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船舶基本概念
工程船舶是指按不同工程技術作業的要求,裝備各種專用設備,從事各種工程技術作業的船舶。其類型繁多、設備復雜、專業性強、新技術、新設備應用較多,且各具特色。主要有挖泥船、起重船、打樁船、混凝土攪拌船、打撈船、布纜船、航標船、鋪管船、鉆探船、采油平臺,以及配合挖泥船作業的吹泥船、泥駁等。一般要求具備足夠的穩定性,廣闊的甲板作業面積和良好的運動性能。[1]
工程施工專用的船舶。按航行方式分為自航式 和非自航式。橋梁施工常用的有:起重船,打樁船, 挖泥船,拋石船,潛水作業船,導向船,定位船,發電機船,壓風機及水泵船等。
工程船舶挖泥船
挖掘水底泥土、砂石的工程船。挖泥船有吸揚式、鏈斗式、鏟斗式和抓斗式等。
工程船舶吸揚挖泥船
工程船舶
使水底泥沙形成泥漿后,用泥泵將泥漿吸揚到泥艙或排泥地點的挖泥船。主要有耙吸挖泥船和鉸吸挖泥 船。
耙吸挖泥船利用設在吸泥口前的泥耙進行松土,主要用于疏浚航道。它的中部設有開底泥艙,其容積表示船的大小,以立方米計。泥耙有單耙或雙耙。單耙置于任一舷或船中部或尾中部;雙耙分置于兩舷。泥耙松土后,用泥泵將泥漿吸入泥艙。耙吸挖泥船可以自航,泥艙裝滿后,船駛至地點放拋泥漿,或采用高架邊拋、溢流等方法拋泥。耙頭、耙齒、泥泵襯板均用高錳鋼制造,適合挖淤泥和砂粘土等,挖泥深度為4~24米,生產能力每小時約 1000~12000立方米。船首中部裝有橫向推進器,便于轉向掉頭,航行動力為兩臺主機。
工程船舶
鉸吸挖泥船是利用吸泥口處可旋轉的鉸刀進行松土,主要用于挖填港池。一般為非自航式。為便于工地調遷,有的裝有航行主機。甲板上裝有絞機4~6臺用于移位,并裝有起落鉸刀架,架上有鉸刀軸,軸端 裝開式或閉式鉸刀片,鑲有錳鋼齒。挖泥時將鉸刀架一端放至深度進行挖泥,有的在鉸刀處裝有小型斗輪旋轉挖泥,叫做斗輪式。挖起的泥用泥泵沿吸泥管吸入,再通過排泥管排至地點。排泥管有浮動式水上排泥管和陸上排泥管,前者可隨船移動。排泥距離可達5000米。作業時移動船位除靠絞機外,還可用船尾的兩根定位長樁,互換交替進行作業,使水下挖泥面平整。鉸吸挖泥船適于挖粘土和砂泥,挖泥深度為4~30米,生產能力每小時約40~4000立方米。
此外,還有高壓沖水吸揚挖泥船和高壓泥泵吸揚挖泥船。它們是利用高壓水泵通過沖嘴將泥砂沖走或用高壓泥泵用吸泥頭將泥吸走排至地點。壓力一般在10千克力/厘米2以上。它們只適于挖吸泥砂和無粘性土。
工程船舶鏈斗挖泥船
利用一套鏈斗挖泥裝置在水底連續挖掘泥砂的挖泥船,用于挖填港池,也用于挖基槽,一般為非自航式,也有自航式的。鏈斗挖泥裝置主要由斗橋和鏈斗組成。斗橋設在船中后部凹槽處,一端固定在橋架頂部五方輪上,自由端裝有六方輪,沿橋面裝一套斗鏈,由20~76個鏈斗相連成鏈,斗與斗直接相連,也有用鏈板相連的,斗容0.2~0.8立方米。由主機通過立軸或由電動機通過減速齒輪轉動上五方輪,下端通過六方輪旋轉斗鏈進行挖泥。挖出的泥在鏈斗轉至斗橋頂端時被倒入泥阱,由斜槽排至泥駁中,再由泥駁運至處拋棄或由吹泥船吹送至岸上。鏈斗挖泥船適于挖較硬的土層,挖后泥面較平整,挖泥深度為3~40米,生產能力每小時為20~1000立方米。
工程船舶鏟斗挖泥船
利用鏟斗在水底挖掘硬土、碎石的挖泥船。船體呈箱型,艏部裝有旋轉鏟斗挖掘機,在圓形平面軌道上可旋轉130°,利用鏟斗臂伸縮起落進行挖泥。鏟斗挖泥船一般為非自航式。艏部兩舷各有一定位方樁,長約25米,尾部也有一定位方樁,長約23米,挖泥時用定位樁定位,艉定位樁兼作支撐后坐力之用。鏟斗挖泥船挖泥深度2~10米,生產能力每小時100~240立方米。 抓斗挖泥船 利用抓斗在水底挖掘泥土和砂石的挖泥船。船體多呈箱形,甲板上設有一臺或兩臺可以旋轉360°的抓斗機。抓斗有平口型、半齒型、全齒型和花瓣型等。抓斗挖泥船有自航式和非自航式,自航式船中設有泥艙,泥艙裝滿后,船自航至拋泥處拋泥。非自航式挖泥船配有泥駁裝泥。挖泥船的挖泥深度3~60米,生產能力每小時20~400立方米。
工程船舶起重船
用于水上起重作業的工程船舶,又稱浮吊、浮式起重機,多為非自航式,也有自航式。船上起重設備有旋轉式和固定式。自航旋轉式起重船用于調遷頻繁的工地,一般配有副鉤,吊桿可以變幅。固定式起重船一般用于吊重大件貨物,配有副鉤,起升高度和幅度依作業需要而定。一般起升高度可達80米,幅度可達30米,可以變幅。有的吊桿可以放倒,便于拖帶。船舶移位時用絞機移動船體。起重船的起重量從數十噸至數百噸不等。
起重船裝有起重設備,水上起重作業用的工程船。可用于筑港,水上建筑,水上安裝,水下打撈,港口錨地裝卸和海洋開發等。有自航和非自航之分。按船型可分為方駁型、普通船型和半潛型,亦有單體和雙體之分。按起重設備型式可分為固定式和旋轉式。固定式的起重臂桿固定在船的中線面上,結構簡單,船體尺度小,重量輕,造價低,但操作麻煩。固定式又分為固定不變幅式和固定變幅式。旋轉式的起重機能作180°或360°旋轉,一般均有變幅機構,操作靈活,但造價高。隨著海洋石油開發不斷向深海發展,采油平臺組件不斷增大,海區風浪大,平靜海面周期短,出現了一種新型的自航半潛式。它具有良好的耐波性,并有很大的承載甲板面積。
工程船舶打樁船
在碼頭、橋梁等工程中從事水上打樁作業的工程船舶,一般不自航。船體為鋼質箱型,主甲板一端豎有10~80米高的樁架一座,架中有龍口,寬0.6~1.0米。樁架一般由液壓控制,可前俯后仰,以適應打各種角度斜樁的要求。樁架兩邊有吊鉤,用于吊樁進位。樁架頂部有吊錘鉤,吊著吊錘。吊錘過去用蒸汽機錘,為柴油機錘。錘重一般為 6.5~22噸。還有一種壓樁船是利用橫擔以絞機壓樁代替打樁。一般用于鄰近有建筑物的工地,避免震動鄰近建筑物。
設有打樁設備,從事水上打樁作業的工程船。裝有能吊裝打樁架臂桿的起重船和抓斗式挖泥船也可兼作打樁用,打樁架設在首甲板端部或舷側,有固定式,旋轉式,移動式,可傾斜式等。旋轉式適于打群樁,可傾斜式適于打斜樁。打樁錘有重力錘,蒸汽機錘,柴油機錘等類型。近來采用大沖程打樁錘以提高打進能力。工作時船由絞車與錨定位。打樁時首部荷載增大,為避免首傾,尾部設大型壓載艙。為適應大風浪打樁作業,有的將打樁機裝設在自升式平臺上。
工程船舶水上平臺
在風浪較大的海域從事起重、打樁、鉆探等海上作業的工程船舶。水上平臺的船體為鋼質箱型,不能自航。它被拖運至地點后,由液壓裝置或齒板將四根方形支柱沉放至海底,以固定船體位置,然后慢慢將船體舉起,離開水面形成平穩的平臺。四根支柱斷面邊長1.5~2.5米,長約30~70米。甲板上裝有起重設備或鉆探設備等,以便進行海上作業。還有一種半潛式平臺,即平臺下面另有一船體潛沉海底,可加強平臺的牢固性。
工程船舶混凝土攪拌船
在水上攪拌混凝土用的工程船舶。船上設有砂、石、水泥艙和攪拌系統。配料、攪拌全部自動控制。混凝土攪拌船還可在工地澆注混凝土。生產能力每小時約150~500立方米。
專門用于水上混凝土攪拌和現場澆筑混凝土的工程船。多為非自航方箱型船體。工作機構通常有混凝土原材料的儲艙、儲罐、運輸與配料系統、計量系統、混凝土攪拌系統以及輸出設備、集塵裝置、換氣設備、污水艙、錨及錨纜、混凝土澆筑和振搗機具等?;炷翑嚢璐m用于較平靜的水域作業。混凝土攪拌與澆注和陸上作業相同。混凝土原材料的儲量,一般應滿足一次混凝土澆注數量的需要,如為趕潮位和趁平靜海況連續作業時,通常以其他船駁運輸材料補給。在作業過程中,以調節壓艙水來使混凝土攪拌船保持水平?;炷翑嚢璐渴?、放錨纜來移位與定位。
工程船舶吹泥船
將泥駁上的泥沙吹送到地點的工程船舶。船體為鋼質箱型,用絞機或鋼樁泊定船位。船上有泥泵、水泵和排泥管等設備。吹泥時,水泵產生高壓水將泥駁中泥沙沖成泥漿,再由泥泵和排泥管吹送至地點。吹泥距離一般為3000~5000米,加設接力泵可吹送更遠。生產能力一般為每小時1000立方米。
為排卸封底泥駁裝運的泥砂的工程船舶。船上安裝有泥泵及低揚程大流量水泵。將其與排泥管線相接,先沖水將泥駁艙內泥砂稀釋后由泥泵吹排至岸上填筑洼地。吹泥船一般多定點在靠近排泥區的岸邊設置,以免排泥距離過長而增設接力泵站。
工程船舶泥駁船
配合鏈斗挖泥船、鏟斗挖泥船和抓斗挖泥船裝運挖出的泥沙的駁船,有自航式和非自航式兩種。泥駁有開底式、開邊式和封底式多種。開底泥駁的船底上有活動泥門,開邊泥駁在兩舷舭部設有活動泥門,開啟泥門即可自行卸泥。泥駁載重量約50~2000噸。
專門裝運泥砂的駁船。是挖泥船的配套船舶,一般為非自航式。船體中段為泥艙,兩旁為空氣浮力艙。按泥艙和卸泥方式不同有:封底泥駁,無泥艙門,由吹泥船配合排泥。開底泥駁,艙底設有一排或兩排方形泥艙門,打開艙門自動卸泥。側開泥駁,在兩舷下部開兩排泥門,在船中軸部設三角形空氣艙,適用于淺水區拋泥。對開泥駁,由左右兩對稱的半船體在首尾端部絞接構成,靠重心和浮心的相對位置,可自動繞縱軸側轉卸泥,具有結構簡單艙容量大的優點。自航泥駁,多為開底式,有干舷高抗風能力強的貨船型,和普通泥駁加自航動力的駁船型。泥駁以泥艙容積分級。[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