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簡介
司機室門旁的溫州軌道交通標志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由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制造[1] ,
共32組128輛[5] ,
每節車廂共4對車門,為塞拉門[8] 。
列車配屬于桐嶺車輛段、靈昆車輛段[9]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發展歷史
2014年,中車四方股份公司贏得溫州市域鐵路S1線一期工程的車輛供貨合同[1] 。
2017年3月31日,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在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成功下線[1]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進出靈昆站(5張)
2018年,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開始動態調試[9]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外觀設計
列車外觀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的外觀設計靈感來源于海豚,通過提煉海豚的流線特征,將之運用到外觀造型、車身色帶的設計中。外觀配色則取海洋的顏色——海藍色作為主色調,體現溫州地域特色,并配以具有質感的銀灰色作為輔助色帶[10]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駕駛模式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駕駛模式主要有以下六種[11]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駕駛模式表模式英文名 | 模式中文名 |
---|
iATOM | 帶通信的列車自動駕駛模式 |
iATPM+ | 帶通信的ATP防護的人工駕駛模式 |
iATPM | 無通信的ATP防護的人工駕駛模式 |
RM | 限速30km/h的人工駕駛模式 |
NRM | 不受限的人工駕駛模式 |
ATB | 自動折返駕駛模式 |
其中,iATOM、iATPM+為正常運營狀況下使用的駕駛模式;iATPM為車地通信故障或ZC故障狀態下的駕駛模式,屬降級模式;RM、NRM下列車按地面信號顯示由司機人工控制列車運行,兩種模式均可以越紅燈,均屬降級模式,只是兩種模式下限速要求不同;ATB為自動折返時采用的駕駛模式,目前暫未在S1線正式運營中使用[11] 。
各駕駛模式相互切換時的停車要求如下[11]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駕駛模式轉換表駕駛模式 | 到 |
從 | iATOM | iATPM+ | iATPM | RM | ATB | NRM |
iATOM | —— | 不停車 | 停車 | 停車 | 停車 | 停車 |
iATPM+ | 不停車 | —— | 停車 | 停車 | 停車 | 停車 |
iATPM | 停車 | 不停車 | —— | 停車 | 停車 | 停車 |
RM | 停車 | 不停車 | 不停車 | —— | 停車 | 停車 |
ATB | 停車 | 停車 | 停車 | 停車 | —— | 停車 |
NRM | 停車 | 停車 | 停車 | 停車 | 停車 | ——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列車編組形式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列車編組方式
列車車號牌
市域動車組由2個單元共4輛車組成,每個單元由一輛拖車(Tc車)與一輛動車(Mp車)組成,每輛車之間通過半牽引桿進行連接,編組方式為 +Tc1-Mp1-Mp2-Tc2+ 。其中“Tc”表示帶有駕駛室的拖車,“Mp”表示帶受電弓的動車,“+”表示自動車鉤,“-”表示半牽引桿。每列車采用2動2拖的編組形式
[7]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車輛I、II位端定義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I位端定義如下[8]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I位端定義
| Tc車 | Mp車 |
---|
I位端定義 | 全自動車鉤處的一端為I位端 | 靠近受電弓的一端為I位端 |
參考資料:[8] |
左側門與右側門定義如下:從車輛的II位端面向I位端看去,人的左側定義為車輛的左側(也稱II位側),人的右側定義為車輛的右側(也稱I位側)[8]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車門編號原則
每輛車安裝8套對開客室側門,左右2側各4對。沿每節車輛的右側車門用奇數編號,及每節車右側車門由I位端往II位端方向分別為1、3、5、7;沿每節車輛的左側車門用偶數編號,及每節車左側車門由I位端往II位端方向分別為2、4、6、8[8]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列車技術參數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列車尺寸
乘客應急疏散門標志(2張)
一列市域動車組總長度(含Tc車兩端車鉤)為94.9m,寬度為3.3m,高度(降弓狀態)為4.64m。其中Tc車長度為24.65m,Mp車長度為22.8m。駕駛室兩側設有司機室側門,駕駛室前端設有緊急乘客疏散門,駕駛室后端設有通往客室的通道門[8]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列車速度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設計時速140km/h[1] ,運營速度可達120km/h,平均旅行速度55km/h。起動加速度≥0.8m/s2,平均加速度≥0.4m/s2,退行時(不換端)速度為10km/h[8]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定員與載重
市域動車組額定載客時可容納902名乘客,超員載客時可容納1328人,定員、載重見下表[8]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定員與載重序號 | 工況 | 工況定義 | 每節車乘客數/人 | 列車乘客數/人 | 車輛質量/t | 列車質量/t |
Tc | Mp | Tc | Mp |
1 | AW0 | 無乘客(空載) | 0 | 0 | 0 | 43.05 | 43.75 | 173.6 |
2 | AW1 | 座客載荷 | 48 | 48 | 192 | 45.93 | 46.63 | 185.12 |
3 | AW2 | 定員載荷(5人/㎡) | 218 | 233 | 902 | 56.13 | 57.73 | 227.72 |
4 | AW3 | 超員載荷(8人/㎡) | 320 | 344 | 1328 | 62.25 | 64.39 | 253.28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列車動態特征
在AW3狀態下,當損失1/4動力時,市域動車組可以在正線30‰的坡道上起動并運行到線路終點站[12] 。
在AW3狀態下,當損失1/2動力時,市域動車組可以在正線30‰的坡道上起動并運行到下一車站[12] 。
一列空載市域動車組牽引/推進一列AW3狀態故障市域動車組,可以在正線30‰的坡道上起動并運行到下一車站[13] 。
一列空載市域動車組牽引/推進一列AW0狀態故障市域動車組,可以在正線30‰的坡道上起動并運行到車場[13]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列車設備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客室設備
每個客室安裝有2個緊急報警裝置,用于司機與乘客對講[13] 。
乘客緊急報警器
緊急報警器設置有“講”“聽”狀態指示燈,提醒乘客列車當前狀態,報警按鈕設置有保護蓋以防止乘客誤觸,報警按鈕為紅燈不帶卡鎖的機械按鈕。按下一次后,即可發起呼叫[13] 。
在乘客需要報警時,打開報警按鈕保護蓋按下報警按鈕,“聽”“講”指示燈同時閃爍,報警人貼近報警器下方話筒處,等待報警器上“講”指示燈亮起,即可與司機對話[13] 。
每個客室配置2個安全錘,每列車共8個安全錘。使用時先將安全錘的鉛封擰斷,方可取下安全錘。而后根據需要錘擊車窗玻璃的四角位置,不要敲擊中間部位,玻璃擊碎后如未立即脫落,可用腳踹開[13] 。
安全錘
每個車門在車內門罩板上均設置有內部緊急解鎖裝置,全車共32個。內部緊急解鎖裝置采用機械式解鎖,通過鋼絲繩使門驅動裝置上的絲桿轉動,從而使傳動螺母旋轉將門解鎖。在發生緊急情況時,乘客可在不用鑰匙的情況下打開(停車狀態)車門進行逃生[14] 。
內部緊急解鎖裝置
在車速大于10km/h時,操作內部緊急解鎖裝置無法打開車門,但是將會在HMI上進行彈屏以提示司機注意,同時牽引將會[15] 。
在乘客需要繼續進行操作時,需擰斷內操作裝置蓋板下部鉛封,打開蓋板后旋轉紅色手柄;并將手柄90°以上,方可對車門進行解鎖,車門鎖鉤松開后,可用雙手將門頁往兩側推拉,車門即可打開[15] 。
司機等其他檢修人員可以通過四角鑰匙在不破壞蓋板的情況下旋轉鎖芯進行緊急開門[15] 。
每節車每側有一套外部緊急解鎖裝置,全車共8個。外部緊急解鎖裝置采用機械式解鎖,通過鋼絲繩使門驅動裝置上的絲桿轉動,從而使傳動螺母旋轉將門解鎖。在發生緊急情況時,車外人員可使用四角鑰匙從車外對車門進行解鎖[15] 。
在使用外部緊急解鎖裝置時,使用四角鑰匙插入外部緊急解鎖裝置鎖芯中,旋轉90°以上,方可對該車門進行解鎖,車門鎖鉤松開后,可用雙手將門頁往兩側推拉,車門即可打開[15] 。
滅火器在兩端司機室各配置一個,每個客室(除司機室外)各配置2個,其布置位置靠近地面,能夠滿足大部分人的取用。每列車共配置10個滅火器(型號: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5kg)[15] 。
車載滅火器采用翻轉式滅火器箱,在使用時直接握住滅火器把座并將滅火器向外翻轉,便可將滅火器從滅火器箱中垂直取出。該滅火器箱結構可以有效保證滅火器在列車正常運行時的穩定性,也能保證在使用時迅速取出使用[15] 。
車內滅火器
使用滅火器時,先拔出滅火器的保險銷,一手握住噴頭軟管對準火源并保持一定距離,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按下壓把,干粉即刻噴出。在滅火過程中,一手應始終壓下壓把,待火滅后方可放開,否則中途放開壓把噴射會中斷,從而造成滅火失敗[16] 。
客室內安裝LCD顯示器(每節車安裝6個,每列共計24個),平時播出新聞、乘車須知等內容供乘客觀看,當有突發事件發生時,控制中心可通過網絡將文字、音、視頻等疏散信息傳遞到顯示器上指導乘客疏散[16] 。
LCD顯示器
每個客室安裝2個攝像頭以實現對全列客室的視頻監控,當發生異常情況時,司機在司機室即可查看客室內的實時視頻監控(控制中心可同時、同步查看車上視頻監控),以應對突發狀況[16] 。
在客室的Ⅱ位端設置廢排風機和空調控制設備柜、電氣柜,設備柜的外部與客室內的裝修采取整體化設計,保證客室的完整、美觀性[16] 。
客室照明在側頂上方采用隱形LED(發光二極管)燈帶,門區中頂采用環形LED燈帶,在緊急照明時采用降功率方式,以保證當列車出現緊急狀況時客室內有充足的照明[16] 。
在每個客室側門上部設置有8個電子地圖,全列車共有32個,采用LED顯示[16]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Tc車車下設備
Tc車車下主要設備有:牽引變壓器、主供風單元、輔助控制單元、撒砂裝置、制動控制單元、蓄電池箱等設備,同時還布置著所有相關線管及線槽等,庫用插座設在Tc車下I位側,供庫內輔助供電使用[16] 。
Tc車的走行部為2個非動力轉向架,轉向架上還安裝有速度傳感器及其線管等[16] 。
轉向架的設計考慮所有安裝在轉向架上的電氣及制動系統的設備、部件及其線管的安裝與布置,以確保其安全可靠[16]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Mp車車下設備
Mp車車下主要設備有:牽引變流器、輔助空壓機、撒砂裝置、輔助控制單元、制動網關單元等設備,同時還布置著所有相關線管及線槽等[17] 。
Mp車的走行部為2個動力轉向架,轉向架上安裝有電力牽引系統設備[17] 。
轉向架上還安裝有速度傳感器及其線管等[17]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車鉤連接裝置
全自動鉤緩裝置位于列車編組的頭尾兩端,由連掛系統、壓潰裝置、緩沖系統、安裝吊掛系統和過載保護幾大部分組成,其作用是實現列車之間機械、電氣和風路的自動連接[17] 。
半牽引桿用于單元內部兩車之間的連接,其作用是保證車組單元內部車輛的機械連接和風路連接,連接和分解時需要人工手動操作[17]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司機室設備功能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司機室主要功能及特點
市域動車組每個Tc車前端設有一個司機室,司機室內有列車駕駛與顯示設備、列車通信與顯示設備和客室側門按鈕。司機室與客室之間設置一個間壁門,供司機換端時通過。司機在運行端司機室內通過主要設備對列車進行控制,并查看列車狀況,遇非正常行車時可及時進行處理[18] 。
1.司機室左側設置操作臺,右側設置一個緊急疏散門,該門可以從內部打開或鎖閉,區間疏散時乘客可通過該門離開列車[18] 。
2.當司機坐在座位上操縱列車時,能方便而清楚地觀察到前方信號、接觸網、軌道設備、前方線路和車站等[19] 。
3.在陽光直射下司機能清楚地看到駕駛臺上的儀表、顯示燈、診斷顯示器等所顯示的各種信息和駕駛臺上所有的操縱控制設備的位置及其狀態,確保其正確地操縱列車,而又不使司機產生疲勞感[19]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司機室外觀
4.司機室前方安裝有前照燈(DC 24V,氙氣燈泡)、標志燈(紅色和白色,LED)、尾燈(紅色,LED)。司機室前窗玻璃采用高強度、高抗沖擊性、帶電熱夾層的安全玻璃,并附帶電動刮雨器和遮陽簾[19]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司機室布局
司機室主要包括操作臺、緊急疏散門、電氣柜、信號柜、司機室座椅等設備,并配置PIS(乘客信息系統)監控觸摸屏、攝像頭、滅火器、司機室采暖通風單元及照明[19]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司機操作臺
司機操作臺安裝在Tc車駕駛室內,供司機駕駛列車使用;臺面采用玻璃鋼材料,下部柜體采用鋁合金材料。整個操作臺在底部通過螺栓與車體固定[20] 。
在功能上,操作臺具有列車牽引控制、制動控制、空壓機控制、照明控制(司機室及客室照明)、門控制、無線電臺控制、自動/手動列車控制、前照燈控制、刮雨器控制、電熱控制、列車監控、列車廣播、緊急對講等功能[20]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司機室電氣柜
電氣柜設置在司機室座椅后方,主要用于安裝繼電器、斷路器、開關與按鈕等電氣設備。與司機操作有關的開關、按鈕、顯示儀表等主要集中安裝在電氣設備柜的控制面板上[21]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牽引高壓系統
高壓系統包括受電弓、網壓互感器、避雷器、主斷路器(含保護接地開關)、高壓隔離開關、電流互感器、高壓電纜組件,采用AC 25kV供電,并采用單弓受流,另一臺受電弓備用,同時設置主斷路器和高壓隔離開關對主回路進行開關和隔離。牽引變流器需要供電網壓同步信號,同時車輛需要采集特高壓信號,因此車頂需要設置網壓互感器采集網壓信號。另外,電流互感器采集主回路電流信號,當主回路接地故障時及時保護主回路,同時配備避雷器對車輛進行保護[22] 。
牽引系統包括牽引變壓器、牽引變流器和牽引電機。1個基本動力單元包括1個變壓器、1個變流器(1拖1),變流器采用架控式、主輔一體[23]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技術創新
運行速度高:持續運行速度140km/h。
加速性能強:起動加速度≥0.8m/s2,平均加速度≥0.4m/s2。
運行能耗低:市域流線頭型,降低運行能耗;AC 25kV供電,滿足列車高速運行,電制動99%利用。
車體斷面大:車體寬度3.3m、中間車長22m,保證客室寬敞、大空間。
大軸重轉向架:動車組技術,輕量化設計,17t軸重轉向架,大氣囊空簧+抗側滾扭桿裝置二系懸掛。
高強度、輕量化車體:等強度、等剛度、輕量化整體承載鋁合金車體,強度優于EN12663規定的PIII標準;超遠8人/㎡時,軸重不大于16.5t。
被動安全設計:車體結構滿足EN15227C-I規定的36km/h碰擊碰撞能量吸收要求。
客室布局新穎:國內城際市域采用座椅橫縱結合的客室平面布置,座椅占比達21%,以提高乘坐舒適度。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優勢
中車四方股份公司主任設計師何丹爐說,市域動車組設計時速140公里,是中車四方股份公司融合*的高速動車組技術和城市軌道車輛技術,集合兩者優勢“基因”,為市域鐵路量身打造的一種新型軌道交通工具。市域動車組,既具備載客量大、快起快停、快速乘降等地鐵車輛的優點,又擁有速度快、舒適性高等高速動車組的優勢,特別適合市域鐵路快速、大運量、密集停站、乘坐舒適等運營需求。[1]
市域動車組的速度,比普通地鐵快了近一倍,但加減速能力與地鐵相當,具備“快起快停”能力。根據測算,加上停站時間,市域動車組的平均旅行時速不低于55公里;如果按照“大站快車”的模式運行,平均旅行時速甚至可以超過80公里。而普通地鐵的平均旅行時速一般為35~40公里。[1]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意義
據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梁君海介紹,溫州市域動車組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自主研發,自主掌握關鍵技術和核心系統,整車的國產化率達到了98%以上,具有持續運行速度高、平均旅行速度快、載客量大等優勢。同時,該車還是我國軌道交通車輛領域整車實施第三方獨立安全評估的項目,更好地保障了車輛的安全性。[10]
溫州市域鐵路S1線市域動車組列車
作為我國首條市域鐵路和條制式創新的軌道交通,溫州市域鐵路S1線一期工程裝備研發項目還在2014年被列入“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示范工程”,市域動車組便是其中的一大關鍵技術裝備。市鐵投集團董事長丁建宇表示,首列市域動車組的成功面世,不僅我國城市軌道交通120-160公里/小時的制式空白,更是兩個“工程”的重要階段性成果。[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