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電房的介紹
配電房常被稱為配電所,其內涵為:在配電房內,僅存在開閉與分配電力的配電設備,結合母線來看,不存在變壓器。相比于變電所,配電房有著一定的不同,前者存在變壓器,而后者不存在變壓器。以供電系統來分析,配電所為核心部位,安排組織專門人員,對其開展全天候值班。未經允許,無關人員不得進入。工作者需要持證上崗,了解配電設施情況,使用方式,并且要掌握有關的注意事項。對于電壓表等的指示狀況,需要加以關注;不得出現超載運行的情況。屋內地面與設施外表,要做到無塵。通過值班人員,來完成倒閘操作,別的人員不可以插手;不允許同時倒閘操作,防止出現錯誤。
智能配電房研究狀況
現如今針對智能配電房,國內強化進行研究與建設,像廣州以及深圳的示范項目。廣州建立了智能配電房,對設備工作環境及狀態,可以達到實時監控的目標,借助手機及電腦,就可以實現對設備的巡視,更加自動化,更為便捷,顯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還可以對電房工作環境進行監測,防止因為水淹造成設備報廢,從而引起長期停電。深圳某區建立了十四個智能配電房,其中包含多個系統,比如管理系統,通過終端可以實現對溫度、濕度等的監測。能夠獲取多種監測設備數據。設備配置于配電房核心位置,通過安裝氣體傳感器,能夠實現對氣體的監測,在有效利用電氣量傳感器的基礎上,可以獲取房內電氣量,在一些核心出入口,安裝相應的攝像頭,可為安防提供有力保障。
無人值守智能配電室環境監測系統的應用效果分析
無人值守智能配電室環境監測系統的充分運用可以持續的優化與改進整個工作環境,進一步防止外界因素對其引起的設備故障等問題,從而增強整個供電系統的電源供應穩定性,防止因為故障維修或監測不及時所導致的人員財產損失,另外還能夠延長電力設備的應用周期,降低運營維護的投入。
1)延長設備壽命,節約建設成本
傳統的配電房巡檢方式在設備維護方面有兩個方向:一是在故障發生后被動對故障設備進行維修、更換;二是定期進行大、小檢修,更換使用了一段時間的設備或設備關鍵部件,這種方式多是為了消除安全隱患。采用智能配電房系統可以做到“不壞不修”,在降低隱患風險的同時,延長設備實際使用壽命,節約建設成本。
以一個區5000 座配電房的城市為例,采用傳統檢修方式時,每座配電房每5 年檢修一次(平均10 萬/ 次),共需檢修費用約5 億元,平均每年1 億元;配備智能配電房系統后,可有效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檢修間隔由原來的5 年延長至8 年,平均每年的檢修費用為6 250萬元,每年節約3 750 萬元。
2)替代人工巡檢,降低維護成本
目前,傳統配電室常用的人工巡檢方式上,在人力、財力上產生了很高成本。使用智能配電房系統后,可以通過綜合監控后臺了解各配電室現場信息。只在設備發生或者存在故障隱患時派出維修人員進行定點更換、維護即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維護成本。
3)促使現場運維管理轉變為后臺運維管理
智能配電房系統通過采集配電房的溫度、濕度、有害氣體等參數進行處理,并將配電房內溫度、濕度、粉塵、有害氣體等技術指標控制在合格范圍內,防止設備發生凝露、絕緣老化及外界條件下產生的局部放電問題等,消除配電房環境引起的安全隱患,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實現設備全壽命使用周期,提高供電可靠性。此外,智能配電房系統將帶來運維模式的轉變,現場運維模式將更多地轉變為后臺運維。
無人值守智能配電室環境監測系統設備的介紹
1.HT500環境數據采集單元:這個設備是整套智輔系統的核心,在一些項目中被稱為采集前置機,用于對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存儲,可實現報警與遠程控制的嵌入式監控設備。
2.報警模塊:有聲光報警模塊和電話短信報警模塊,用于給工作人員傳遞報警信號。
3.水浸傳感器:探測配電室重要區域是否有漏水現象的傳感器。
4.火災煙感報警器:一般發生火災時,會出現濃煙,使用該傳感器能快速檢測濃煙并報警。
5.溫濕度傳感器:室溫失衡會影響設備運行,因此實現溫度、濕度的探測報警。
6.紅外入侵監測器:為防范有人潛入配電室盜竊設備,需實現入侵監測。
7.全景攝像頭:實現全景視頻監控功能,可監測內外環境,實現圖像化管理。
8.普通空調控制模塊:可監測空調運行狀態,可控制開機、關機等。
9.水位傳感器:監測電纜溝內水位情況。
10.水泵控制器:控制水泵設備,在必要時排掉電纜溝的積水。
11.Sf6傳感器:監測六氟化硫是否有泄漏情況。
12.燈光控制模塊:可監測燈光運行狀態,遠程控制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