加工任務的機器。
仔細考慮材料等級以及加工厚度和長度。如果大多數工件是厚度為16規格,長度為10英尺(3.048米)的低碳鋼,則自由彎曲力不必大于50噸。但是,如果您從事大量的有底模具成型,也許您應該考慮使用160噸的機床。
假設厚的材料是1/4英寸,則10英尺的自由彎曲需要200噸,而下模彎曲(校正后的彎曲)至少需要600噸。如果大多數工件為5英尺或更短,則噸位幾乎減半,從而大大降低了采購成本。零件的長度對于確定新機器的規格非常重要。
扭轉力
在相同的負載下,10英尺機器的工作臺和滑板的撓度是5英尺機器的四倍。也就是說,較短的機器需要較少的墊圈調整即可生產合格的零件。減少墊片調整并縮短準備時間。
材料等級也是一個關鍵因素。與低碳鋼相比,不銹鋼所需的負荷通常增加約50%,而大多數品牌的軟鋁的負荷減少約50%。您可以隨時從折彎機制造商那里獲得機器的噸位表。下表顯示了在不同厚度和材料下,每英尺長度所需的噸位估算值。
彎曲半徑
使用自由彎曲時,彎曲半徑為開模距離的0.156倍。自由彎曲過程中,模具的開口距離應為金屬材料厚度的8倍。例如,當使用1/2英寸(0.0127m)的開口距離來形成16號低碳鋼時,零件的彎曲半徑約為0.078英寸。如果彎曲半徑幾乎與材料厚度一樣小,
需要下模成型。但是,具有底部的模具的成型壓力比自由彎曲的成型壓力高約4倍。
如果彎曲半徑小于材料厚度,則應使用前圓角半徑小于材料厚度的沖頭,并應使用壓花彎曲方法。這樣,需要10倍的自由彎曲壓力。
就自由彎曲而言,沖頭和模具是根據85°或小于85°的加工設計的(較小者為佳)。使用該組模具時,請注意行程結束時沖頭與模具之間的間隙,并要補償回彈,以使材料保持在90℃°左右彎曲。
通常,新彎曲機上的自由彎曲模具的回彈角小于或等于2°,彎曲半徑等于模具打開距離的0.156倍。
對于底部模具彎曲,模具角度通常為86?90°。在行程的底部,公模和母模之間應有一個間隙,該間隙比材料厚度稍大。由于帶有底部的模具的彎曲噸位更大(約為自由彎曲的4倍),從而減小了彎曲半徑內的回彈應力,從而改善了成形角度。
沖壓彎曲與沖模的底部彎曲相同,不同的是沖頭的前端被加工到所需的彎曲半徑,并且沖頭和沖模底部的沖模之間的間隙小于沖頭的沖頭。材料厚度。由于施加了足夠的壓力(大約是自由彎曲的10倍)以迫使沖頭的前端接觸材料,因此基本上避免了回彈。
為了選擇低噸位規格,將彎曲半徑規劃為大于材料厚度,并盡可能使用自由彎曲方法。當彎曲半徑較大時,成品零件的質量及其將來的使用通常不會受到影響。
曲率
彎曲精度的要求是一個需要仔細考慮的因素。正是這個因素決定了需要考慮使用CNC折彎機還是手動折彎機。如果要求彎曲精度±1°并且不能改變,則必須集中在CNC機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