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安鄉建置沿革
西周、春秋時,屬齊地。
南宋孝建二年(455年),始屬臨邑縣。
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屬臨邑縣三區。
1951年春,屬臨邑縣八區。
1957年11月,改為宿安鄉。
1958年11月,改為宿安公社。
1984年4月,設立宿安鄉。[2]
宿安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宿安鄉轄10個社區:三寨社區、劉寨社區、高辛社區、耿樓社區、于安社區、許寨社區、魏家社區、五龍堂社區、正升社區、宿安社區。[2]
截至2020年6月,宿安鄉轄45個行政村,[4] 鄉人民政府駐宿安街。[2]
宿安鄉區劃詳情于安社區夏家村 | 宿安社區南街村 | 正升社區崔家村 | 許寨社區大楊家村 | 高辛社區大徐家村 |
耿樓社區耿家樓村 | 魏家社區小張村 | 正升社區小營村 | 許寨社區大孟家村 | 高辛社區徐家樓村 |
耿樓社區鮑家村 | 魏家社區邢仙龍村 | 正升社區熊家村 | 許寨社區小孟家村 | 宿安社區北街村 |
耿樓社區張油坊村 | 魏家社區魏家村 | 正升社區東辛村 | 許寨社區鄧家村 | 宿安社區西街村 |
五龍堂社區坯子張村 | 魏家社區楊辛村 | 正升社區西辛村 | 許寨社區新莊村 | 宿安社區東街村 |
五龍堂社區東張村 | 魏家社區田家村 | 劉寨社區后劉寨村 | 許寨社區小楊家村 | 宿安社區費家村 |
五龍堂社區郝家村 | 于安社區于安村 | 劉寨社區劉家寨村 | 高辛社區高辛莊村 | 宿安社區陶家村 |
五龍堂社區五龍堂村 | 于安社區芝麻王家村 | 劉寨社區張家林村 | 高辛社區小許家村 | 宿安社區姜家寨村 |
五龍堂社區東徐家樓村 | 于安社區周家村 | 許寨社區許家寨村 | 高辛社區黨家村 | 宿安社區趙家寨村 |
宿安鄉地理環境
宿安鄉位置境域
宿安鄉地處臨邑縣東北部,東與濟南市商河縣為鄰,南與孟寺鎮毗鄰,西與臨邑鎮、林子鎮相連,北與理合務鎮接壤,[2] 行政區域面積59.77平方千米。[3]
宿安鄉土地資源
2011年,宿安鄉有耕地面積4.8萬畝。[2]
宿安鄉人口
2011年末,宿安鄉總人口2.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0.1萬人,城鎮化率37%。另有流動人口2000人??側丝谥?,男性1.4萬人,占51%;女性1.3萬人,占49%??側丝诰鶠闈h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1‰,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長率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65人。[2]
2017年末,宿安鄉常住人口為27498人。[1]
截至2019年末,宿安鄉戶籍人口為29321人。[3]
宿安鄉經濟
宿安鄉綜述
2011年,宿安鄉完成財政總收入54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30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000元。[2]
2019年,宿安鄉有工業企業29個,其中規模以上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3]
宿安鄉農業
無土栽培(1張)
宿安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4萬噸,人均3130千克,其中小麥2.1萬噸,玉米2.3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等。2011年,棉花種植面積0.1萬畝,產量131噸;蔬菜種植面積0.5萬畝,產量350噸,主要品種有白菜、芹菜、茄子。
[2] 宿安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5萬頭,年末存欄1.5萬頭;羊飼養量0.5萬只,年末存欄0.5萬頭;家禽飼養量24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900噸,其中豬肉700噸,牛肉150噸,羊肉50噸;禽蛋30噸。[2]
截至2011年末,宿安鄉累計造林0.5萬畝,其中經濟林0.5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30萬株,林木覆蓋率31%。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0.2萬畝,主要品種有蘋果、梨。[2]
宿安鄉漁業以養殖魚為主,有淡水養殖水面300畝,養魚10萬尾,漁業總產值3.8億元。[2]
2011年,宿安鄉有大型農業機械151臺(輛),其中大中型拖拉機48臺,大型小麥聯合收割機96臺,大型玉米聯合收割機7臺。[2]
宿安鄉工業
2011年,宿安鄉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家,職工0.2萬人,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1家。[2]
宿安鄉商業
2011年末,宿安鄉有大型商業網點8個,從業人員22人。
[2] 宿安鄉社會事業
宿安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宿安鄉有幼兒園14所,在園幼兒713人,專任教師29人;小學9所,在校生1200人,專任教師18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2]
宿安鄉文化事業
2011年末,宿安鄉有文化站1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10個。[2]
宿安鄉醫療衛生
2011年末,宿安鄉有衛生院1處;47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47張,固定資產總值229萬元。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注冊護士7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6萬人,參合率99%。[2]
宿安鄉社會保障
2011年,宿安鄉有生活保障人數748人,其中農村生活保障668人,農村特困救濟78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3500人。[2]
宿安鄉交通
宿安鄉歷史文化
據載,唐太宗曾在此留宿,一夜平安無事,故名宿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