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對小麥冠層截獲的IPAR的影響
冬小麥播種日平均氣溫達16~18℃的時間已從10月初向后推遲了1周左右,暖冬氣候的出現(xiàn),改變了小麥在冬季的生長發(fā)育狀況,在播量相同的條件下,在一定范圍內隨著播期的推遲,每穗的小穗數(shù)、穗粒數(shù)、單株產量間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小麥產量隨著播期的推遲而下降。隨著小麥播期延遲,植
株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減弱,密度間產量差異增大,大密度引起群體較大,中后期光能截獲較多,產量顯著高于低密度。光合有效輻射的測定可以借助進行快速的測定分析。
光合有效輻射是植物生長發(fā)育的能量基礎。大量研究表明,植物的光合產物和累積生物量與冠層截獲光合有效輻射量有密切關系。從小麥整個生育期看,IPAR 呈現(xiàn)拋物線形,與 LAI 的變化相同。各生育時期,隨著播期的推遲IPAR 呈減小趨勢。IPAR 和 LAI 呈現(xiàn)相同的變化趨勢,即 LAI 大的小麥群體,有利于冠層截獲光合有效輻射。從不同播期小麥各生育期的 IPAR 與 LAI 的相關性分析,可以看出 IPAR 和 LAI 呈指數(shù)正相關,擬合方程為 y=0.552 3e0.001 6x,擬合系數(shù) R2為0.667,相關系數(shù)為 0.756, 為極顯著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