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国产精品,色综合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又爽又黄,国产激情对白一区二区三区四

網站首頁企業百科 產品百科 技術百科 人物百科

郭鐘福 我有新說法
100 0
郭鐘福,1914年4月生于江蘇張家港市楊舍鎮(原屬常熟),從小就讀楊舍小學、梁豐中學。1936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學院化學系,留校任教。1940年至四川南川航委會第二飛機廠任檢驗員。1942年至重慶資委會動力油料廠任研究員。1945年9月赴美國柯達公司實習。1947年回國,在上海化工廠任副廠長、總工程師,初創國內塑料加工工業。1963年7月調上海市塑料研究所若所長、總工程師,國內氟塑科加工。1989年退休,并兼任上海塑料研究所名譽所長。主持出版所刊《塑料摘報》。

目錄

郭鐘福人物簡介

中文名:
郭鐘福
籍貫:
江蘇省常熟縣沙洲鎮(今張家港楊舍鎮)
性別:
民族:
漢族
國籍:
中國
出生年月:
1914年4月6日
所處時代:
現代
職業:
科學 塑料加工專家
畢業院校:
交通大學
成就:
他是我國塑料加工工業的之一,長期從事聚氯乙烯制品和氟塑料制品的研究開發,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關;有效地推行技術責任制,為我國塑料加工工業作出了貢獻。
代表作品:
中國大百科全書化工卷

郭鐘福生平概況

郭鐘福求學

郭鐘福
郭鐘福,1914年生于江蘇省常熟縣沙洲鎮(今屬蘇州張家港楊舍鎮)。他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1932年在江蘇公立南菁中學高中畢業時,家庭已無力籌資供讀。此時,他從報上看到實業家吳蘊初創辦的“天廚清寒獎學金”招考的消息,決心一試,果被錄取,從而進入交通大學化學系就讀。學習期間,他得到當時化學系主任徐名材的教誨。徐名材愛國、正直、博學的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對郭鐘福影響極大,成為他以后數十年處世立身的楷模。 1932~1936年,郭鐘福在大學求學時,與同學主編上海《晨報》“科學介紹”欄目,每周一次撰寫有關介紹化學知識的文章,以加深人們對化學的了解。1936年畢業前夕,在徐名材指導下,郭鐘福投入很多精力,用業余時間與幾位同學趕譯了HE何(HoWe)著的《化學與工業》(CHEMISTRYININDUSTRY)一書,該書上下兩卷,共30萬字,由商務印書館1937年3月出版,納入當時的《萬有文庫》第2集,為普及化學知識起了積極作用。正如徐名材在該書“序”中稱:“郭君等四同學請余書籍以為課余遴譯之需,余因以何氏《化學與工業》一書介紹之,不及二年以成書……是書譯出,灌輸常識,必能引起社會人士對于化學工業之正確認識,推廣通俗化學,其功績不在發明新事物下也”。
郭鐘福在交通大學畢業后即留任化學系助教。1940年,他懷著救國的心情,經與先期到達重慶的徐名材聯系后,只身離開上海,途經香港、海防、昆明,進入四川,從此與在淪陷區的父母妻女一別達8年之久。他到達四川后,先去南川航空委員會第二飛機制造廠任材料分析檢驗員,期間還從事滑翔機用的國產生漆研究。2年后,郭鐘福進入徐名材任廠長的資源委員會重慶動力油料廠任燃料研究室副工程師、研究員、代主任。在廠期間,他結合專業及當時戰爭的需要,在條件艱苦、缺乏技術基礎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進行多項新材料研究,與他人合作先后開發了(汽油抗震劑)、糠醛樹脂、松脂裂解、變壓器油配制、木質素樹脂等,獲重慶國民政府經濟部批準的7項,并公告于重慶《日報》。其中有批量生產,樹脂有小批量生產。1945年8月,郭鐘福以優異成績通過考試,被重慶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錄取公派美國,在柯達(KODAK)公司實習丙烯酸制備,在菲歐立特(PHENOLITE)公司實習酚醛層壓板和棒材的加工,在里徹豪爾(REICHHOLD)公司實習合成工藝等。他在美國的2年實習考察,為以后在國內發展自己的塑料成型加工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47年9月,郭鐘福回國,在資源委員會化工廠上海工廠工作,先任染料部主任,負責硫化元染料、直接藍染料和金黃偶氮染料生產管理工作,后任副廠長,負責全廠技術管理工作。從1948年4月到上海解放,他還兼任上海交通大學分析化學專業教授。

郭鐘福成功

1950年,重工業部決定將化工廠上海工廠改成上海化工廠。1954年起又對上海化工廠的產品作了調整,將該廠改建為專門從事塑料加工這一新興工業的家大型專業廠。郭鐘福任上海化工廠,技術副廠長兼總工程師,一直主持技術管理工作。他不拘一格啟用各種人才,積極消化吸收技術,大量引進設備,并在化工部下,創建實施了總工程師技術負責制,使工廠在*的管理制度下,開發出酚醛漆、酚醛絕緣綢布、酚醛絕緣層壓板等電工用系列產品,聚氯乙烯電纜料,聚氯乙烯板、棒、管、膜和聚氯乙烯泵等制品。
當時的上海化工廠,成為全國各地紛紛上馬的塑料加工廠技術骨干學習觀摩和培訓的重要基地,同時還承擔了援外任務。1959年到1961年,郭鐘福擔任專家組長,先后兩次前往越南河內,為籌建河內塑料廠作出了貢獻。此后上海化工廠還多次承擔了越南、古巴等國家實習生的培訓任務。
60年代初,為適應國家生產發展的需要,化工部決定在上海化工廠中心試驗室基礎上籌建上海塑料研究所。該所專門從事所需特種塑料制品的研究、開發和小批量生產,以緩解上海化工廠生產任務繁重不能兼顧需求的矛盾。化工部十分重視該所的組建,決定由郭鐘福任上海化工廠副廠長兼該所副所長和總工程師,直接抓該所的籌建工作。以后,郭鐘福又相繼任上海塑料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和顧問。30多年中,郭鐘福為研制國防工業急需的特種塑料制品作出了重要貢獻。
郭鐘福重視科研工作的管理和試驗研究。他從人員組織、課題論證、查閱文獻、研究總結、成果鑒定和資料歸檔各個環節進行把關,嚴格要求,一絲不茍,帶領大家深入實際,攻克難關,取得大量科研成果。
1959年郭鐘福加入中國。1986~1987年,中國化工學會和上海化學化工學會為表彰他從事化工工作50年和為發展化工科學技術作出的貢獻,分別向他頒發了榮譽證書;1990年化工部及上海市化工局又分別授予他化工科技老專家和上海化工科技專家榮譽證書;1992年化工部為表彰他在國防化工的創業和發展中作出的突出貢獻,授予他國防化工創業獎和證書。
郭鐘福曾任中國塑料工程學會副理事長,1985年起為名譽理事;上海塑料工程協會副理事長;上海化學化工學會理事;國家科委新型化工材料專業組成員和氟塑料專業組副組長;國際標準化組織ISO/TC61WG9工作組成員;1991年受聘為上海市化工局屆技術委員會顧問;1992年受聘為上海市化工局第二屆技術經濟委員會顧問。

郭鐘福創業

郭鐘福創建塑料加工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全國沒有像樣的塑料加工業,僅有一些小廠利用進口原料制成酚醛塑料(電木)、氨基塑料(電玉)、硝酸纖維素塑料(賽璐珞)等制品。據統計當時全國這類塑料產量僅400噸左右。
1954年,國家決定將上海化工廠逐步改建為家塑料專業化生產企業。要把上海化工廠由生產硫化元染料、橡膠三角皮帶等產品,改造成一個專門生產塑料制品的全新企業并非易事。
郭鐘福接受任務后做了以下工作:首先,確定上海化工廠的發展方向為國家急需的酚醛類和聚氯乙烯類通用塑料制品的生產;其次,為適應工廠轉產需要,開展一系列更新工廠人員知識的活動;第三,調整加強技術管理和生產一線的力量;第四,改造和利用必需的塑料加工設備。通過交叉平行作業,完成這些工作,不到3年時間,使上海化工廠走上了正規批量生產塑料制品的道路。
根據國家電工器材的發展需要,上海化工廠首先開展酚醛系列熱固性塑料制品的開發。當時國內缺乏生產電絕緣材料的基本原料(酚醛樹脂),郭鐘福會同在美國西屋公司實習的同仁,利用他們在美國學到的有機合成工藝技術,著手在廠內進行以和甲醛為原料合成酚醛樹脂,進而生產出符合電工要求的黃蠟綢布、紙質和布質層壓板等不同牌號、規格、標準的系列產品。
這些產品代替了進口料,為我國電工絕緣材料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當初,要穩定生產出合格的產品,就要有一套嚴格的控制手段,如從原料到半成品、成品的質量控制;從樹脂配方確定到坯料浸漬時樹脂含量的控制;從增強材料的處理、選配工藝、芯材與面材的老嫩度合理控制到加溫加壓的施壓與釋壓程序的確定;為提高產品產量,減少廢品率,對設備進行進料量從12層到20層多層壓機的自動化技術改造;為使產品表面光潔度達到標準而采用鏡面不銹鋼板膜具等等。
上述各種控制手段,都是郭鐘福與工程技術人員、工人一起在無數次反復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由于建立了良好的質量保證系統,使上海化工廠生產的電工用酚醛系列制品始終享有盛譽。
50年代,靠自己的力量生產聚氯乙烯塑料制品是另一個嶄新的領域。郭鐘福為使這一任務能如期完成,幾乎把自己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在資料的消化吸收上;同時,他要求大家廣泛收集有關聚氯乙烯樹脂及加工的資料,邊學邊干。他們先是利用進口樹脂在橡膠加工設備上混料,在三輥壓延機上壓制薄膜。
其次,他派人去遼寧錦西化工廠、上海天原化工廠等聚氯乙烯樹脂生產廠參觀學習,了解樹脂質量對加工的影響,交流加工對樹脂性能的要求。
第三,利用蘇聯專家別什霍諾夫和伊沙闊夫及日本專家古谷正之等來廠講學的機會,多次安排為全廠技術人員講課,讓大家共同掌握聚氯乙烯配方、加工技術和應用技術。
第四,對參加工作的大專畢業生,組織短期塑料加工知識的培訓。
第五,結合生產需要,協助廠黨委建立技校,培訓生產線的技術工人。通過這些措施,使全廠職工積累了系統的加工聚氯乙烯制品的基本知識,摸索出了一套加工聚氯乙烯的技術。在郭鐘福的參加和組織下,上海化工廠在先開發成功聚氯乙烯電纜料、壓延薄膜、層壓硬板、擠出軟管和硬管、注射成型管配件、塑料鼓風機、塑料泵和硝酸塔內襯等產品。
所有這些產品根據用途確定了多種牌號,編制了一系列產品目錄、說明書和標準,在廠內建立了樣品陳列室和資料檔案室。上海化工廠成為國內同行廠家培訓人員的基地。該廠產品如聚氯乙烯電纜料還出口到埃及、古巴和越南。
50年代,化工部為了裝備上海化工廠,花了大量外匯從國外引進了捏和機、擠塑機、注塑機、壓延機等數十臺。當時,該廠無法去國外直接選購設備,也不能請外國專家來指導安裝,國內又無成熟經驗可借鑒。郭鐘福決心走自力更生道路,親自主持制訂方案,組織全廠工藝、機電、儀表等部門人員臨時組成一支工種齊全的技術隊伍,僅憑設備說明書建廠房,按生產工藝流程配置設備。經他們日以繼夜地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難,把一臺臺設備安裝到位,并調試成功,投入了使用。由于這些設備的投產,使該廠產品迅速躍上新臺階,到60年代初,年產量已達到數萬噸,幾乎占當時全國產品的1/10。日本古谷正元專家來廠參觀后承認50年代末上海化工廠的水平已與日本相當。

郭鐘福創立塑料研究所

60年代初,國家急需發展工用塑料。化工部決定以上海化工廠為依托,組建上海塑料研究所,專門從事塑料的研制。1962年,郭鐘福接受組建工作。他重視選拔、配備人才,從上海化工廠商調了近40名人員作為建所骨干;他撰寫材料,為大家講課;他堅持科研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總結提高,并不斷跟蹤技術,開發新產品。通過幾年努力,使國防新型塑料研制開發工作逐步開展起來。
60年代初,人們對聚四氟乙烯樹脂及其制品非常生疏,西方國家對我國嚴格實行禁運。國家下達了研制這種新材料的任務后,郭鐘福組織大家查閱當時國內能收集到的各種國外文獻資料,逐步弄清聚四氟乙烯樹脂的性能,很快與負責合成聚四氟乙烯樹脂的上海鴻源化工廠技術人員一起,開始進行加工氟塑料制品的研制工作。
通過一段工作,摸索出一套與常規熱塑性塑料加工不同而類似粉末冶金的冷壓—燒結—機加工的氟塑料加工工藝。起初,工程技術人員對燒結設備是什么樣子,毫無所知。郭鐘福和繆京媛等技術人員一起,因陋就簡地用染料包裝鐵桶改成一個加熱爐,用變壓器調溫,土法上馬制成第1臺燒結爐。
經過多次實驗和改造,終于取得了對聚四氟乙烯樹脂加工性能的感性認識,并與設備制造廠共同設計試制成功了早期的燒結爐。以后經過改善、提高,形成了專用的定型的燒結爐。他們又通過反復試驗和總結提高,在先成功地加工出各種氟塑料制品,例如國防工業上急需的聚四氟乙烯鋼絲增強液壓軟管和屏蔽管,聚四氟乙烯玻璃鋼隔套,聚四氟乙烯玻璃布及附銅箔板,各種減磨和密封用的聚四氟乙烯填充制品,規格不一的聚全氟乙丙烯板、棒、管、膜和熱收縮性薄膜等等。
飛機、汽車、火車機車的風擋玻璃要求做到撞擊而不致發生玻璃碎片飛濺傷人,這是由無機玻璃與透明性、黏接性的縮丁醛薄膜復合而成的。該薄膜加工有兩種方法:一為溶劑型流涎法,二為無溶劑的擠出壓延法。上海塑料研究所采用后者。它具有不耗溶劑、成本低廉的優點,但有幾個難題要解決:一是縮丁醛樹脂與增塑劑相混,會結成大小不一的團塊,給擠出機加料時發生困難,因此要有合適的混和工藝和加料方法;二是擠出料很黏,在壓延輥上若沒有良好的脫膜涂層就根本無法加工,所以必須在三輥表面施上脫膜涂層;三是壓延出來的薄膜的尺寸穩定性要好,還要防止膜間粘連。在郭鐘福的參與指導下,上述幾個問題得到了解決,縮丁醛薄膜終于研制成功。目前該研究所加工的縮丁醛薄膜已由平膜發展到刻花,用途由發展到轎車、機車和建筑等民用領域。
經過近30年的風風雨雨,上海塑料研究所已發展為有6個研究室、1個機修車間、400名各類技術人員的特種塑料成型加工研究所。它的建立、成長和發展,無不凝聚著郭鐘福的心血。

郭鐘福科學管理制度

郭鐘福在科研、生產兩方面成績顯著,與他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實行科學管理是分不開的。他積極貫徹總工程師技術責任制,建立生產調度制,設立人在車間但直屬廠部的質量監督員系統,技術資料總結和歸檔制度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為了保證新產品的質量和及時處理生產問題,郭鐘福在廠里數年如一日堅持每天上班前開生產調度會,布置任務,檢查工作,聽取各方意見,進行技術協調,落實生產計劃和新產品試制任務。生產調度會充分發揚技術民主,采納合理化建議,使各科室和車間之間互相通氣,減少扯皮現象。至今,許多老同志回憶當時的情景,都盛贊這種工作方法科學、合理。獨立于車間的質量監督員制度,使質量監督員在控制產品質量時不受車間牽制,對產品質量進行嚴格監督。每道工序上的質量監督員發揮了他們應有的作用,就保證了最終產品的質量。郭鐘福重視實踐,每天都要親臨現場,了解生產技術中的關鍵問題,因此他作出的決定容易為各方接受,并遵照執行。無論是工程師還是工人的意見,他都以事實為依據來聽取和采納。聚氯乙烯電纜料用進口樹脂加工一些時間后,工人們提出:為了擴大電纜料的原料來源,建議用國產聚氯乙烯代替進口聚氯乙烯;為了適應國產聚氯乙烯熱穩定性差,建議將穩定劑改用硬脂酸鉛代替硬脂酸鋇。但主管工程師不同意這樣做。主要理由是國產樹脂制品色澤穩定性差。郭鐘福經過調查認為,工人和主管工程師的意見各有所長,決定兩種意見都采納,即用進口聚氯乙烯加硬脂酸鉛生產的電纜料用于生產淺色制品;用國產聚氯乙烯加硬脂酸鉛生產的電纜用于生產深色制品(因鉛容易變為黑色)。實踐證明,效果很好。郭鐘福在管理中也能聽取各方面意見,如參照國外資料和國內使用的實際情況,把酚醛塑料、聚氯乙烯塑料、氟塑料等開發成有多種牌號的產品,編制一系列的產品目錄、標準和使用說明書,供用戶選用,滿足了不同用戶的需要。他還主持建立起相應的圖書資料和技術檔案的管理制度,為開展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條件。
郭鐘福在我國塑料加工戰線上幾十年如一日,勤奮耕耘,無私奉獻。他對待工作一絲不茍,嚴格要求,精益求精,有著執著的追求。他對同志不擺架子,平等待人,團結共事,為大家創造發揮才能的條件。因此,當時的上海化工廠人才濟濟,而且源源不斷為全國輸送了大量人才。他在生活上一貫艱苦樸素,作風正派,公私分明,疾惡如仇。“文化大革命”中,他雖蒙受不白之冤,遭喪母亡妻之打擊,一旦恢復工作后仍孜孜不倦,一心撲在事業上。郭鐘福退休后,仍關心著廠、所的發展和研究課題,仍繼續不斷地廣泛閱讀國內外文獻資料,參加各種學術活動。他自己說,這是為了更新知識,跟上時代的步伐。他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處處折射出高尚的思想光輝,贏得了大家的敬重。他認為工作成就是大家的,自己的事跡是平凡的。

郭鐘福人物簡歷

1914年4月12日 出生于江蘇省常熟縣沙洲鎮。
1932—1936年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系學習。
1936—1940年 任上海交通大學化學系助教。
1940—1942年 四川任南川航空委員會第二飛機制造廠檢驗員。
1942—1945年 重慶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動力油料廠任燃料研究室代主任、研究員。
1947—1949年 在上海任資源委員會化工廠上海工廠染料車間主任、副長廠,兼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1949—1963年 任上海化工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
1963—1984年 任上海市塑料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所長兼總工程師。
1984— 任上海市塑料研究所名譽所長、顧問。

郭鐘福主要論著

1 郭鐘福等合譯.化學與工業.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2 郭鐘福合編.合成材料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
3 郭鐘福合編.農業用塑料.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87
4 郭鐘福,等.中國大百科全書化工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7
5 郭鐘福,等.自然科學年鑒.化工卷(部分條目).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
6 郭鐘福.有關工程塑料應用的設想和建議.工程塑料應用雜志,1981(1)
參考資料


目錄
相關產品RElAT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