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增強材料材料分類
塑料增強材料
塑膠中的作用:在塑料中,可增加塑料的體積,降低產品成本,提高塑料的尺寸穩定性及塑料的硬度和剛性,改善塑料的耐熱性,改進塑料的散光性.,完善了塑料易斷,怕熱等不利于使用的缺點。
塑料增強材料玻璃纖維
玻纖能夠添加在多種樹脂中,如PP、PA和PET/PBT等。據估計,汽車引擎內部和冷卻系統的應用至少占據了增強塑料的1/2。另一個玻纖增強熱塑性塑料的應用領域是電子電氣行業,如連接件、電器外殼和電動工具等。建筑領域是玻纖增強熱塑性塑料的新應用領域,如活動房等。在風能市場,玻纖增強熱固性塑料的應用逐漸增長。研究表明,在此領域也開始使用玻纖增強熱塑性塑料。
塑料增強材料天然纖維
包括亞麻、、黃麻、劍麻和洋麻等材料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應用于熱塑性塑料中。第二代的木纖維主要用在木塑復合材料的擠出成型中,而第二代的天然纖維主要用于注射成型復合材料。
混合了天然纖維的復合材料可能會出現易碎、喂料困難、高含濕量以及擠出效率較低等問題,終端應用的制品可能會出現熱穩定性差和吸水等問題,從而使制品無法應用在高溫和潮濕的環境中。這些問題的克服都需要人們找到更加合理的加工方式。
塑料增強材料芳綸纖維
芳綸纖維最初是用在高溫工程塑料中,如PA、PBT、PC或SEBS等,主要應用領域包括汽車和電子電氣。芳綸纖維的主要用途是提高復合材料的耐磨損性能,因此可用于襯套、軸承和齒輪上。芳綸纖維增強的復合材料重量較輕,因此特別適用于汽車和電子電氣等領域。Twaron公司最近推出了PET和PU基芳綸纖維復合材料。
塑料增強材料碳纖維
碳纖維最初多應用于熱固性塑料中,如航空航天領域,碳纖維也添加到熱塑性塑料中。對于熱塑性塑料,人們主要利用碳纖維的導電性和強度。碳纖維的供應比較緊張,但是碳纖維供應商,如Hexcel、Toray和Cytec已經宣布要擴充產能。碳纖維的短缺也促使設計者采用其他技術,如納米材料、玻纖、芳綸纖維以及不銹鋼纖維等。
塑料增強材料納米材料
PolyOne公司使用納米黏土制成了復合材料,其韌性和硬度比傳統的礦物填料復合材料高,而重量卻比玻纖復合材料輕。納米復合材料可用于生產汽車內飾件和外飾件、空氣調節系統、成套設備以及一些工業零配件。在這些應用中,納米復合材料不遜于玻纖增強塑料。GE塑料公司的HMD技術(高模量)采用非黏土納米材料增強了復合材料的模量,同時降低了CTE系數(熱膨脹系數)。這種材料重量較輕,可用于注射成型汽車部件。
在增強塑料中,碳納米管(CNT)材料的應用逐漸多了起來。碳納米管是一種導電石墨中空管,其尺寸比碳纖維小數千倍,能夠使材料在較低的添加量下獲得較高的增強性能。RTP公司的碳納米管具有更均一的表面傳導性能。經碳納米管增強的復合材料可在低溫條件下進行薄壁成型,從而減輕制品的重量。
長玻纖PP具有以下幾個比較典型的優勢:
一、纖維長度長(在制品中纖維長度可達3mm以上)分布均勻,可形成三維網絡結構,綜合力學性能強。
1)彎曲和拉伸強度均提高30-99%;
2)抗沖擊性提高2-3倍(表現為沖擊強度提高2-3倍);
3)抗高溫蠕變性優異,低溫沖擊強度高,適合使用于高低溫交變頻繁場合;
4)尺寸精準度高,縱橫收縮率小且一致;
5)成型簡單,可注塑或模壓成型;
6)低翹曲,玻纖外露少,表面性能好
二、變形性小,有利于汽車零配件的設計與應用。
三、耐疲勞性能優良
四、流動性能小,模塑成型性能好
五、可循環回收重復使用,綠色環保
聚丙烯的成型加工性好,成型的方法很多,如注塑、吹塑、真空熱成型、涂覆、旋轉成型、熔接、機加工、電鍍和發泡等,并可在金屬表面噴涂。其中注塑成型的比 例大,注塑溫度在180~200之間,注塑壓力在68.6~137.2MPa,模具溫度為40~60℃。預干燥溫度在80℃左右。應避免PP長時間與金屬 壁接觸
聚丙烯的二次加工性很好,其印刷性比聚乙烯好,照相凸版,膠版、平凹板等印刷方法均可使用,要獲得良好的良好的耐熱、耐油、耐水等要求的印刷性能,須經電暈放電處理等再行印刷。
產品說明 |
30% Glass Fiber Reinforced, Chemically Coupled, UV Stabilized, Polypropylene Copolymer, Black, Extrusion Grade |
總體 |
|
材料狀態 | 已商用:當前有效 |
資料 | Technical Datasheet (English) Processing (English) |
Search for UL Yellow Card | RheTech, Inc. |
供貨地區 | 北美洲 |
填料/增強材料 | 玻璃纖維增強材料, 30% 填料按重量 |
添加劑 | 紫外線穩定劑 |
性能特點 | 化學耦合 抗紫外線性能良好 |
外觀 | 黑色 |
加工方法 | 擠出 |
物理性能 | 額定值 | 單位制 | 測試方法 |
比重 | 1.12 | g/cm3 | ASTM D792 |
熔流率 (230°C/2.16 kg) | 1.2 | g/10 min | ASTM D1238 |
硬度 | 額定值 | 單位制 | 測試方法 |
硬度計硬度 (邵氏 D) | 75 |
| ASTM D2240 |
機械性能 | 額定值 | 單位制 | 測試方法 |
抗張強度 | 62.1 | MPa | ASTM D638 |
彎曲模量 - 正切 | 5170 | MPa | ASTM D790 |
沖擊性能 | 額定值 | 單位制 | 測試方法 |
懸壁梁缺口沖擊強度 (23°C) | 150 | J/m | ASTM D256 |
落錘沖擊 | 1.69 | J | ASTM D5420 |
熱性能 | 額定值 | 單位制 | 測試方法 |
熱變形溫度 |
|
| ASTM D648 |
0.45 MPa, 未退火 | 156 | °C |
|
1.8 MPa, 未退火 | 135 | °C |
|
補充信息 | 額定值 | 單位制 | 測試方法 |
Reinforcement Content | 30 | % | ASTM D5630 |
注射 | 額定值 | 單位制 |
|
干燥溫度 | 65.6 到 82.2 | °C |
|
干燥時間 | 1.0 到 2.0 | hr |
|
建議的水分含量 | 0.050 | % |
|
螺筒后部溫度 | 188 到 216 | °C |
|
螺筒中部溫度 | 193 到 221 | °C |
|
螺筒前部溫度 | 199 到 227 | °C |
|
射嘴溫度 | 204 到 216 | °C |
|
模具溫度 | 26.7 到 48.9 | °C |
|
注塑溫度 | 2.76 到 10.3 | MPa |
|
注射速度 | 中等偏慢 |
|
|
保壓 | 2.07 到 8.27 | MPa |
|
背壓 | 0.00 到 0.345 | MPa |
|
螺桿轉速 | 50 | rpm |
|
合模力 | 2.8 到 3.4 | kN/cm2 |
|
注射說明 |
Cycle Time: Variable - Wall thickness dependent Drying is Optional Screw recovery 3 seconds before mold ope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