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鐵觀音紅葉鐵觀音簡介
紅葉鐵觀音茶以精選安溪高山新樅鐵觀音茶葉為原料,用最原始的傳統加工工藝與秘制的全發酵方法相結合,使鐵觀音青草氣散盡的情況下,轉化出粒粒清香,同時,保留了紅亮鮮爽和甘醇特色,口感醇滑厚重,甜綿爽口,融合了“天時、地利、人和、良種”,傳達了“純、雅、禮、和”的茶道理念,享有神奇的“原始味、自然甜、天然紅、高仁品”的佳茗之譽。
[1] 紅葉鐵觀音研究歷程
茶葉按品種分為:綠茶、花茶、烏龍茶、紅茶等,制作方法不同,口味各異,營養也大不相同。茶葉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經常喝茶、飲茶對身體非常有益。
烏龍茶作為茶葉的一個主要種類,主產地集中在福建、中國臺灣等地的高山中。烏龍茶為半發酵茶,其中,烏龍茶中名的當屬安溪鐵觀音,鐵觀音茶的發酵度為20%-60%,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鐵觀音茶條卷曲、壯結、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砂綠明顯、色澤鮮潤。鐵觀音湯色金黃,濃艷清澈,葉底肥厚明亮,具綢面光澤,泡飲茶湯醇厚甘鮮,入口回甘帶蜜味;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譽”。經科學證實,鐵觀音含有較高的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茶多酚和生物堿,有多種營養和藥效成分,具有清心明目,殺菌消炎,減肥美容和延緩衰老,防癌癥、消血脂、降低,減少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功效。
為進一步探索鐵觀音的制作方法和提高鐵觀音的質量,安溪高巖茶廠制茶大師經過多年的反復研究實驗,在選材、發酵、炒制、烘焙等制作工序過程中不斷地嘗試實驗,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 ,又結合了不同時間、空間和加工制作方法,經過多年的苦心實驗,終于研究制成了這款特色的鐵觀音茶——紅葉鐵觀音。
紅葉鐵觀音茶加工方法,以精選安溪高山新樅鐵觀音茶葉為原料,用最原始的傳統加工工藝與秘制的全發酵方法相結合,使鐵觀音青草氣散盡的情況下,轉化出粒粒清香,同時,保留了紅亮鮮爽和甘醇特色,口感醇滑厚重,甜綿爽口,融合了“天時、地利、人和、良種”,傳達了“純、雅、禮、和”的茶道理念,享有神奇的“原始味、自然甜、天然紅、高仁品”的佳茗之譽。
紅葉鐵觀音生產工藝
采 茶 在5月上中旬或10月上中旬,晴好天氣下進行紅葉鐵觀音新樅茶樹鮮葉的采摘。
曬 青 曬青是紅葉鐵觀音做青的道工序,它直接影響到以后的搖青、涼青情況以及做青質量。
搖 青 將曬青后的鮮葉放入搖青機中進行滾搖并攤涼,使青味退盡,葉色黃綠,茶青柔軟、潤滑,搖青完成。 涼 青 搖青后的鮮葉攤薄并放在涼爽處,使鮮葉中各部位水份重新分布均勻,散發葉間熱量。
殺 青 涼青后的鮮葉投入炒青機中殺青。
揉 捻 揉捻的目的是使鮮葉內細胞破碎的同時形成鐵觀音茶胚,以便后續成型和發酵。
發 酵 將揉捻后的茶胚均勻、松散地堆放在簸箕內,待葉色紅、有愉悅香味出現即可。
初 烘 初烘可使紅葉鐵觀音表面脫去大部分水分,為最終成品茶葉奠定基礎。
攤 涼 初烘后的紅葉鐵觀音放在室溫下攤涼,散發葉間熱量,使茶葉間不會發生反潮、反濕現象。
包 揉 將攤涼后的揉捻葉放于白坯布方巾內,在凳上搓、揉、擠、壓、捏,不斷翻轉與收緊,待片刻后松開解塊,篩去茶末,再把茶團解塊,打散,再包揉,再解塊,反復進行。
復 焙 將包揉打散后的紅葉鐵觀音攤放在篩子上,放入烘干機后,茶葉受熱柔軟,便于最后復包揉做型。
復包揉 復包揉是初包揉的繼續,使鐵觀音條索進一步收緊彎曲并固定成形。復包揉可將茶葉細胞中的茶汁繼續擠出,并附著在葉表,使茶葉色澤紅潤。
紅葉鐵觀音(15張)
烘 干 烘干過程是成品紅葉鐵觀音茶加工的最后步驟,其可去掉茶葉中多余水分,形成紅葉鐵觀音茶的形態、特色和香味。
紅葉鐵觀音品種特點
原始味 自然甜 天然紅 高仁品
紅葉鐵觀音口感
滋味醇滑厚重,甜綿爽口,香氣濃郁高強持久
紅葉鐵觀音沖泡方法
水溫應達到95℃以上,特別是次沖泡。浸泡時間:每次以一包為沖泡單位,根據個人喜愛,酌情加減。次為5秒,沖洗茶具,第二次為8秒,第三次為12秒較適宜,以后逐漸時間接近加倍延長,盡量保持湯色與第三泡一致,本產品可以連續沖泡十次。的方式是按上述辦法并根據個人喜好來調整茶葉投放量以及沖泡時間。
紅葉鐵觀音保存方法
防潮、防異味、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