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国产精品,色综合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又爽又黄,国产激情对白一区二区三区四

網站首頁企業百科 產品百科 技術百科 人物百科

地球一小時 我有新說法
73 0
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性節能活動,提倡于每年三月個星期六的當地時間晚上20:30(2022年地球一小時時間為3月26日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戶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以此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1] 過量二氧化碳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已經極大地威脅到地球上人類的生存。所以公眾只有通過改變民眾對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態度,才能減輕這一威脅對世界造成的影響。2023地球一小時的主題是“為地球獻出一小時(Give an Hour for Earth)”。[15]

目錄

地球一小時活動由來

中國地球1小時宣傳活動
“地球一小時”也稱“關燈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在2007年向發出的一項倡議:呼吁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三月個星期六20:30-21:30期間熄燈一小時,以此來激發人們對保護地球的責任感,以及對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的思考,表明對共同抵御氣候變暖行動的支持。這是一項性的活動,世界自然基金會于2007年在悉尼倡導之后,以驚人的速度席卷,大家都來參加這個活動[3]
“地球一小時”活動于2007年3月31日在澳大利亞的悉尼展開,一下子吸引了超過220萬悉尼家庭和企業參加;隨后,該活動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席卷。

地球一小時發展歷程

2007年
“地球一小時”活動于2007年3月31日晚間8:30在澳大利亞悉尼市展開,當晚,悉尼約有超過220萬戶的家庭和企業關閉燈源和電器一小時。事后統計,熄燈一小時節省下來的電足夠20萬臺電視機用1小時,5萬輛車跑1小時。很多參與的市民反映,當天晚上能看到的星星比平時多了幾倍。
隨后,“地球一小時”從這個規模有限的開端,以令人驚訝的速度很快席卷了。僅僅一年之后,“地球一小時”就已經被確認為大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之一,成為一項性并持續發展的活動。
2008年
2008年3月29日,有35個國家多達5000萬民眾參與其中,并證明了個人的行動凝聚在一起真的可以改變世界。
2008年3月29日晚上8時,新西蘭第三大城市楊維旭和南太平洋島國斐濟首都蘇瓦“陷入黑暗”,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地球時間”環保活動由此開始在接力舉行。這項活動旨在引起人們對氣候變化的警惕。讓所有的人明白地球只有一個,如果讓事態繼續發展下去,地球將會毀滅。當地餐館、酒吧點上蠟燭,舉行燭光晚餐,商店也關閉了霓虹燈。數千個家庭也響應號召,當晚在家中使用蠟燭照明。
當晚,島國斐濟蘇瓦陷入黑暗,兩名身著當地傳統服裝的“武士”點燃了火炬,并將火炬傳遞到蘇瓦港。劃艇愛好者接過火炬,在海里燃起了100只蠟燭,這象征著斐濟所轄的100多個島嶼都面臨氣候變化的挑戰。隨后,“地球時間”活動傳遞到澳大利亞。悉尼當晚8時只可見零星燈光。悉尼歌劇院熄滅了照著巨大貝殼狀建筑的燈火,海港大橋也關閉燈光。當地活動組織者說,商業區350幢商業建筑中的250幢關閉燈光。
伴隨著地球的轉動,“地球時間”活動持續西行,陸續進入馬尼拉、布加勒斯特、華沙、約翰內斯堡、日內瓦……中國北京、天津等多個城市的一些企業和機構也加入到活動中來。
由于時差原因,美國等美洲國家的城市接過了“地球時間”活動中的棒。2008年3月29日在當地時間20:00-21:00,一向以燈火輝煌著稱的美國大都市很多都暗了下來。
2009年
2009年,“地球一小時”來到中國有“中國電谷”之稱的保定市,保定是內地宣布加入該活動的城市。除此之外,得到WWF確認參與活動的中國地區城市還有北京、上海、大連、南京、南昌、杭州、長沙、長春、香港、澳門、臺北等城市。2009年3月27日晚20:30至21:30,上述城市共同行動,熄燈一小時。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3000多個城市共同創造這個美麗的“黑暗時刻”,共同為地球的未來做出貢獻。
為此,英格蘭國家足球博物館、高的酒店迪拜塔、多倫多的加拿大國家電視塔、莫斯科的聯邦大廈以及位于羅馬的意大利共和國總統的官邸奎里納勒宮都熄燈一小時。位于香港維多利亞碼頭的標志性建筑也熄燈一小時,以表達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
“地球一小時”活動2008年年底在中國啟動后,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可口可樂、佳能等百家企業已加入活動。北京、上海等地的宜家、沃爾瑪、新世界中國地產等也用不同的方式在當天的活動。德高集團(中國)還提供了上海、北京與天津的巴士車身以及地鐵燈箱的免費廣告位,以支持“地球一小時”活動。
此外,由地球一小時中國區活動推廣大使李冰冰參與的系列活動公益廣告也亮相。3月27日晚,李冰冰與大家一起加入到“地球一小時”的活動中。李冰冰表示:“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節約能源。我希望能用我的力量,號召更多的人參加這個有意義的活動,一起表達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
2010年
“地球一小時”城市地標集體熄燈(一)(20張)
2010年3月10日,WWF主任荊卉女士特地為李宇春頒發了“地球一小時中國區活動推廣大使”證書。李宇春說:“非常榮幸成為地球一小時中國區推廣大使。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環保,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環保其實就是每一個人的事情,我們應該更努力地推廣環保,加入低碳發展的行動,保護我們共同的家。”
2010年“地球一小時”中國啟動儀式已于3月10日,在大的大熊貓人工繁育機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舉行,象征24個時區的24個印有“地球一小時”活動推廣大使大熊貓“美蘭”和李冰冰、中國活動推廣大使崔健和李宇春掌印的孔明燈由24名環保衛士點燃放飛,拉開了 “地球一小時”中國活動的序幕。
2010年“地球一小時”活動,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選擇了作為中國地區最重要的互聯網合作伙伴,對活動進行公益宣傳,并為網站提供技術支持。
到2010年3月27日,中國已經有33個城市加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已有118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多個城市承諾參加2010年的活動,這些城市的部分標志性建筑物、團體和個人將在27日20:30—21:30熄滅燈光,表達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意愿。WWF還在中國延伸發起了“低碳生活周”活動,每天將提出一項節能減排目標,包括節約1升水、節省10張紙、減少塑料袋使用等。
2011年
2011年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將不僅僅局限于熄燈一小時和應對變暖的行動。在倡導家庭、辦公室、政府建筑和標志性景觀熄燈一小時的同時,“地球一小時”還將致力于推動可持續的環保行動。屆時,來自歐洲、亞洲、大洋洲、非洲和美洲的居民、企業和政府,都會為下一年里大家將采取的可持續環保行動而做出自己的努力節能低碳。
2011年3月26日20:30-21:30,“地球一小時”再次引發城市、企業和個人的自愿參與,當日,共有134個國家和地區展開熄燈接力,中國有86個城市加入到“地球一小時”活動。
2012年
2012年3月31日,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宣布啟動2012年“地球一小時”的廣告宣傳,其主題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位環保家”。該宣傳旨在幫助實現“地球一小時”活動目標,即鼓勵個人、企業和政府在日常活動中至少做出一個環保改變。2012年,中國內地共有124個城市加入到活動中。[3]
2013年
2013地球一小時
2013年,因為西方復活節的緣故,2013年的“地球一小時”活動提前到2013年3月23日。2013年,中國內地共有127個城市加入到活動中。[3]
主題:我做綠V客,“環保七選一,每周一起來”
除往年的“熄燈”外,推出了新的傳統:希望市民在每周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行動,并在每周的這一天實施相應的環保改變,成為“綠V客”:
星期一:多吃菜;星期二:環保袋;星期三:不開車;星期四:自帶筷;星期五:不剩飯;星期六:愛動物做出來;星期日:走進戶外放棄宅。[4]
2013年,包括悉尼歌劇院、帝國大廈、東京塔、迪拜塔、白金漢宮在內的各國標志性建筑也在當地時間晚八點半熄燈一小時。其中包括巴勒斯坦、法屬圭亞那、加拉帕戈斯群島、盧旺達、圣赫勒那島、蘇里南、突尼斯等參與“地球一小時”的國家和地區。在中國,北京鳥巢、水立方、世貿天階等標志性建筑同時熄燈,同一時段,從上海東方明珠到武漢黃鶴樓,從臺北101到香港天際100觀景臺,中國各地多個標志性建筑均熄燈一小時,中國共有127個城市加入“地球一小時”活動。[5]
2014年
2014年的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定于3月29日(星期六)20:30-21:30舉行。
2014地球一小時主題:藍天自造
“我們將地球一小時的主題定為藍天自造,是為了呼應當前急迫、關注的環境議題——霧霾。“地球一小時”中國總干事盧思騁說,“藍天自造,旨在呼吁每一位公民、每一家企業、每一級政府從自身開始,采取實際行動,應對霧霾,清潔空氣。”
地球一小時在發起“地球一小時·藍”計劃,打造環保項目的支持平臺。科幻動作片《超凡蜘蛛俠2》中的超級英雄蜘蛛俠,偕同該片主演安德魯·加菲爾德(Andrew Garfield)、艾瑪·斯通(Emma Stone)、杰米·福克斯(Jamie Foxx)和導演馬克·韋布(Marc Webb)將共同代言“地球一小時·藍”計劃。[6]
2015年
2015年地球一小時活動定于2015年3月28日(星期六)20:30舉行。
2015年中國區地球一小時主題為“能見蔚藍”。2015年2月10日由世界自然基金會揭曉。[7]
2016年
大廠潮白河經濟開發區
2016年度“地球一小時”活動于3月19日晚8:30至9:30舉行,WWF將參與大廠主辦的“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并授予大廠潮白河經濟開發區“為”藍城市伙伴稱號,以推動越來越多的城市及公眾參與一小時、超越一小時,為了藍天做出實際的環保轉變。以“地球一小時”活動為開端,聯動區域內各單位、學校的環保承諾宣言行動、公益“奔跑計劃”“我們的創意生活”征集等系列創意環保活動,以進一步強化公眾綠色環保理念和生態環保意識,推動可持續生活、消費方式的普及和深化[8]
2017年
2017年地球一小時
時間:2017年3月25日20:30-21:30。主題:藍色WE來。
2017年3月17日,首都機場旅業公司所屬瑞海姆田園度假村團委走進密云區密虹公園,開展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倡導社會公眾助力地球一小時,傳遞藍色新WE來。志愿者們向社會公眾普及個人的生活行為與氣候變化的關系。倡導在2017年3月25日20:30-21:30關閉不必要的光源和其他耗電設備,提倡從“衣、食、住、行、樂”五個方面做出改變:將不用的衣服分享給需要的人而不是簡單丟棄、適度點餐杜絕浪費、智慧消費理性購物、多選擇步行或騎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方式以追求健康生活、多接觸大自然舒緩身心壓力等。從日常生活的點滴開始,參與環保行動,踐行可持續的生活和消費方式,為了藍色的未來,為了你、我、他,發揮我們共同的力量。[9]
秘書長古特雷斯特意為“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發表視頻宣布,紐約總部及世界各地的辦事處屆時也將熄燈,展示對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堅定支持。他更呼吁民眾在3月25日當地時間晚8點30分一同加入關燈行動,“透過黑暗,我們能創造一個包容與可持續的世界!”
2018年
2018年3月,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起的“地球一小時”活動,2018年將熄燈儀式時間定為3月24日20:30,屆時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將通過自發熄燈一小時,來激發人們對保護地球的責任感,以及對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的思考。[10]
2019年
2019年地球一小時(7張)
2019年3月,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起的“地球一小時”活動,2019年將熄燈儀式時間定為3月30日晚上8時30分,屆時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將通過自發熄燈一小時,來激發人們對保護地球的責任感,以及對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的思考。[11]
2020年
2020年地球一小時
2020年3月28日晚,在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2020年的活動凸顯“數字化”特色,也更顯保護自然的重要性。2020年“地球一小時”的關鍵詞是“在一起”,希望大家能夠共同應對挑戰。[2]
2020年多地以熄燈等方式參與“地球一小時”環保活動,共同表達呵護地球家園的決心。在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活動凸顯“數字化”特色,也更顯保護自然的重要性。[2]
2021年
2021年地球一小時
2021地球一小時的主題是“為地球發聲 與自然共生”。自然萬物與你我息息相關,當生物多樣性逐漸消退,人類健康繁榮的未來也將受到威脅。讓我們一同保護生物多樣性,為地球發聲。相約2030:萬象更新,回歸自然!力求2030年達到三大目標:
1.因人類原因造成的物種滅絕數量為0
2.自然棲息地喪失為0
3.杜絕浪費,促進可持續發展和消費[13]
2022年
2022年地球一小時[13]
2022地球一小時的主題是“行動!共創未來”。[13]
2022年3月26日,多地參與“地球一小時”。[14]
2023年
2023地球一小時的主題是“為地球獻出一小時(Give an Hour for Earth)”。[15]
2023年3月25日,2023年“地球一小時”中國區主場活動在昆山啟動。[16]

地球一小時環保建議

地球一小時綠色出行

地球一小時宣傳壁紙(5張)
“地球一小時”的目的不是為了節省電,而是為了使公眾認識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的環保意識,在平常的生活中,就養成環保的好習慣。按照2007年資源消費和排放二氧化碳的平均水平計算,人類需要1.5個地球才能滿足需要。每個人的一小步,是地球的一大步:
購買節能家電;
選擇自行車和公共交通作為出行工具;
用完電器拔插頭;
使用保溫能力更強的節能門窗;
讓衣服自然晾干;
自帶購物袋,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空調溫度設置合理,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
只有在需要燒熱水的時候才接通飲水機電源;
冰箱內存放總容積80%的食物。

地球一小時回收垃圾

垃圾只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你能幫忙在源頭上合理處理垃圾:
家中備有分類垃圾桶,將廚余和其他垃圾分開放;
將易拉罐、汽水瓶收集起來,一次賣給廢物回收者;
收集雨水,用來清潔和澆花。廢輪胎可以做枕頭。

地球一小時保護森林

節能20行動手冊(20張)
森林是地球之肺,身處鋼筋水泥森林大都市的我們,一樣能保護千里之外的大森林。
你可以:
無紙化辦公,用電子賀卡代替紙制賀卡;
拒絕接受傳單、折頁或其他形式的廣告;
在線閱讀報刊,獲取新聞,使用電子對賬單;
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
購買具有FSC認證的家具;
以種植樹木的方式慶祝節日紀念日。

地球一小時珍惜淡水

宣傳海報
雖然地球是被水覆蓋的藍色星球,但中國是世界上人均占水量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節水,“點滴”之間,比如:
一水多用:用洗臉水洗腳,淘米水澆花,洗衣水拖地;
挑戰手指靈活度:洗臉刷牙時不長流水,嘗試隨時關閉水龍頭;
使用節水型馬桶、水龍頭;
使用中水清潔車輛,嘗試選擇植物蠟無水洗車;
外出、開會時,自帶水杯;
使用無磷洗滌劑;
不向河道、湖泊里扔垃圾,集中回收廢舊電池。

地球一小時保護動物

自1970年以來,地球生命力指數下降了30%,熱帶物種的種群數量正在急劇下降。不適合野生動植物生存的星球,也將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你可以做到:
不要把垃圾隨意丟棄,野生動物容易誤食;
不在野外或捕魚,這很愚蠢,也不光彩;
在遠處安靜欣賞野生動植物,而不是去觸觸摸和飼養它們;
不要食用野生動物,特別是瀕危野生動物;
不買,虎皮,穿戴動物皮毛不是奢侈而是殘忍;
旅游時不要隨意采集野花野草;
不要購買野生動物做寵物,讓他們活在自己的家園;

地球一小時樂活生活

地球一小時中國區活動推廣大使李冰冰
LOHAS,即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以健康及自給自足的形態生活,健康、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樂活生活已經席卷:
購買當季本地生產的蔬菜水果,可以避免過多的農藥、化肥和運送成本;
盡量選擇有機食品和素食;
不抽煙,盡量不吸二手煙;
支持社會慈善事業,進行舊物捐贈;
減少制造垃圾,也實行垃圾分類與回收;
少乘車,多運動;少吹空調,多親近自然;
辦一個與眾不同的低碳婚禮;
購買有綠色環保標志的產品。

地球一小時創意盤點

地球一小時宣傳海報(二)(20張)
“地球一小時”是地球停電休息的一小時,是黑暗中尋找光明的一小時,是地球人反思的一小時,是能夠醫治創傷的一小時,同時也是需要創意的一小時。圍繞這一性的環保盛會,圍繞這黑暗中的一小時,出現了許多優秀而精彩的創意方案,下面幾個策劃堪稱經典。
2009年
熄燈前后的水立方
2009年3月28日,如果有人這天站在地球外面看地球,他一定會看到一個壯觀而奇妙的景象。大約在地球昏線偏夜的方向兩個半時區的地方,在整整24個小時之內,都將會比往日黑暗許多。這是因為,一場接力的熄燈秀正在上演,這就是WWF(世界自然基金會)舉辦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從進入3月28日20:30的斐濟和惠靈頓開始,24個時區依次熄燈一個小時。
2008年
2008年3月29日晚上20點,從悉尼到南非、歐洲和北美,38個國家的數百座城市加入其中,參與人數達到5000多萬。2008年12月15日,地球一小時活動在中國正式啟動。2009年3月28日的第三屆“地球一小時”活動,WWF曾經的期望是能有10億的人參加。開燈關燈本是很簡單平常的動作,但是能夠讓10億的人同時關燈,并培養出一種熄燈精神,這是很多標語口號都做不到的。一個好的活動策劃,應該是一個吸引人的集體游戲,能夠讓更多的人開心的參與,那就成功了。
2007年
“地球一小時”本身就是一個宏大的創意。2007年,WWF澳大利亞區的負責人GregBourne在電視中向人們激動地描述這個振奮人心的創意——“人們需要通過行動來表明,他們期待改變,政府才會采取行動。”悉尼市響應號召,當地數萬戶商家和200多萬居民3月31日21:30開始集體斷電一小時,以引起人們對溫室氣體排放導致變暖的關注。天黑之后,悉尼歌劇院、悉尼海灣大橋等標志性建筑紛紛熄燈,來讓“地球休息一小時”。這就是屆“地球一小時”活動。線偏夜的方向兩個半時區的地方,在整整24個小時之內,都將會比往日黑暗許多。這是因為,一場接力的熄燈秀正在上演,這就是WWF(世界自然基金會)舉辦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從進入3月28日晚上8點半的斐濟和惠靈頓開始,24個時區依次熄燈一個小時。

地球一小時活動

地球一小時最象征的代表

悉尼歌劇院熄燈
熄燈前后的悉尼
2007年3月31日21:30,作為悉尼市標志性建筑的悉尼歌劇院熄滅了主體燈光,由此也拉開了首屆地球一小時活動的序幕。也因此,悉尼歌劇院的熄燈具有了十分濃厚的象征意味。之后有標志性建筑熄燈成為城市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的條件之一。
差異點評:2008年舊金山的金門大橋熄燈了,羅馬圓形大劇場熄燈了,布達佩斯議會大廈熄燈了,影響卻都比不上悉尼歌劇院的這次熄燈。個吃螃蟹的人,悉尼,城市的品牌也由此大大提升。

地球一小時最陽光的代表

“地球一小時”活動
尚德低碳Party
在2009年3月28日20:30到21:30,太陽能行業的企業無錫尚德舉行了一場特殊的熄燈活動。這是一場以新能源名義參加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尚德的這次活動主題就是:世界停電了,我們怎么辦?這個Party以整條尚德路為舞臺,尚德巨大的太陽能光伏幕墻為背景,為世界獻上了一道綠色動力的環保大宴。這是一個陽光四溢的Party,所有的路燈和舞臺燈都由太陽能光伏系統發電來提供動力,讓人們在夜晚也能聞到陽光的芬芳。
差異點評:WWF通過一次次停電,來教育地球人,對電說不。但是停電之后怎么辦,還沒有人來回答這個問題。中國光伏產業登場了,我們期待著尚德給出一個精彩的答案。

地球一小時最原始的代表

天文臺仰望星空
2007年3月31日19:30,悉尼市超過220萬的人同時熄燈,讓地球休息一小時。約250名居民提前預約到天文臺看星空,觀察黑暗中的地平線。
差異點評:我并不認為黑夜里數星星是什么好的創意,夜里熄燈之后,大家都會想到數星星。這么一個原始的活動,我把它列出來,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紀念屆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從此之后仰望星空成為“地球一小時”活動中的一部分;二是因為2007年12月20日將2009年定為國際天文年,屆時將有幾大亮點項目,“暗夜保護”為其中之一。這一項目就包括參加3月28日的“地球一小時”活動。暗夜保護與仰望星空之間,卻又大面積的重疊在一起。

地球一小時最的代表

低碳音樂會
2008年3月27日,以色列城市特拉維夫為了呼吁環保,舉行“熄燈一小時”活動。在熄燈后的市政廳前的拉賓廣場上,上演著一場熱鬧非凡的搖滾音樂會,同時它也非常引人注目。這場音樂會的之處在于它所使用的電力,一種是人們腳踩踏板產生的電力,另一種是燃燒植物油等生物燃料產生的電力。
差異點評:踩自行車發電并不是什么新聞,然而用它來開音樂會卻是。兩樣普通的事物,加在一起就變得不那么普通了。世界上從來不缺乏普通的事物,只是缺乏把他們聯系起來的靈感。

地球一小時最民族的代表

島國燭光接力
島國斐濟是進入地球一小時的,她的“地球一小時”活動也別具特色。2008年當地時間3月29日20時,蘇瓦陷入黑暗中,兩名身著當地傳統服裝的“武士”點燃了火炬,將火炬傳遞到蘇瓦港。然后由劃艇愛好者接過火炬,在海里燃起了100只蠟燭,這象征著斐濟所轄的100多個島嶼都面臨著氣候變化的挑戰。
差異點評:將活動與自己國家的國情相結合,十分巧妙,也很合乎的理論。燭光下的浪漫很多,燭光下的派對也很多,難得能夠這樣表現出濃郁的民族特色。

地球一小時最悠揚的代表

熄燈前后的國家體育場“鳥巢”
公路巡演
2009年3月15日,備受注目的中國原創音樂新生代創作才子王嘯坤由北京出發,開始其全國春季公路巡演。此次巡演從北京開始,途徑大連、濟南、鄭州、西安、武漢、長沙、南昌、南京,最后將到達上海,歷時1個半月。此次公路巡演與WWF的“地球一小時”合作,在每站巡演開始前,王嘯坤都會帶領觀眾一起,將演出的燈光和電源熄滅,靜默一分鐘,提醒人類在消耗和利用地球能源的同時更需要還給地球一份自然的寧靜。同時,該巡演只選用大巴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以此來倡導環保低碳的生活。
差異點評:這是國內以傳播公益理念為主線的公路搖滾巡演。對于音樂來講,它將公路巡演的形式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對于地球一小時來講,這個活動無疑是最夢幻最悠揚的一個創意形式。

地球一小時最浪漫的代表

夜光型婚禮
自從2008年12月15日,地球一小時活動在中國正式啟動以來,我國各方面都反應積極,杭州多家酒店也參與其中。杭州千島湖開元度假村度假的表現可圈可點。當室內燈光變暗后,驚喜在于,新人可以看到由該酒店提供的發光材料制成的餐具上發出星星點點的浪漫燈光。
差異點評:很早就看到網上有這樣的帖子“地球一小時,停電了,我的婚禮怎么辦?”婚禮可以這么辦,一定會浪漫到極點。我喜歡那個夜光型的婚禮,環保的婚禮。美國有人在“地球一小時”活動之后,甚至要為自己準備綠色葬禮。由此可見,“地球一小時”影響之大。

地球一小時最形而上的代表

100個綠點子
2009年南京市加入地球一小時活動,當地11所高校加盟。如何度過這個黑暗節日,除了傳統的關燈活動之外,參與的高校每校都選出一個“黑暗記錄員”,記錄下“地球一小時”內大家的所有想法,征集保護地球,環保綠色的100個綠點子。
差異點評:在黑夜中冥想,每一個孤獨的人都會這樣做吧?只是,在地球一小時活動的歷史中,黑暗中的綠點子還是次出現。讓思想在一個特定的時刻匯集,也只有高校有這樣的環境。這一策劃的結果如何,非常值得期待。

地球一小時活動反響

地球一小時網民反應

熄燈前后的上海陸家嘴
3月,一封主題為“2009年3月28日晚上8:30-9:30,請關燈一小時”的電子郵件在互聯網上流傳開,被眾多網民轉發、傳遞。在擁有三億網民的中國互聯網上,與“地球一小時”相關的活動和討論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
據悉,多家大型網站都對此開辟了專門的網頁,以專題、專版的形式進行報道。有的網站還在3月28日推出一款個性化首頁,其頁面背景將隨著頁面上新增的“開關”按鈕由“光亮”變成“黑暗”,以此讓更多的網民也能夠參與到“地球一小時”活動當中。
而在網絡討論版及論壇中,各位網民各抒己見。有的網民打算趁著這難得的一小時“帶上手電,去樓下散步”,或者“走到陽臺上,仰望星空,一顆一顆數星星”;有的網民建議懷舊一把,重溫兒時游戲,在晚間找幾個要好的朋友玩玩老鷹捉小雞、捉迷藏、過家家……再次體驗一回童年;還有的網民提出同親密的人共進燭光晚餐,和鄰居、同事開展“講故事大比拼”;也有網民就想一個人安靜下來,練練瑜伽,或是想想事情……
一時間,網絡上還流行起“12星座的熄燈后方案”,有的網民還打造出不同版本的熄燈方案,比如,享受版——點上香熏,貼片面膜,泡泡腳;溫情版——在家里點上蠟燭和家人嘮嗑;寵物版——披著夜色遛狗;幽默版——像《非誠勿擾》里面葛優那樣,在黑暗中懺悔一下,把從幼兒園開始做下的那些不環保的,對地球帶來傷害的行為都數叨出來。
多數網民對于“地球一小時”表示支持。大家都把這不插電的一小時看成是增進感情的契機,一次難得的回歸、親近大自然的機會。的鋼琴家郎朗則建議大家聽聽音樂,“黑暗環境中欣賞音樂更能高度集中,投入旋律之中。那一刻,你會深受感動,并會引發想象力。”

地球一小時學子參與

全國100多所高校的學生也在那天展示應對氣候變化的創意。來自個人、企業、社區、學校的不插電音樂會、黑夜觀星、兒童涂鴉大賽、燭光寄語等活動,都把地球一小時活動推向高潮。

地球一小時明星支持

李冰冰承諾吃素一百天
羽泉、李冰冰、李宇春、李易峰[12] 等明星也對地球一小時活動表示支持。WWF“地球一小時”活動推廣大使李冰冰將在未來的一年里吃素一百天,以更健康環保的方式生活。WWF低碳生活中國活動推廣大使羽泉承諾,將通過購買碳排放來抵消未來一年參加演出的飛行碳排放,而且參加所有演出自備餐具,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地球一小時積極作用

環保意識覺醒
1962年,美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森在她那本后來被稱為標志著人類關注環境問題的著作《寂靜的春天》中寫到,“我們冒著極大的危險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適合我們心意”,“但真實情況是,大自然不是容易被塑造的”,人類長期以來的發展之路“看似平坦、舒適,道路的終點卻有災難等待著”。
熄燈一小時,對于節約能源、減少發電造成的溫室氣體和其他污染性氣體排放或許只是杯水車薪。但是,當由此激發的環保意識深入人心化為思想,當思想化為行動,當行動變成習慣,那對于環保事業的貢獻,將絕不限于數字。()
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是不分國界的,無論是富裕還是貧窮,我們每個人在氣候變化面前都同樣的脆弱。在同氣候變化的斗爭中,政府、個人和社會機構等各方面的共同協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地球村的村民,只要關燈一個小時,我們都能為減少碳排放做出實際的貢獻,改變地球的未來。開發計劃署國別副主任那華)
地球一小時事件表明,在危機時刻是能團結起來的,經濟危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2009年是決定地球未來的一年。各大國家將在這一年制定大規模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計劃。這也給投資低碳新經濟新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我們必須共同努力促成這些改變。我們共同的行動可以改變歷史,并確保地球的未來。(“地球一小時”執行總監安迪·瑞德)
節能減排
2008年,悉尼全城在“地球一小時”內能源消耗下降了8.4%,相當于熄滅了160萬只燈泡。新西蘭僅有一個正式參加熄燈活動的城市克賴斯特徹奇,公布的數據顯示,熄燈一小時,能源消耗減少了將近13%。毫無疑問,熄燈秀的宣傳效果遠遠大于實際的減排效果。在的“熄燈秀”接力下,更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并且用自己的方式來參加這一活動。
2008年,隨著“地球一小時”的依次來臨,從斐濟、新西蘭到澳大利亞,再到亞洲、歐洲和美洲,世界許多城市的市民開始名正言順地享受燭光晚宴。其中,新西蘭第三大城市克賴斯特的標志性建筑大教堂在市長的主持下熄燈。數百名當地民眾在大教堂廣場觀看了一部關注環保的紀錄片,然后一起涌向當地的餐館、酒吧。這里全部點上了蠟燭,舉行燭光晚餐。數千個家庭也在家中開始了浪漫的燭光幽會。
“不要小看熄燈一小時,”比干投資中國區副總裁易轟說,“城市是大量使用電能的地方之一,如果能讓城市關閉不必要的景觀燈一小時,可以節省的能源將是一個大數字。”
“短短60分鐘,其實可以為地球做大貢獻,因為每節約1度電,就減少了1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一位世界自然基金會志愿者說。
據統計,2007年,“地球一小時”啟動的年,澳大利亞悉尼設定了降低5%能耗的目標;2007年3月31日僅悉尼節省的電能,就足夠20萬臺電視機使用1個小時,相當于一小時內路上少跑了48613輛汽車,節能減排。
“地球一小時”不只是一個熄燈儀式。在中國,該活動也是對國家2010年前實現節能減排20%的能效目標提供的支持,旨在鼓勵個人和企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積極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地球一小時"更是一個節能理念,不論是在工作地點或居家用電,都需要我們長期的努力和支持,時時提醒自己,關掉不必要的電燈,拔掉不需要的電源。

地球一小時相關爭議

地球熄燈一小時綠色承諾再升級
根據化學原理,“關燈點蠟燭”實際上排放更多的碳元素,而且蠟燭燃燒不充分產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蠟燭燃燒的臭味和黑煙每個人都很清楚)。因此,“關燈點蠟燭”是沒有科學常識的體現,成分多于實際意義。
宣傳地球一小時等活動所排放的碳,已經遠遠大于關燈1小時所節約的碳,成分多于實際意義。
有部分反對者通過理論計算得出關燈一小時會對電網造成沖擊,但未有詳細數據公布。
另有部分反對者認為這是形式主義,關燈一小時不會節約多少電,不如關閉空調、電視等實在。而支持者認為反對者是誤解了地球一小時活動初衷,活動本身是為了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而非為了靠這一小時節電。
而電力工作者認為這是對電力系統不了解的環保團體,自以為是地搞出了這么個勞民傷財的環保秀。
在我國的發電廠主要以煤電為主,發電過程主要是鍋爐燒煤-產生蒸汽-蒸汽推動汽輪機切割磁感線做功-產生電能。電網的用電負荷直接決定了汽輪機切割磁感線的阻力。
如果瞬時用電負荷驟降,主要危害有以下兩點:
  1. 阻力下降,氣輪機轉速升高,控制系統必須調節蒸汽閥門,減小進氣量。但鍋爐的燃燒存在延時慣性,溫度不能馬上降低,故蒸汽堆積在管道內,造成管壓驟升,極易引起安全事故。
  2. 鍋爐的負荷存在下限,一般如果發電負荷低于設計負荷的30%,鍋爐就容易熄火,此時一般需要往鍋爐投入燃油以防止熄火,這種情況多在夜間發生。晚上8:30~9:00這段時間內,工廠基本停工,主要耗電大戶就是民用,此時鍋爐已經處于低負荷運轉狀態了,再降低用電負荷,鍋爐熄火的可能很大。鍋爐的再啟動是非常麻煩的。
公司肯定聽到風頭,然后有意識的關掉若干電力機組的,火力發電機組關掉新開啟浪費的能源其實更多。
節約用電、際的辦法,是每個人都隨時隨地的注意節約。而不是這樣大家一起,作一場環保秀的游戲。這個宣傳是有意義的,但是我們沒有必要都在這個時間去熄燈一小時,這樣只是造成更大的浪費。

地球一小時合作伙伴

宣傳動畫
“地球一小時”項目合作伙伴是獲得WWF認可的贊助“地球一小時”活動的企業,該企業將以各種形式贊助、支持和推廣“地球一小時”活動,并將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宣傳節能環保理念,履行綠色承諾。獲得WWF承認的“地球一小時”中國項目合作伙伴是中華英才網,WWF將與中華英才網合作,號召數十萬企業用戶,采用線上“綠色”高效招聘求職方式,提升效率,節省資源,降低排放。
“地球一小時”是WWF向發出的一項性公益活動,該項目呼吁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3月周的周六夜晚自愿關燈一小時,以提高公眾節能意識,倡導低碳生活方式,鼓勵全社會對氣候變暖帶來的挑戰采取積極的環保行動。該活動已經成為大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公益行動。
享有盛譽的非政府環境保護機構-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正式宣布成為2010年“地球一小時”中國項目合作伙伴,在2010年,將作為該項目中國地區的互聯網合作伙伴,呼吁更多中國企業和個人共同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共同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對氣候變暖帶來的挑戰采取積極的“綠色”行動。
中國互聯網企業之一的承諾,2011年員工的個人辦公資源消耗(包含用紙、用水和用電)在2010年的基礎上降低30%
參考資料


目錄
相關產品RElAT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