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安縣建制沿革
甕安地域開拓較早,上溯至夏,《尚書·禹貢》記載,其地域屬梁州南部。期間曾經歷秦朝至的數個時期。
其中,元代時,在少數民族聚居區推行土司制度,至元十四年(1277年),播州首領楊邦憲納地歸附,授播州安撫司,隸湖廣行省。十八年(1281年),升為播州宣慰司。二十一年(1284年),降為播州軍民安撫司,隸順元宣慰司。二十八年(1291年),改為播州軍民宣撫司(元末復為宣慰司)隸四川行省。二十九年(1292年),改隸湖廣行省。播州軍民安撫司轄1府、32長官司,內有舊州草堂(塘)等處長官司,為今甕安縣城。
在明代時仍然實行土司制度,并在土司地區插入軍事據點——衛、所、屯,分軍屯田,扼守要道,加強控制,逐步“改土歸流”。洪武十七年六月初一(1384年6月29日)升舊州草塘等處長官司為草塘安撫司,是年置甕水安撫司,均隸屬四川布政司播州宣慰司。
明洪武十五年閏二月初八(1382年3月23日),置平越衛指揮使司,衛治平越(今福泉市)。十七年二月十六(1384年3月8日),升平越衛指揮使司為軍民指揮使司,先隸屬四川都指揮使司,后改隸貴州都指揮使司。轄左、右、中、前、后5守御千戶所3站72堡(百戶所)。今縣境部分地區屬右所,有15堡。
后于明萬歷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九(1601年5月30日),改土歸流,以甕水、草塘安撫司和重安長官司一部及平越衛右所干平、干溪、梭羅等15堡地合置甕安縣,以甕水安撫司“甕”、重安長官司“安”合稱“甕安”,下設甕水里、草塘里、荊竹里、牛場里、附郭里、干溪里,隸屬貴州布政司平越軍民府。
而后再經歷了清順治、康熙、乾隆、嘉慶朝代以及辛亥、時期。1949年12月11日,甕安縣解放,隸貴州省貴陽中心。1952年12月4日,省人民政府省民民字73號文件通知:貴陽專區改名貴定專區,仍轄甕安縣。1956年5月10日,撤銷貴定專區,甕安縣改隸安順專區。1958年12月3日,甕安縣改隸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機關駐都勻)。
甕安歷史沿革圖
甕安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甕安縣轄甕水、雍陽2個街道辦事處,銀盞、平定營、中坪、建中、永和、珠藏、玉山、天文、猴場、江界河10個鎮,以及1個嵐關鄉。
甕安行政區劃表縣轄街道辦事處、鄉(鎮) | 面積(平方千米) | 下轄村(社區) |
甕水街道辦事處 | 56 | 金龍社區、鼓樓社區、廣場社區、花竹社區、中心社區、新莊社區、花橋社區、河西社區、興隆社區、茅坡社區 |
雍陽街道辦事處 | 67.61 | 河濱社區、文峰社區、城北社區、雍江社區、仙橋社區、云星社區、映山紅社區 |
銀盞鎮 | 197.5 | 飛練社區、太平社區、銀盞村、穿洞村、大寨坪村、新華村、印山村、木老坪村、新場村、巖根河村委會 |
平定營鎮 | 80 | 平定營社區、細沙村、營定街村、三合村、梭羅村 |
中坪鎮 | 158 | 中坪社區、水耳村、艾州村、新土村、茶店村、高枧村 |
建中鎮 | 232 | 鳳凰社區、培文社區、果水村、鑫隆坪村、白沙村、高坪村、保護村、太文村 |
永和鎮 | 180 | 垛丁社區、白水河社區、長嶺村、洗馬塘村、萍水村、后壩村、紅巖村、觀塘村、木孔村 |
珠藏鎮 | 278.33 | 珠藏社區、珠藏村、榮院村、羊關村、鶴亭村、桐梓坡村、羊鹿村、新華村、市灣村、清香村、高寨坪村、豐巖村、高龍村、新興村 |
玉山鎮 | 125 | 玉山村、茍家莊村、白花村、新莊村、龍蟠村、小開洲村、中火村、深溪村 |
天文鎮 | 119.4 | 天文村、玉屏村、烏江村 |
猴場鎮 | 227 | 草塘社區、下司社區、金竹村、那鄉村、宋家寨村、馬場坪村、松坪場村、大金星村、青池村、大田壩村、大河村、石板坪村 |
江界河鎮 | 187 | 渡江社區、福民社區、龍塘村、櫻桃村、山星村、銅鑼村、茶園村、桂花村、沿江村 |
嵐關鄉 | 110.87 | 嵐關村、茶海村、章閣村 |
甕安縣地理環境
甕安縣位置境域
甕安縣位于北緯27.078472′、東經107.471555′,烏江中游,貴州省東部。西距貴陽市城區125公里,北到遵義市城區130公里,南離黔南州都勻市城區105公里,東至銅仁市城區212公里。甕安是黔中經濟區重要節點城市,是成渝南下兩廣,滇中東進長三角地區的交通要道城市。
甕安縣地形地貌
甕安地貌圖
甕安地處貴州高原第二梯級地帶,烏江橫貫北部,屬黔中北部溶丘洼地高原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中部平緩,點花竹山海拔1567米,處烏江沿江渡海拔483米,平均海拔1084米,烏江橫貫北部,將縣境切成南北兩塊,南塊約占4/5,多水田,北塊較小,多旱地,縣境地貌復雜多樣,有山地、丘陵、盆地三大基本類型。
甕安縣氣候水文
甕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遲夏短,秋早冬長,熱量充足,水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3.6℃,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3.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2.9℃,年較差距20.2℃,年降水量為1148.2mm,自然環境較為復雜多樣。甕安地處長江流域,系烏江、沅江水系,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9條,主要河流有烏江和甕安河。水資源總儲量10.3億立方米,年均過境客水212億立方米,縣域年均總流量9.54億立方米,其地表水8.18億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的85.7%,水能資源理論儲量44.065萬千瓦。
甕安縣自然資源
甕安縣礦產資源
甕安縣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分布廣,質量好,水文地質結構簡單,具有良好的開發利用前景。已探明的礦產有磷 ?鐵、鋅、鉬、釩、汞、鈾、硫鐵礦、鋁土礦、含鉀巖石、石灰巖、高嶺土、石膏、大理石等20余種,其中磷礦儲量豐富,在全國,乃至亞洲都占有重要地位。
磷礦:甕安是貴州三大磷礦基地之一,多為磷酸鹽富礦,礦石含P.0在23--35%之間;礦石主要以粉礦、磷肥礦和黃磷礦為主,多為Ⅰ、Ⅱ級品。品位高,雜質少,儲量大,易開采。主要分布在我縣的銀盞、玉山、珠藏、嵐關等鄉鎮,現已探明資源儲量36億噸以上[4] ,位居亞洲,堪稱“亞洲磷倉”。
煤礦:甕安縣煤炭資源儲量豐富,煤炭地質總儲量為10.64億噸以上,煤層在縣境內分布較廣,煤田分布在甕水、雍陽、永和、嵐關、建中、銀盞、猴場等區域。煤層厚且穩定,利于開采。煤質較好,發熱量均在6000大卡千克以上,適宜用于發電、煉焦、冶煉等。根據相關地質勘探資料,甕安境內尚有一些區域和埋藏較深的煤礦資源還未探明,預計全部煤礦儲量將超過15億噸。
甕安縣農業資源
甕安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熱量充足,水熱同季,氣候環境適宜農業發展。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有植物近800種,動物400多種,野生脊椎動物202種。有特色的農業產業:茶葉、生豬、蔬菜(以辣椒為主)、烤煙、精品水果、中藥材是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業結構調整的六大助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甕安縣人口民族
2022年,甕安縣總人口數為人499943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8.11%;布依族占總人口0.73%;苗族占總人口5.09% ;水族占總人口0.13%;侗族族占總人口0.28%。
甕安縣少數民族分布概況
甕安縣政治
職務 | 姓名 |
縣委書記 | 楊朝偉 |
縣長 | 秦禮琦 |
副縣長 | 龔傳海、楊忠華、 汪武、周樂業、莫伯忠、張林才、黃應萍、莫岱維、朱仕祥 |
人大主任 | 韋松 |
政協主席 | 孟先鋒 |
甕安縣經濟
甕安縣綜述
202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71.31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產業增加值33.85億元,增長7.1%;第二產業增加值55.47億元,增長15.3%;第三產業增加值81.98億元,增長4.9%。三次產業結構為19.8:32.4:47.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3244元,同比增長9.3%。
甕安縣農業
2021年,全縣農業總產值61.78億元,比上年增長8.5%。農業增加值35.24億元,比上年增長7.2%。全年糧食種植面積64.38萬畝,比上一年增長1.8%;糧食總產量18.83萬噸,比上一年增長3.8%。全年蔬菜及食用菌收獲面積37.57萬畝,比上一年增長0.4%;蔬菜及食用菌產量61.08萬噸,比上一年增長9.1%。全縣木材產量6307.17立方米,比上一年增長200.3%。全年四肉總產量33268噸,比上一年下降5.2%。其中豬肉產量25526噸,下降5.9%;牛肉產量2421噸,下降11.7%;水產品產量1115噸,比上一年增長14.1%。
甕安縣工業和建筑業
2021年,全縣工業增加值46.02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6.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9.3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27.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一年增長16.5%。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中,原煤產量、磷礦石(折含五氧化二磷30%)保持高速增長,較上年分別增長71.2%、26.5%。
2021年,全縣建筑業增加值9.58億元,比上年增長9.8%。資質內建筑企業14戶。其中,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建筑企業1戶,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企業5戶,施工總承包三級資質企業6戶,專業承包二級資質企業1戶,專業承包三級資質企業1戶。資質建筑業總產值30.98億元,比上年增長19.5%。
甕安縣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一年增長7.0%。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一年增長0.9%。商品房銷售面積35.33萬平方米,比上一年下降48.1%。
甕安縣商貿和旅游
2021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66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5.6%。2021年全縣接待國內過夜游客64.75萬人次,同比增長12.2%,接待入境過夜游客139人次,同比下降8.6%。
甕安縣財政和金融
2021年,全縣財政總收入14.70億元,比上年下降17.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14億元,比上年下降28.8%。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6.59億元,比上年下降0.4%。
2021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55.91億元,比上年末下降3.6%。其中,住戶存款135.24億元,增長12.2%。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余額208.6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2%。其中住戶91.66億元,增長15.5%,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116.99億元,增長3.1%。
甕安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21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69元,比上年增長8.8%。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3450元,比上年增長23.6%。城鎮居民人均現住房建筑面積50.42平方米。2021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71元,比上年增長10.8%。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289元。農村居民人均現住房建筑面積61.21平方米。
2021年,全縣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60302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1553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63071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7753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1668人。
甕安縣交通運輸
甕安是黔中腹地水陸富集的樞紐城市,已形成由鐵路、公路、水路配套組成的立體交通網絡。
2021年末,擁有客運車202輛,已辦理經營許可證的營運貨車450輛,公共(電)汽車140輛,出租車1157輛。全縣境內公路線路總里程1559.1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4.33公里,公路里程1444.82公里。2021年鐵路運輸貨物27752車,共182萬噸。完成水路運輸周轉量28.7萬人公里。
甕安縣公路
道新高速公路、銀百高速公路、甕開高速公路、施播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14.33公里。2018年12月2日,甕安至黃平高速公路(在建)在黃平縣舊州鎮七里沖舉行開工儀式。甕安至黃平高速公路起于甕安西坡與江都高速銜接,在黃平縣產業規劃區與規劃的貴黃高速銜接,路線全長39.558km,是貴州高速公路“加密計劃”中的項目。
甕安縣鐵路
甕馬鐵路為地方貨運鐵路(預留客運),南與滬昆鐵路福泉站連接,經過福泉市、龍昌鎮、牛場鎮、平定營鎮,北止于甕安經濟開發區,線路正線長約71公里,設4個火車站,日均貨運量在2-3萬噸左右,建設等級為國鐵II級。
甕馬鐵路南北延伸線(在建)已于2018年啟動建設,北延伸線甕安至遵義段和南延伸線馬場坪至都勻段組成,線路合計總長148.533km。其中,南延伸線起于甕安至馬場坪鐵路姜家坪站,經麻江、谷硐、都勻楊柳街,終于黔桂鐵路新都勻站,線路長約48.9公里。北延伸線從川黔線的遵義地區閣老壩站南端引出,途徑尚嵇、團溪、鐵廠、珠藏、天文等,終點接入甕安站,線路長約99.633公里。
2022年6月,貴州省員會發部的關于印發《貴州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黔發改交通〔2022〕489號),貴陽至鄭州高鐵過境甕安 。
甕安縣航運
甕安港是烏江航運重要港口之一,從烏江甕安港到重慶涪陵港全程水路約500公里進入長江。甕安港年貨物吞吐量1000萬噸,年客運量30萬人次。2021年完成水路運輸周轉量28.7萬人公里。
甕安縣社會事業
甕安縣教育
2021年末,全縣各級各類學下143所,在校學生91395人,專職教師4915人,較上年增加130人。大專以上院校錄取4192人,其中一本488人,二本1256人,專科2448人。全縣學齡前三年兒童入園率93.2%,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96.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4.1%。
甕安縣文化
甕安縣圖書館2018年被國家國家評為“一級圖書館”。分為南北兩個館,館內含休閑區、閱覽區、兒童閱覽區、電子閱覽區、展覽區、書畫創作區等功能分區,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及休閑娛樂需求,為讀者們提供的閱讀服務。圖書北館于201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容納400人,南館容納300人。
甕安縣衛生
2021年末,全縣有衛生醫療機構206家,衛生技術人員3477人,擁有床位數2542張,每千常住人口擁有醫師2.66人,護士4.7人,床位數6.1張。全科醫師117人,每萬常住人口擁有全科醫師數2.96人。
甕安縣體育
甕安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按國家丙級體育場標準建設,占地面積31000㎡,建筑面積15378㎡,有21300個座位。中心包含新聞中心大樓、體育場、體育館(含籃球館、訓練館、游泳館)、停車場等項目,是甕安縣區域健身娛樂中心、休閑旅游中心、體教培訓中心、青少年體育活動基地、競技訓練基地。具備承辦、、省級單項賽事及州級綜合性賽事的條件。截至2021年末,共承辦國際、賽事17次,省、州級賽事7次,縣體育公益性賽事活動、縣直機關部門聯誼及工會等文化體育活動397次,累計接待人數95.8萬余人次。
甕安縣歷史文化
甕安縣長征文化
猴場會議會址
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凌晨,中國在甕安縣猴場召開跨年會議
[6] 。會議采納了的意見,決定紅軍立即強渡烏江、北上遵義,為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在思想上、組織上、政治上和軍事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后,被譽為“偉大轉折的前夜”。1935年1月1日至3日,紅軍在甕安江界河取得了長征以來的次大規模戰斗勝利,即強渡烏江戰斗的勝利;在甕安建立了長征路上個農民及武裝——珠藏桐梓坡農會和桐梓坡游擊隊。紅軍長征進駐甕安縣猴場期間,曾居住于傅氏宗祠祠堂。
甕安縣文化
1998年甕安縣磷礦采區的埃迪卡拉紀地層中發現了大量動物化石[7] ,打破了科學界的共識。這里保存了迄今古老的動物化石(大約距今6.1億年前),中、英、美專家一致認為,這是世界研究古生物窗口。為研究動物起源和早期演化過程,提供了的實證記錄。
細胞遷移和重組的有絲分裂過程
甕安生物群作為古老的動物化石記錄,其埋藏能力、化石多樣性、科學價值和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在寒武紀之前的特異埋藏動物群中均屬。自1998年以來,甕安生物群的相關成果大量發表在包括英國《自然》、美國《科學》《美國院刊》等國際學術期刊上。
甕安縣土司文化
土司制度是在“天下統一”、高度發展的政治形勢下產生的,明代沿襲元代的體制,并加以發展,形成一套完整的、封建王朝統治地區的政治制度。
草塘安撫司
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原舊州草塘等處長官司的基礎上,添設為草塘安撫司,級別上明顯較長官司提升了一大步。并在同年又設置甕水安撫司于今甕安境內
[9] 。
甕安縣民俗風情
甕安有非物質文化“燈夾戲”[8] 、“儺戲”、“舞龍噓花”、“蘆笙舞”。國家授予甕安猴場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甕安有雨水節氣“回娘家”的風俗,這天出嫁的女兒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來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久不懷孕的,母親會為其縫制條紅褲子,穿在貼身處,據說這樣可以盡快懷孕生子。在驚蟄當天有“打小人”、驅趕霉運的習俗,人們還會燃香、燒艾草,熏居室內外,以其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漸漸演變成驅趕霉運的習俗。
甕安縣人物
甕安人物猶道明(歷貴州人中個考取進士、北宋神宗皇帝授予校書職務) | 宋欽(明代懷遠將軍) | 傅玉書(清代戲劇家、史學家、文學家、詩人) |
舒葆初(杭州警官學校總務科長) | 商文立(17年上海中國公學及國立暨南大學教授、 23年任審計部江蘇審計處處長) | 冷少農(同志的秘書) |
熊弼(第44軍參謀長、新中國少將) | 雷啟文(新疆邊防總站政委、席的警衛員) | 陳靖(當代作家) |
甕安縣風景名勝
甕安旅游景點國家4旅游景區 | 草塘千年古邑、江界河 |
森林公園 | 朱家山 |
其他特色旅游景點 | 建中茶旅小鎮、下司石林、穿洞河瀑布、仙橋山 |
甕安縣地方特產
甕安特產主要有珠藏酸大腸、草塘蒸籠、江界河烏江魚、 漤菜、 灰豆腐、辣雞粉、豌豆涼粉、 綠殼烏雞蛋、 黃粑、 老滿血灌粑、 豆油皮、 綠豆鍋巴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