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桿是塑機的核心。一般螺桿是與所加工樹脂相匹配定制設計的部分。螺桿不能遭受高的彎曲力,因此它們總是在剛性很強的機筒內運轉。螺桿和機筒的間隙很小。一般間隙和螺桿直徑之比在0.0005~0.002左右。螺桿與機筒之間的小間隙是為了防止溶體的凝膠化或破裂。由機筒和螺桿面之間的間隙引起漏流,會降低熔融效率。因此螺桿必須按非常緊的公差來制造。 ![]() 臨界強度要求用于承受扭矩。加到螺桿的扭矩可由以下公式計算:M=9550P/n 式中M——扭矩,N.m; P——驅動功率.kW;n——螺桿速度,r/min. 遺憾的是,螺桿弱的面積是加料段承受扭矩的部分。有關扭矩的信息可用來決定加料段螺槽深度。 合金鋼(38GrMoAlA)是目前見的螺桿材料。其他常見重要的螺桿材料是不銹鋼(Gr18MoV)和工具鋼。材料的選擇一般取決與以下因素1:屈服強度。2:硬度。3:耐磨性。4:耐腐蝕性。5:容易加工。6:材料的成本。 通常通過硬化螺桿表面提高耐磨性。經過滲氮過程可以獲得非常硬的表面。離子滲氮是目前形式,因為它優于氣體滲氮過程,它加工溫度較底,變形很小。但離子滲氮很昂貴。高磨損情況下,磨損表面主要是螺棱頂面,這可以焊接特殊堅固合金加以保護。這些合金中最收歡迎的是鈷鉻鎢硬質合金和高鎳含鉻合金,但近年來還開發出許多其他材料。有時螺桿鍍鉻和鍍鎳。大多數情況下電鍍是用來改善耐腐蝕性。在加工中根據聚合物釋放的酸來作出這種選擇是不可靠的。 螺桿可以是一件結構或不同部分組裝在一起。裝在螺桿末端的附加混合段通常在適當的位置用螺紋或螺楦結合在一起。這是混練器的制造更并且提供了改變末端混合的可能性。末端混合的改變允許根據聚合物和加工條件定制剪切和混合水平。 為使螺桿和冷卻一體化,可以在螺桿內打孔,但這個孔不應該延伸過長而超過進料喉(大約4~5圈)。一般螺桿加熱和冷卻不是必需的。如果聚合物有過早熔融的危險,它會導致顆粒喂料的不一致,那么在喂料段強烈冷卻才有意義。由于螺桿轉動,用水或油冷卻螺桿很困難。旋轉裝置和桶狀管道必須安裝在螺桿的空腔中。螺棱寬度應為0.08D~0.12D。非常窄的螺棱會增加聚合物的漏流,有螺棱折斷的危險,因為剪切應力和螺棱前緣和后緣之間的壓力差會對其施加載荷。很寬的螺棱會增加聚合物局部過熱的危險。典型的螺槽斷面有盒式形狀,稍圓的棱邊。螺桿的末端為圓或圓錐形設計,避免聚合物在螺桿的前面停滯。 螺桿的主要設計特點;1:螺桿長度。2:區分段,區長度。3:螺紋深度,壓縮比。4:螺紋數量。5:螺距。6:混合部分/剪切部分排列。7:混合部分/剪切部分幾何形狀(銷釘混合器,長菱形混合器,溝槽混合器,剪切表面混合器,maddock混合器)。 根據過程和所要求的產量,螺桿直徑的變化從實驗室塑機的14mm到熔融擠出機350mm和橡膠擠出機96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