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礦機介紹
扒運礦巖塊度為400~600mm,一般運距≤40m,可達90m,底板坡度≤30°。
扒礦機具有結構簡單、維修方便、運轉可靠、設備投資少、運轉費用低、噪聲小、適于不穩固巖層使用等優點。
扒礦機按動力分為氣動和電動兩種。電動扒礦機簡稱電耙,應用,絞車功率為3.7~112kW;氣動扒礦機重量輕,搬運容易,主要用于掘進裝運作業,絞車功率為3.7~19kW。[1]
扒礦機發展概況
1921年美國沙里萬公司(Sullivan Ma-chinery Co.)制造出一臺氣動雙卷筒絞車,1923年制造出電動雙卷筒絞車,1929年制造出三卷筒絞車。隨后開發的大功率、遙控扒礦絞車,成為40~50年代地下礦山的主要出礦設備。60年代中期地下鏟運機問世以后,扒礦機的使用量明顯下降。中國于50年代開始使用和制造扒礦機,到80年代末扒礦機仍是中小型地下礦山回采的重要出礦設備,多用15~55kW電動絞車,運距為40m時的生產能力為6~16t/h。[2]
扒礦機工作原理
絞車用主繩和繞過懸掛在爆堆后面巖壁上的滑輪的尾繩牽引耙斗往復運動。工作行程時,合上主繩卷筒離合器,主繩牽引耙斗朝向絞車運動,耙斗借助自重插入礦巖堆扒取礦巖運往溜井或溜槽;空回行程時,由尾繩牽引耙斗返回礦巖堆,進行下一個扒運循環。
扒礦機包含液壓行走,挖掘采集,輸送,裝車,清底五種功能。其中液壓行走功能是通過液壓馬達,減速機,傳動軸,再到減速機輸送驅動車輪,液壓馬達具有前行,后退,自動剎車三種功;挖掘采集功能由機械手完成,機械手具有挖掘、伸臂、裝料、卸料功能,大臂可上升、下降、左右回轉,挖掘采集的操縱由全液壓控制,由六個手柄操作,每個手柄控制兩個動作,共十二個動作,此技術綜合采用大型挖掘機操作流程改進而成使用方便,易操作.輸送,裝車功能由輸送機系統完成,其輸送架由液壓缸控制升降,輸送架下降時可將前輪支起,同時輸送架前接料口與礦石接觸面更加緊密,工作時穩定性更強,同時可以接合散料,平整常地,傳送帶寬度為650- 700mm,傳送速度為800 -900mm/秒,傳送帶又一臺2.2kw電機帶動減速機驅動主動滾筒,此方式傳動性能更穩定,使用壽命更長,維修更方便。
扒礦機基本構造
由絞車、耙斗、鋼繩和滑輪等組成。
(1)絞車是氣馬達或交流電動機經行星齒輪減速器和帶式摩擦離合器傳動的卷筒裝置。有雙卷筒和三卷筒兩種。三卷筒絞車兩個邊卷筒為尾繩,分別繞過兩個拉開距離固定的滑輪,牽引耙斗回程,分別或同時開動尾繩可實現大面積扒運或拐彎扒運。閘帶離合器采用手動或距控操作,剎住絞車行星減速器內齒圈外緣,實現卷筒轉動,距控操作有氣缸和電磁鐵兩種剎閘方式。
(2)耙斗分為固定式和折疊式兩類。固定式耙斗有耙形和箱形兩種,耙式耙斗為鑄造件,用于扒運大塊、磨蝕性或粘結性礦石;箱式扒斗為焊接件,用于扒運小塊礦石、煤炭或砂土類松散物料。折疊式耙斗在空回程時可以折疊起來,移動阻力小且適用于低矮巷道中扒運。耙斗容積為0.08~1.40m,常用斗容為0.13~0.3m,露天棧場扒運斗容達4m。扒寬等于或大于平均塊度的2~2.5倍,為巷道寬的0.4~0.8倍,耙斗刃插入角為45°(軟巖)到55°~60°(大塊)。也可用幾個耙斗串接在一起扒運。
(3)鋼繩為多股有芯鋼繩,抗拉強度大于牽引力7倍,常用鋼繩直徑為6~16mm。
(4)滑輪用于尾繩轉向,掛在繩套上用錨桿固定在巖壁上,直徑為繩徑的12倍,常用滑輪直徑為150~200mm,繩速為0.7~1.3m/s,達1.8m/s。
扒礦機主要用途
扒礦機廣泛應用于工程隧洞挖掘、礦山挖掘工程、水利等工程的施工機械及小斷面引水洞,礦山出渣(礦), 它主要適用于一些作業空間狹窄、規模小的磷礦、金屬、非金屬礦及非爆炸危險性礦山的碎石土料采集及輸送裝車施工。扒礦機主要用于地下礦山空場法、有底柱分段崩落法、階段崩落法和留礦法集礦巷道中的出礦,也用于其他采礦法的采場出礦,以及地表短距離扒運各種松散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