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輿縣歷史沿革
夏、商時期,平輿為摯國,為古諸侯國之一,國君任姓,古城在今西塔寺,周朝時并入沈子國。因周文王之母太任歸省家書中有“平輿”抵達(即坐車平安回到娘家)字樣而得名。
周朝,周公之孫始封于沈,建立沈子國,古城在今射橋鄉古城村,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為蔡所滅。
戰國時期,沈地屬楚,為平輿邑。
秦朝,置平輿縣,治所在今平輿北射橋鄉古城村。
三國時期,平輿縣屬魏,豫州汝南郡。
晉朝,平輿縣屬豫州汝南郡。
南北朝,廢平輿縣。
北魏,復置,治所在今平輿縣城西南。
北齊,廢。
隋朝,大業二年(606年)復置平輿縣,屬豫州。
唐朝,貞觀元年(627年)廢縣,轄地并入新蔡縣。天授二年(691年)復置,治所在今平輿縣城,屬河南道蔡州。
五代時期,屬蔡州。
北宋,屬京西北路蔡州。
金國時期,屬南京路蔡州鎮南軍。
元朝,廢縣,轄地并入汝陽縣,屬河南江北道汝寧府。
明、清時期,屬河南布政使司汝寧府汝陽縣。
時期,屬河南省第八區汝南縣。
1951年4月,復置平輿縣,屬信陽專區。
1965年,信陽、駐馬店分為兩個專區,平輿縣屬駐馬店專區。[2] [15]
2020年2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平輿縣退出貧困縣,正式脫貧摘帽。[7]
平輿縣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平輿縣轄3個街道、11個鎮、5個鄉,有古槐街道,清河街道,東皇街道,楊埠鎮,東和店鎮,廟灣鎮,射橋鎮,西洋店鎮,陽城鎮,郭樓鎮,李屯鎮,萬金店鎮,高楊店鎮,萬冢鎮,十字路鄉,玉皇廟鄉,老王崗鄉,辛店鄉,雙廟鄉,平輿縣人民政府駐清河街道。[5]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411723001000 | 古槐街道 |
411723002000 | 清河街道 |
411723003000 | 東皇街道 |
411723101000 | 楊埠鎮 |
411723102000 | 東和店鎮 |
411723103000 | 廟灣鎮 |
411723104000 | 射橋鎮 |
411723105000 | 西洋店鎮 |
411723106000 | 陽城鎮 |
411723107000 | 郭樓鎮 |
411723108000 | 李屯鎮 |
411723109000 | 萬金店鎮 |
411723110000 | 高楊店鎮 |
411723111000 | 萬冢鎮 |
411723202000 | 十字路鄉 |
411723205000 | 玉皇廟鄉 |
411723208000 | 老王崗鄉 |
411723209000 | 辛店鄉 |
411723211000 | 雙廟鄉 |
平輿縣地理環境
平輿縣位置境域
平輿位于河南省東南部,駐馬店市東部,兩省(河南、安徽)三市(駐馬店、周口、阜陽)結合處,東與新蔡縣、安徽省臨泉縣毗鄰,北與上蔡縣、項城市接壤,西與汝南縣相連,南與正陽縣交界。介于北緯32°44′—33°10′、東經114°24′—114°55′之間,總面積1282平方千米。[2-4]
平輿縣地形地貌
平輿縣地處淮北平原,地勢平坦,西北略高于東南,海拔在39—47米之間,坡降1/4000—1/6000。[1]
平輿縣氣候特征
平輿縣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區,處于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兼有兩種氣候帶的氣候特征,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氣候溫暖,雨水較為充沛。年平均氣溫15℃,1月份平均氣溫1.5℃,7月份平均氣溫27.8℃。年平均降水量904.3毫米。年平均日照2016.3小時,無霜期230天左右。[16]
平輿縣水文概況
平輿縣地處淮河水系,有大小河道3400余條,全長4140千米。淮河支流小洪河和汝河流經縣境,小洪河縣境內長50.2千米,流域面積939平方千米,占平輿縣面積的73%,汝河縣境內長20.54千米,流域面積290平方千米,占平輿縣面積的22%。
平輿縣自然資源
平輿縣水資源
平輿縣境內地下水埋藏總量年平均為2.41億立方米,豐水年達3.3億立方米,干旱年僅1.7億立方米。水質屬重碳酸鹽型淡水。地下水平均埋深1至3米,低洼地區1至2米。洪河、汝河兩岸地下水與河水相連,埋深3至4米。全縣60%的面積屬于淺、深層富水區,40%的面積屬于淺層中等富水、深層富水區。單井出水量每小時30至100立方米。淺、深層富水區包括后劉、萬冢、玉皇廟、郭樓、古槐鎮、東皇廟、辛店7個鄉鎮,單井出水量淺層70立方米/小時,深層100立方米/小時。淺層中等富水、深層富水區有十字路、高楊店、楊埠、東和店、老王崗5個鄉。淺層單井出水量30立方米/小時,深層出水量100立方米/小時。淺層富水和淺層中等富水區有射橋、廟灣、雙廟、萬金店、李屯、西洋店6個鄉。[17]
平輿縣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平輿縣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一、耕地
耕地90055.82公頃(135.08萬畝)。其中,水田1.70公頃(25.5畝);水澆地34444.95公頃(51.67萬畝),占38.25%;旱地55609.17公頃(83.41萬畝),占61.75%。我縣耕地全部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
二、園地
園地1728.49公頃(2.59萬畝)。其中,果園1406.58公頃(2.11萬畝),占81.38%;其他園地321.91公頃(0.48萬畝),占18.62%。
三、林地
林地4932.79公頃(7.40萬畝)。其中,喬木林地1715.04公頃(2.57萬畝),占34.77%;竹林地1.11公頃(16.65畝),占0.02%;其他林地3216.64公頃(4.82萬畝),占65.21%。
四、草地
草地45.45公頃(681.75畝)。其中,人工牧草地16.41公頃(246.15畝),占36.11%;其他草地29.04公頃(435.60畝),占63.89%。
五、濕地
濕地15.77公頃(236.55畝)。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我縣全部為內陸灘涂,主要分布在汝河周邊。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
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0865.47公頃(31.30萬畝)。其中,建制鎮用地3346.89公頃(5.02萬畝),占16.04%;村莊用地17483.64公頃(26.23萬畝),占83.79%;采礦用地0.70公頃(10.50畝);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34.24公頃(0.05萬畝),占0.17%。
七、交通運輸用地
交通運輸用地3113.30公頃(4.67萬畝)。其中,鐵路用地6.79公頃(0.01萬畝),占0.22%;公路用地909.12公頃(1.36萬畝),占29.20%;農村道路2144.43公頃(3.22萬畝),占68.88%;機場用地52.96公頃(0.08萬畝),占1.70%。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
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7193.61公頃(10.79萬畝)。其中,河流水面1092.23公頃(1.64萬畝),占15.18%;湖泊水面43.10公頃(0.06萬畝),占0.60%;坑塘水面1686.93公頃(2.53萬畝),占23.45%;溝渠3271.95公頃(5.58萬畝),占51.74%;水工建筑用地649.40公頃(0.97萬畝),占9.03%。[37]
平輿縣植物資源
平輿縣水生、濕生植物有:荻、萍、較葉黑藻、聚草輪藻、金魚藻等。
芬香植物有:花椒、小茴、藿香、薄荷。
野生植物有:小薊(刺兒菜)、稗草、艾、狗尾草、掃帚苗、蓼(辣蓼稞)、蒺藜、灰灰菜、馬齒菜、薺菜、莎草、蒲公英(鵝兒食)、車前、牽牛(喇叭花)、畫眉草、免絲、茅草、蘆草等。此外,還有中藥材、野生大豆等。
用材樹種有:泡桐、臭椿、楝、榆、國槐、刺槐、柳、喪、梓、愀、楊、川楝、松、柏、杉、皂角、棠梨等。
灌木樹種有:荊條、紫穗槐、杞柳、竹子、冬青等。[17]
平輿縣動物資源
魚類有:鰱、鯉、鯽、草魚、鯰魚、青魚、鱔魚、烏鱧、黃顙魚、鱖魚、攆花魚、麥穗魚、泥鰍、螃蟹、龜、鱉、沼蝦等。
兩棲類有:蟾蜍、青蛙。
爬行類有:壁虎、蜈蚣、蝎子、蚰蜒、蛇、蚯蚓等。
鳥類有:鴿子、鵪鶉、斑鳩、黃鶯、畫眉、燕子、麻雀、喜鵲、烏鴉、貓頭鷹、鷹、啄木鳥等。
野生哺乳類有:貂、鼠、蝙蝠、野兔、山貓、黃鼠狼等。
昆蟲類有:蜜蜂、螞蜂、蜻蜓、瓢蟲、線蟲、草蛉、赤眼蜂、食蚜蠅、蜘蛛、螞蟻、螳螂等。[17]
平輿縣人口
截至2017年末,平輿縣總人口101.86萬人,常住人口72.17萬人。人口出生率12.33‰;人口死亡率6.58‰;自然增長率5.75‰。城鎮化率達到40.2%。[6]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平輿縣常住人口為728672人。[32]
平輿縣政治
職務 | 姓名 |
---|
縣委書記 | 劉飛 |
常務副縣長 | 代元輝 |
副縣長 | 馬林、孔杰、馬全麗、張旭東、王楠 |
資料來源:[35] [41] |
平輿縣經濟
平輿縣綜述
2020年,平輿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5.20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7%。分行業看,產業增加值49.0420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08.2319億元,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107.9270億元,增長4.7%。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7.3:41.8:40.9調整為18.5:40.8:40.7。其中,產業比重提高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下降0.2個百分點。[38]
固定資產投資
2020年,平輿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同)完成1012608萬元,增長6.9%。其中,產業集聚區完成251676萬元,同比增長-28.9%,占全縣投資額的24.9%;商務中心區完成258678萬元,同比增長-8%,占全縣投資額的25.5%。固定資產投資中,國有投資253034萬元,比上年增長-13%,民間投資737855萬元,比上年增長13.3%。按產業分:產業投資166054萬元,比上年增長127.4%;第二產業投資233405萬元,比上年下降15%;第三產業投資613149萬元,增長2.3%。全年億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在建項目50個,完成投資626940萬元,比上年增長7.9%。[38]
財稅收支
2020年,平輿縣財政總收入166006萬元,增長9.5%。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4559萬元,增長10.1%。全年稅收收入87152萬元,增長7.8%。各稅種完成情況是:增值稅28648萬元,增長1.7%,企業所得稅7142萬元,增長28.1%,個人所得稅1086萬元,增長3.7%;城鎮土地使用稅3795萬元,下降13.2%;土地增值稅12224萬元,下降27.2%;契稅10238萬元,增長19.4%;耕地占用稅18381萬元,增長63.1%。非稅收入37407萬元,增長15.8%。
2020年,平輿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23699萬元,下降4.8%。主要項目支出情況是: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5915萬元,下降31.1%,公共安全支出20026萬元,下降12.6%,教育支出102128萬元,增長0.1%,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2015萬元,增長0.8%,科學技術支出16770萬元,增長165.5%,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118999萬元,增長1%,衛生健康支出94228萬元,下降2.3%,節能環保支出7120萬元,增長2.8%,城鄉社區支出29001萬元,下降19.5%,農林水支出67948萬元,增長0.7%,交通運輸支出4501萬元,下降3.5%。[38]
人民生活
2020年,平輿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43元,增長5.4%,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91元,增長6.6%,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770元,增長20.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85元,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017元,增長2.7%。
2020年,平輿縣居民消費價格(CPI)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1%,其中:食品煙酒類上漲6.0%,衣著類持平,居住類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下降0.8%,交通和通信類下降3.0%,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2.0%,醫療保健上漲1.6%,其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5.7%。[38]
平輿縣產業
種植業
2020年,平輿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98.6萬畝,上升0.01%。其中小麥種植面積121.4萬畝,增長0.16%;油料作物種植面積40.5萬畝,增長4.05%。蔬菜種植面積28.08萬畝,增長2.46%。
2020年,平輿縣糧食總產量876847噸,增長0.2%。其中:夏糧總產量570709噸,下降3.43%;秋糧總產量306138噸,上升7.78%;油料總產量66418.5噸,增長0.74%。蔬菜總產量756015噸,增長3.33%。[38]
林業
2020年,平輿縣營造林面積340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340公頃,參加義務植樹65萬人次,義務植樹數量220萬株。年末森林覆蓋率22.65%。全縣共有綜合性公園5個,小游園40余處。[38]
畜牧業
2020年,平輿縣肉類總產量58467噸,比上年增長6.9%。其中:豬肉產量41000噸,增長12.03%。牛肉產量2200噸,增長2.09%。羊肉產量3300噸,增長0.92%。禽肉產量11900噸,下降4.33%。生豬年末存欄558600頭,增長49.16%;生豬出欄538100頭,增長10.43%。牛出欄14500頭,增長2.22%,羊出欄259200只,增長3.3%,家禽出欄8239400只,增長3.31%。禽蛋產量29400噸,增長12.67%,蜂蜜產量208.5噸,下降0.31%。[38]
生產條件
2020年,平輿縣新增有效灌溉面積8萬畝,截至2020年末,平輿縣有效灌溉面積111.33萬畝,增長4.2%;除澇面積新增9000畝,年末達到70.23萬畝,增長1.3%。新增機電井1004眼,年末達到19760眼,增長3.7%。節水灌溉面積新增42900畝,年末達到19.35萬畝,增長19.0%。農業機械總動力169.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2%。農用大中型拖拉機4804臺,增長4.8%;稻麥收割機2243臺,增長1.2%;玉米聯合收割機1769臺,增長2.6%;小型拖拉機76700臺,增長-2.1%。[38]
平輿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0年,平輿縣完成工業總產值1706810萬元,比上年增長5.5%,完成工業增加值467630萬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50751萬元,比上年增長4.6%,增加值452494萬元,比上年增長5.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9.9%。規模以下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6059萬元,比上年增長6.3%,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15136萬元,比上年增長6.9%。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非公有制工業完成增加值447806萬元,比上年增長6.4%。大中型企業完成增加值121756萬元,比上年下降20.3%。高技術產業完成增加值8889萬元,比上年上升45.2%。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21054萬元,增長1.9%,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215570萬元,增長8.5%。全年工業用電量23512萬千瓦時,同比增長24.2%。年末產業集聚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0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477064萬元,完成增加值404820萬元,增長14.5%。其中,主導產業增加值完成240667萬元。[38]
建筑業
2020年,平輿縣全社會建筑業總產值1041813萬元,增長12.5%,實現增加值266176萬元,增長7.9%。資質內的建筑企業51家,比上年增加9家。[38]
平輿縣第三產業
服務業
截至2020年末,平輿縣規模以上服務業44家,全年完成營業收入84455萬元,同比增長16.4%。年末商務中心區共有限上企業54家,較上年增加4家。其中,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16家,規模以上服務業20家,房地產企業18家。[38]
國內貿易
2020年,平輿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05863萬元,比上年增長-2.5%。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34878萬元,增長-2.6%;農村消費品零售額70985萬元,增長-1.2%。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599159.4萬元,增長-1.7%,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06704萬元,增長-6.6%。[38]
對外經濟
2020年,平輿縣進出口總額5438萬美元,同比增長50.5%。[38]
招商引資
2020年,平輿縣實際吸收外資432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9.6%;實際利用省外資金31.35億元,增長3.5%。[38]
房地產業
截至2020年末,平輿縣房地產開發企業45家,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43528萬元,比上年增長14.6%。其中:商品住宅投資313345萬元,同比增長24.9%;商業營業用房投資30183萬元,增長-38.3%,全年完成商品房銷售面積172.6萬平方米,增長0.9%。[38]
郵電通信
2020年,平輿縣完成郵政電信業務總量54018萬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電信業務總量39053萬元,增長9%;郵政業務總量14965萬元,增長15.1%。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10567戶,下降12.7%,其中:縣城固定電話用戶9137戶,下降17.3%,農村電話用戶1430戶,增長35.5%。用戶58.36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1.5%,互聯網用戶16.77萬戶,比上年增加4.07萬戶,增長32.1%。[38]
旅游業
2020年,平輿縣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4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8億元。全縣共有3旅游景區2處,星級酒店2家,國內國際旅行社10家。[38]
金融業
截至2020年末,平輿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459894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3.1%。其中:住戶存款余額2983770萬元,比去年末增長13.6%。人民幣各項余額1729309萬元,增長26.6%。其中:短期435267萬元,增長8.5%,中長期1294041萬元,增長34.2%。[38]
保險業
2020年,平輿縣保費收入18872萬元,增長12.6%。其中:人壽保險費收入12738萬元,財產保險保費收入6134萬元。全年賠款及給付4401萬元,比上年增長15.6%。其中:人壽保險賠款及給付1269萬元,財產保險賠付3132萬元。
[38] 陳蕃公園
平輿縣交通運輸
平輿縣交通
平輿縣西距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廣高鐵、京廣鐵路、107國道50千米,東距京九鐵路80千米,G328、106國道穿境而過。南北向大廣高速公路、東西向新陽高速公路在平輿交匯,以縣城為中心,形成了周邊至駐馬店、周口、漯河、信陽等城市的1小時經濟圈,至武漢、鄭州、合肥的3小時經濟圈。[39]
2020年,平輿縣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實現增加值30649萬元,比上年增長2.7%。[38]
平輿縣運輸
2020年,平輿縣完成貨物周轉量120398萬噸千米,比上年下降14.4%,貨運量1458萬噸,下降5.4%;客運周轉量41192萬人千米,比上年下降10%,客運量944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0%。[38]
平輿縣社會事業
平輿縣科技事業
2020年,平輿縣共申請348件,180件,發明擁有量49件。全縣擁有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全縣規模以上企業R&D經費支出1427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4.7%。全縣全年完成產品認證企業5家,強制檢定計量器具1360臺件。[38]
平輿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0年末,平輿縣共有普通高中4所,招生5188人,較上年同期下降0.65%,在校生15401人,下降1.23%,畢業生5178人,下降11.73%。普通初中29所,招生12309人,較上年同期下降7.34%,在校生38886人,增長2.08%,畢業生11782人,增長10.77%。小學290所,招生15787人,較上年同期下降9.49%,在校學生98764人,增長2.75%,畢業生12359人,下降10.01%。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所,招生689人,較上年同期下降20.07%,在校學生1609人,下降0.37%,畢業生279人,下降5.1%。幼兒園在園幼兒32557人,較上年同期下降6.94%。全縣“兩免一補”安排資金15697萬元,增長15%,資助困難學生77455人次,增長22.38%。[38]
平輿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0年末,平輿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52個,文化館和公共圖書館各1個,文化站19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各1座,廣播電臺1座,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99%,電視臺1座,電視人口覆蓋率99%,有線電視用戶數2.42萬戶。[38]
平輿縣體育事業
2020年,平輿縣在市級以上體育比賽中,共獲得2枚銀牌。體育銷售額3989萬元,下降53.2%。[38]
平輿縣衛生事業
截至2020年末,平輿縣共有衛生機構309個,其中醫院和衛生院共3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專科疾病防治醫院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全縣共有衛生技術人員7008人,其中,職業醫師和職業助理醫師2024人,注冊護士2395人。衛生機構床位數6734張。[38]
平輿縣勞動就業
2020年,平輿縣城鎮新增就業11468人,增長5.7%。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903人,增長8.4%,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17%。[38]
平輿縣社會保障
截至2020年末,平輿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64133人,增長1.5%,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4798人,增長7.9%。參加社會醫療保險人數935713人,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人數35282人。全年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5330人,增長12.5%共有143人領取失業保險金。[38]
平輿縣社會福利
截至2020年末,平輿縣共有11829人享受城鎮居民生活保障,全年發放城鎮居民生活保障金4760萬元,農村居民47740人享受政府生活保障,全年發放農村居民生活保障金10885萬元。全年救助城鄉醫療困難群眾40586次,發放城鄉醫療救助資金3101萬元。[38]
平輿縣環境保護
2020年,平輿縣總體水質狀況為四類水質,V類及劣V類水質斷面全面消除。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99天,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1.9%。PM10平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較上年下降18%,PM2.5平均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較上年下降17%。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150噸,增長2%,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150噸,綜合利用率為99%。[38]
平輿縣安全生產
2020年,平輿縣沒有發生安全生產傷亡事故。[38]
平輿縣歷史文化
平輿是沈姓、冉姓、摯姓、汝南周姓的發源地。文物古跡主要有沈子國故城遺址、摯地遺址、月旦亭遺址、陳蕃墓、普照寺塔、安成故址等。[2]
名單 | 介紹 |
---|
殷商摯國故城遺址(縣保) | 位于平輿縣城。東起文化館,西至烈士陵園,南到清河邊,北及永盛花園小區。始筑于商代,并在先秦及以后歷代長期使用。 |
沈子國故城遺址(省保) | 位于射橋鎮古城村,西周遺址。面積202萬平方米。為周文王第十子季載的封國。是中華沈氏的發源地。該遺址為中原地區保護較好的西周、春秋古城遺址之一。 |
先秦汝墳故城遺址(縣保) | 又稱安成故城。位于老王崗鄉興旺店村委一帶,城垣呈梯形。是中原地區重要的先秦古城之一。據考證,《詩經》中《關雎》、《汝墳》等十一篇創作于此。故城南有安成世家豪族的塋地,號稱“十八冢”。 |
陽城故城遺址(縣保) | 位于后劉鄉新集村一帶,城垣呈長方形。春秋時為楚所置。秦統一六國后,置陽城縣,屬陳郡。據考為中國農民起義陳勝的鄉里。西漢時陽城改屬汝南郡。東漢初年裁并入汝陽,為世家袁安的莊宅。唐代在故城遺址上建陽城寺院,至仍有遺存。 |
戰國韓古城遺址(縣保) | 位于后劉鄉韓古城村。是戰國時期楚國的重要軍事設施---壁壘遺址。 |
東皇廟(縣保) | 位于縣城摯地大道中段東側。原名圣母廟,又名東塔寺,是一座始建于周代,道教與佛教兼容,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廟。主要殿宇包括:圣母殿、文王殿、東皇閣、老君殿、羅漢殿、袁安祠、二龍祠、陳蕃祠等。寺廟設有諸多地方名人專祠。該寺廟多次毀于戰火,又歷代重修,今僅存東皇閣。 |
洪山廟(縣保) | 位于后劉鄉洪山廟村,與上蔡白龜廟、淮陽太昊陵齊名,為“豫南三大古廟”之一。遠古名谷神廟,據考為商紂王之子殷洪大難余生,自號“洪山隱居”(又名洪山道人)隱遁處。主要殿閣有:洪君殿、先王殿、玉皇閣、牛王宮、馬王殿、龍王殿、奶奶殿、閻王殿、天王殿、羅漢殿等。 |
仙翁廟(縣保) | 位于東和店鎮仙翁廟村,是當地百姓為紀念為民驅魔看病的仙人費長房而建的廟宇。 |
郭寺遺址(縣保) | 位于萬冢鄉郭寺村。建于隋代開皇元年。五代毀于兵火,宋代重修。主要殿閣有:佛祖殿、羅漢殿、文殊殿、普賢殿、觀音閣等建筑。與射橋開元寺和附近的陽城寺院齊名,曾為汝東名寺。60年代初廢棄。 |
東岡寺遺址 | 位于老王崗鄉小崗村西。初為老子廟。東漢中期,人們“誦黃老之微詞,尚浮屠之仁祠”,因廟址濱鄰汝水鴻隙陂,為當時中原地區的重要漕道,建東崗寺,至唐代達到鼎盛。曾有佛祖殿、佛光殿、老子殿等殿堂十余座,并有大面積寺田。清末廢于捻軍起義。 |
回龍寺遺址 | 位于老王崗鄉賈屯村。相傳是西漢時期人們為祈禱龍王回此休息、頤養天性而建,名龍社,又稱廻龍廟。東漢時期拓建佛教各殿閣,唐代達到鼎盛。主要殿宇為大雄寶殿、龍王殿等。 |
白龍廟遺址 | 位于老王崗鄉白龍王廟村。古為當地人民為祈求白龍造福鄉民而建造。宋代以后,廟內曾建玉皇大帝、土地、三奶奶諸殿閣,香火旺盛。建國后廢棄。 |
玉皇廟遺址 | 位于玉皇廟鄉玉皇廟村。原名為“光武廟”、“劉秀廟”,后名玉皇廟,是豫南地區的道教圣地。始建于東漢末期,歷代重修,60年代初廢棄。主要建筑有玉皇閣、天師觀、劉秀殿、賈娘娘祠等,其中以玉皇閣大。 |
廟灣鎮會館廟 | 位于廟灣鎮北區。明代晉秦商人相地脈、卜吉兇,于鎮北鄰河處創立“山陜會館”。內設關帝殿、樂樓、天王殿、財神殿、灶君殿、馬王殿等。關帝殿氣勢恢弘,蔚為大觀。60年代,山陜會館廢棄,今存馬王殿和修復的“關帝殿”及六塊明清碑刻。 |
廟灣鎮東岳廟 | 又名東王廟,位于廟灣鎮東區。建于宋代,明時重修。供奉齊天大帝、東王黃飛虎、太上老君、南天老母、西天老母像。南端有一口古井,井上建有供奉姜子牙的廟舍。該廟60年代廢棄,90年代初有信徒重修,但形制較小。 |
陳蕃祠遺址 | 又名“陳公祠”,位于射橋鎮西關。是東漢末期為奠念名重當朝的太傅陳蕃而建。陳蕃晚年因“黨錮之爭”,被宦官勢力,被朱震密葬于此,附近有古稱“古冢十二座”的陳蕃后裔墓葬。祠內主要殿堂有:陳公堂、朱震祠、黃浮祠、陳逸祠、范滂祠等,歷代修葺。近代祠堂毀于兵火。 |
張令公祠 | 又名張令公廟,位于射橋鎮古城南。張令公,即漢代平輿縣令張熹,字季智,桂陽郡臨武縣(今湖南衡陽市)人。張熹為官清廉,愛民如子,深得百姓擁戴。因天大旱而焚身求雨,當地百姓立祠紀念。歷曾屢毀屢修,60年代廢棄。90年代初當地信徒籌建祠舍數間,恢復祭拜儀式。 |
董孝子祠遺址 | 位于射橋鎮古城村東南,與仙女廟毗鄰。董孝子即董永,西漢時期寓居汝南,為孝子,因賣身葬父感動世人。并與美麗賢淑、擅長紡織的玉貞姑娘產生了忠貞不渝的愛情,后世神化為董永和七仙女的傳說。當地百姓為紀念董永的孝行,在其故居上建董孝子祠。近代毀于兵火。 |
織機廟遺址 | 又名仙女廟,位于射橋鎮古城村東南,是紀念漢代汝南孝子董永及其妻七仙女的廟宇。據考證為晉代修建,主要殿堂有:孝子祠、玉女殿(又稱七仙女殿)、織機房、月圓堂等殿閣。 |
射橋壺仙觀遺址 | 位于射橋鎮古城村西南,是古人祭祀懸壺濟世的壺公和弟子仙翁費長房的觀閣。門題“懸壺濟世”。東漢時汝南郡治在今射橋鎮古城村一帶,這里盛傳壺公和弟子費長房救死扶傷、惠濟黎民、鞭笞百鬼、驅使社公的傳說。晉代,當地人們建造殿堂兩座,一座為“壺公祠”,一座為“仙翁觀”,各具殿舍五間,合稱“壺仙觀”。 |
生死祠遺址 | 又名“范張廟”、“雞黍廟”,位于射橋鎮古城村南。是當地群眾為紀念張元伯、范巨卿、郅君章、殷子微生友、死友之情而建。祠中建生友堂、死友堂,謳歌人間信義真情。初年,毀于兵火。 |
四賢觀遺址 | 位于射橋鎮古城村南。據考證,為東漢末年劉備、關羽、張飛、趙云四賢罹難闊別重逢之地,時稱“古城聚會”。后人為紀念四人古城聚會,在此建起“四賢觀”。主要殿堂有:趙云祠、張飛祠、關公祠、劉備殿、四賢觀等。 |
開元寺遺址 | 位于射橋鎮中,是豫南地區一座唐代名剎。該寺占地500畝,并有大量寺田,規模宏大。建供奉釋加牟尼舍俐的佛塔和天王殿、普賢殿、文殊殿、觀音殿、地藏殿、佛賢殿、高僧殿、彌陀殿、佛光殿、藏經閣、三圣祠等大型殿宇。元、明、清曾置僧綱寺,為豫南的佛教中心。該寺60年代被毀,但明代重修的碑碣仍在。 |
龍王廟(縣保) | 位于縣城東北十千米處,是一座千年古廟。該廟清代以前頗具規模,除分造六色神龍寶殿外,還建有禹王殿、玉皇殿、佛祖殿。每年三月十五日舉行廟會。戰爭時期河南省立百泉鄉村師范學校遷移該廟,利用廟址擴建學校。今僅存青龍殿與《皇清重修龍王廟碑記》的殘碑一塊。 |
射橋黌學 | 又名“孔廟”,位于射橋鎮小學院內。始建于明泰昌年間,主要建筑有大成殿、東西廡圣跡殿、詩禮堂、崇圣祠等,近代毀廢。現僅存詩禮堂。該殿堂為明清時縣科庠生科舉后舉行尊孔授儀的場所,對宣傳封建文化有一定的影響。現存詩禮堂系清代重修,整個建筑保護完整。 |
普照寺秀公戒師和尚塔(省保) | 又名普照寺塔,位于李屯鄉普照寺村西,系金代高僧秀公戒師和尚的墓塔。普照寺原名崇林寺,始建于唐代,毀于清咸豐十年,現僅存一塔。該塔建于金明昌五年(1194年),高14米,共7級,為密檐式磚砌塔,結構嚴謹,雕刻精美,是豫南地區一座金塔。 |
平輿縣人物
平輿有被尊為“中國胎教人”的周文王母親太任,有秦末率眾揭竿而起的張楚陳勝,有被史界贊為“朝臣三君子”之一的東漢名臣陳蕃,有被譽為“平輿淵有二龍”的月旦人物許靖和許劭,還有清末捻軍首領陳大喜等先賢英烈。
太任 | 周文王姬昌之母。[18] |
陳蕃 | 東漢太傅,漢朝重臣。[19] |
闞敞 | 字子張,東漢汝南郡平輿人。 |
萬道同 | 字慧清,號懶園居士,萬冢鄉萬寨人,晚清貢生,人稱萬撥貢。 |
陳大喜 | 字泰和,今平輿縣東皇廟鄉老圍子村(時為陳家寨),為清末的太平軍首領之一。 |
張熹 | 字季智,東漢桂陽郡臨武人,漢靈帝時任平輿縣令。他為官清正,愛民如子,百姓尊稱他為“青天張令公”。 |
陳勝 | 平輿縣陽城鎮(今平輿西北)人。秦朝末年反秦義軍的首領之一,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 |
郭了凡 | 原名郭超塵,平輿縣西洋店鄉郭寨人。 |
許靖 | 平輿縣人。年輕時與堂弟許劭俱,善于品評鄉黨人物,尤其重視對人倫品行的評價。 |
周浚 | 西晉時安城人(今平輿老王崗一帶),是周平王少子汝墳侯周烈的后裔。浚天資聰穎,承襲家教,善識人才高下,以才辯于世。 |
戴憑 | 東漢汝南郡平輿人。少時聰穎,博學多才,尤鉆《京氏易》。 |
趙倜 | 今平輿縣玉皇廟鄉人,曾任河南省督軍。[42] |
| 曾任[20] 中共委員、農村工作小組副組長[4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21]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政委、黨委書記[22] 、新疆黨委書記[23-24] 。[36] |
平輿縣地方特產
1980年平輿白芝麻獲國家經貿部授予的“優質產品”稱號,1988年平輿縣被河南省命名為白芝麻外貿出口基地縣,1997年平輿縣被國家批準為商品油料基地縣,1998年平輿縣被國家列為白芝麻標準化種植試點縣,2000、2001年連續實施了國家財政支持科技扶貧白芝麻標準化生產項目建設。
平輿縣白芝麻種植面積穩定在50萬畝左右,種植面積、總產、年出口量均居全國縣級,素有“中原百谷首,平輿芝麻王”之稱。平輿白芝麻以個大籽飽、皮薄肉厚、色澤潔白、口味香醇等品質享譽國內外,是平輿縣傳統的出口商品,年出口量1500萬千克左右。
1986年代表河南省在北京農展館參加全國優質農產品展覽,被原部長何康贊道“河南小磨油香,一”。[25-26]
平輿縣榮譽稱號
平輿是中國車輿文化之鄉、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8] 、全國防水防潮之鄉[9] 、國家衛生縣城[10] 、省級園林城市[10] 、全國文明縣城。[10]
2018年12月,確定為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7]
2019年9月20日,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名單公布,平輿縣獲組織創新獎。[28]
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11]
2020年1月22日,被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12-13]
2020年3月,入選2020中國青年樂業百佳縣市。[29]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30]
2020年11月,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14] 。
2021年1月14日,入選辦公廳公布的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名單。[31]
2021年11月1日,入選擬命名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區)公示名單。[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