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煤質檢測誤差減少的對策分析
煤炭廣泛應用于煉油、醫藥、精密鑄造和航空航天工業等眾多領域,各工業部門對所用的煤都有特定的質量要求和技術標準,煤炭檢測的精確度直接決定著煤炭的參數和性能,也決定著煤炭的應用價值和應用方向。因此煤炭檢測的準確性是對煤炭檢測人員的基本素質要求之一,作為煤炭檢測人員,不僅要根據煤炭的用途進行煤的質量檢測,而且要善于分析判結果的準確性,查處產生誤差的原因,進一步研究減少誤差的辦法,不斷提高分析結果的準確程度,可以說,減小測定誤差是提高煤炭檢測精準度的根本方法,其對策分析如下:
一、 減少誤差所采取的對策
1.1 煤樣采取誤差
實際的檢測過程中,采樣通常是產生誤差的環節,其
造成誤差占整個誤差的80%。實驗室檢測統計的資料充分證明,采樣、制樣和化驗3項中,采樣比制樣、化驗對檢測數據的影響要大,且不易控制。人工采樣過程中,采樣單元,子樣數目和質量不符合要求,煤堆采樣代表性差、采取全水分樣品的問題較多。機械化采樣中,未經系統性能鑒定試驗即使用、系統性能鑒定試驗方案不科學、以及不能根據被采煤炭的具體情況調整采樣方案等問題較為突出。從而確保總樣具有代表性,盡可能使用機械化和自動化采樣設備進行采樣,同時保證至少每半年核對一次采樣的精密度。
1.2 煤樣制樣誤差
為了減少煤樣制備可能產生的誤差,在實際操作中嚴格執
行《煤樣的制備方法》的規定。對于制樣設備,按標準的要求檢查其性能和規定是否符合制樣需求。制樣方案的設計,制樣操用及流程,縮分粒級和相應保留質量都應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收樣后制備要快,以免煤樣變質,特別是針對全水分煤樣的制備,更要及時,以免造成水分散失,與真值偏離較大。加工不同樣品時,及時清洗制樣工具,防止樣品混雜、相污。定期檢查制樣的精密度。
1.3 煤質化驗設備
對于儀器、設備造成的系統誤差,在試驗時,一定要使用
經過檢定、校準合格的實驗儀器,并確保儀器、設備在檢定周期內使用,按照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對設備定期做期間核查工作,確保設備的準確度和精密度符合檢測的要求。對于發生故障,重新使用或新購的儀器、設備,需通過校準或自校證明其性能恢復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試驗室的環境條件對儀器設備的檢測結果會造成重大影響,檢測人員應在技術標準規定的環境條件下進行檢測,當環境條件嚴重偏離試驗的要求,應暫停試驗。保持室溫相對穩定,無空氣對流,有條件的實驗室應安裝空調;相鄰的設備應避免相互干擾,應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只有確保儀器、設備在正常狀態下運行,才能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1.4 先取合適的標準和檢測方法
檢測標準和檢測方法的正確,檢測的數據和結果才更有說
服力,也才更科學。通常情況下,應首先使用強制性標準,對于不屬于強制標準調整范圍的,應先用性標準、行業標準。對于必須使用企業標準的情況,要確保精密度和準確度高于國標、行標要求。不同的煤種,其檢測方法也不同,所以一定要選取合適的標準及檢測方法。
1.5 煤質檢測數據的記錄和處理
實際檢測過程中,要做好原始數據的記錄和存放,要確保
原始數據的記錄與實際檢測過程同步進行,檢測完畢后,原始數據要按規定保留和存放。煤炭檢測中,檢測結果的報告可分空氣干燥基和干燥基,由于各實驗室及不同時間檢測時所處的環境條件不同,制備和移送樣品的過程的差異,導致最終報告結果的可比性較差。故不同項目的化驗結果都應按國標的要求,報出相應基準的數據。
1.6 加強化驗結果質量控制
在日常分析過程中,對測試結果有疑問的煤樣,要重新稱
樣、試驗、直到確認無誤。每天化驗的煤質報告要及時匯報,對煤質分析結果要執行主檢、審核、批準三級審核制,要確保質級相符,質價相符,實驗室應盡可能地實現質量控制、管理信息化,建立煤樣檢測的質量信息庫,能夠及時進行電子化、自動化、信息化的查樣、調樣、檢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