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能開采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能量交換。通過特定的技術手段,我們可以將地下的熱能轉化為我們可以使用的電能或熱能。然而,這一過程并非易事。為了更高-效地開采地熱能,我們需要深入了解地下熱儲層的特性,如地層厚度、孔隙度、滲透率等,因此,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此域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低場核磁共振技術作為孔隙信息和流體表征的重要研究手段,發展成熟,具有快速、在線、無損、綠色等優勢。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可測量地熱儲層巖石的孔隙度、滲透率、飽和度、孔隙結構等巖石物性信息,量化輸送流體的能力,分析未知的巖石物性對于增加地熱能利用的潛在障礙。高溫作用下,巖石內部微尺度孔隙結構會發生顯著的變化,這與巖石的物理、力學和水運輸特性密切相關。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可得到巖石中微孔、介孔、大孔等多尺寸信息,利用T2譜分析地熱溫度對于介孔和大孔裂隙分布和連通性的影響,探索巖石孔隙-裂隙微觀結構對溫度的響應。
這些信息對于地熱能開采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地下熱儲層的孔隙結構和流體性質,進而優化開采方案,提高地熱能開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