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廠披上“光伏外衣”,不僅能治污還能發電!一起來看看這個新項目。
近日,位于蘇州市相城區的一泓污水處理廠1053.25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正式進場,做好開工準備。這是江蘇省集多種光伏組件安裝形式于一體的污水處理廠光伏項目,也是相城區“光伏+污水處理廠”項目。
01
光伏+污水處理廠
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324.5噸
一泓污水處理廠1053.25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總屋頂使用面積約1.3萬平方米。“污水處理廠用電負荷高,且24小時連續運轉,是耗能大戶。”相城區市政集團副總經理秦樂介紹,光伏+污水處理廠后,可進一步降低污水處理成本,還可實現大氣環境與水環境污染減排“一舉兩得”。同時,光伏組件對污水池面的適度遮蔽,能有效抑制池內水體藻類生長,提高了污水處理效率及水質。根據預測,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相比,該電站建設投運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324.5噸,每年可減少煙塵排放量約284.7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898.3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約15.5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27.1噸,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
02
江蘇省
三種光伏組件安裝形式相結合
設計方面,項目將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并網模式,以“混凝土屋面固定支架+門式剛架結構BIPV+‘鋼結構+預應力鋼索’柔性支架 ”三種光伏組件安裝形式相結合模式,集中應用于本次屋面分布式光伏項目,是江蘇省集多種建設形式于一體的污水處理廠光伏項目。
與傳統光伏項目相比,本次采用新型“鋼結構+預應力鋼索”光伏支架形式可解決污水處理池跨度大、建設成本高、鋼架易腐銹等難題,與傳統鋼架結構方案相比,新型支架具有用鋼量少、跨度大、施工周期短等特點,此外,鋼結構及鋼索均采用熱鍍鋅工藝處理,滿足污水處理廠高腐蝕條件下支架25年以上防腐要求。
下一步,蘇州將進一步加速新能源業務布局,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配套,豐富能源應用場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助力“雙碳”目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