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霧給藥優勢
噴霧給藥口服給藥
藥物多數需以擴散方式透過胃腸粘膜而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后隨血流分布到相應部位發揮作用,到達病變部位需要4個小時;而且氣囊上沒有血管和神經,致使藥物的組織分布濃度極低;且藥物口服后必須經口、胃部到達小腸,在小腸里吸收,然后約有70%的藥物再經過肝臟的微粒作用才能到達組織。在這個過程中,藥物易受胃腸道內多種酶和酸堿度的影響,另外藥物在小腸吸收也不,在肝臟內有一部分藥物還會失去活性,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明顯降低,有效的生物利用度只有20%,所以很難達到有效治療的目的。
噴霧給藥噴霧給藥概述
1、噴霧給藥可使藥物吸收快,可瞬間直接到達作用部位,吸收率高、藥效迅速(30分鐘見效)。因為藥物直接到達肺、氣囊等病變部位而發揮作用,可避免藥物對胃腸道的不良刺激,避免肝、胃腸道對藥物的代謝降解作用。另外由于肺泡面積大,且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故可使藥物迅速被吸收,使藥物生物利用度接近99%。
2、因為藥物中的有效成分如祛痰類藥物和支氣管擴張劑等直接接觸氣管粘膜,可調節漿液與黏液的分泌,裂解痰液中酸性粘多糖纖維,使痰液中唾液酸含量下降,降低痰的黏滯性,使痰液變稀,并使之液化而易于咯出;支氣管平滑肌松弛,從而減輕咳嗽,緩解癥狀,降低死亡。
3、藥物和肺部直接接觸,可促進肺部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加強纖毛擺動,增加黏液纖毛運輸系統的清除能力,防止重復感染。藥物直接作用于粘膜表面,可以迅速修復粘膜系統,提升機體免疫力,防止重復感染。
4、吸入給藥使用方便簡單、節約時間,還可減輕拌料、飲水或捉雞的勞動強度,減小雞群的應激反應。特別是對于不能采食或飲水的雞,可經呼吸使藥物迅速到達氣管、支氣管等部位,有效地抑制或殺死致病菌,起到治療作用。
5、另外藥物以氣霧劑的形式噴出,使之分散成微粒,讓畜禽通過呼吸道吸入而在呼吸道發揮局部作用,或使藥物經肺泡吸收進入血液而發揮全身治療作用,所以對于大腸桿菌等引起的全身感染及敗血癥等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6、另外據實驗室檢測和臨床實例表明,噴霧給藥在肺部的組織濃度很高,但是在肝臟和腎臟的組織濃度卻比口服、注射低得多(見表1、2),這表明,噴霧給藥時對腎臟和肝臟的傷害最小;對于疾病后期肝臟和腎臟嚴重損傷的雞群,噴霧給藥也是選擇。
噴霧給藥具體要求
1、選擇適用藥物。
要求使用的藥物對禽類呼吸道無刺激性,且能溶于其分泌物中,否則不能吸收;如對呼吸系統有刺激性的藥物,將導致更嚴重的炎癥。所以我們的呼必隆贈送小包保護劑,有效保護藥物,更重要的是保護粘膜不被藥物損傷,以免激發更嚴重的呼吸道病。
2、控制微粒的粗細。微粒愈細進入肺部愈深,微粒較粗,大部分落在上呼吸道的粘膜表面,不能進入肺部,因而藥效慢。一般要求,進入肺部微粒直徑以40微米以下為佳。
3、藥物的吸濕性。要使微粒達肺的深部,應選擇吸濕性慢的藥物;要使微粒分布到呼吸系統的上部,選擇吸濕性快的藥物。因為具有吸濕性的藥物粒子在通過濕度很高的呼吸道時,其直徑能逐漸增大,影響藥物到達肺部。所以我們增加特殊成分以延緩藥物的吸濕性,讓藥物盡快進入肺部。
4、控制霧滴的均勻度:所有霧滴在下降的過程中,有一部分要隨空氣蒸發,一部分可能在下降過程中相互結合變成更大的霧滴而不利于進入肺部,所以我們加入保護劑,防治霧滴的蒸發和融和,以保證藥物的療效。
5、吸入給藥治療時在晚上或遮光進行,減少操作噪音,以免雞群驚恐,引起應激反應影響雞群生產率。噴霧后應密閉禽舍30min。另外,注意操作者的個人防護,如戴口罩等。以免某些藥物對人體產生損害。
6、噴霧給藥時,噴霧器噴頭應具雞頭上方30cm處,噴頭朝斜上方噴出。
7、鑒于我們的養殖環境,在噴藥之前,用綠潔噴霧消毒一遍,可以降低粉塵,第二可以減少氨氣等廢氣,以防止密閉雞舍后廢氣造成應激。
噴霧給藥實驗數據
表1 不同方法給藥時在雛體內的濃度(IU/g) |
|
|
|
|
|
|
器官和組織 | 用藥后檢測的時間(小時) |
|
|
|
|
|
1 | 4 | 12 | 24 |
|
|
|
口 服 |
|
|
|
|
|
|
腦 | —— | —— | —— | —— |
|
|
血清,IU/ml | 6.5±0.23 | 6.0±0.18 | 2.2±0.13 | 1.2±0.13 |
|
|
肝 | 1.2±0.18 | 2.5±0.25 | 2.8±0.15 | 1.0±0.18 |
|
|
腎 | 2.8±0.13 | 6.9±0.23 | 5.6±0.13 | 2.0±0.13 |
|
|
肺 | 2.1±0.15 | 2.6±0.13 | 2.2±0.06 | 1.2±0.13 |
|
|
吸 入 |
|
|
|
|
|
|
腦 | —— | —— | —— | —— |
|
|
血清,IU/ml | 2.2±0.18 | 1.0±0.06 | 0.6±0.16 | —— |
|
|
肝 | 痕 量 | 痕 量 | 痕 量 | —— |
|
|
腎 | 1.8±0.09 | 2.2±0.23 | 1.5±0.17 | 0.8±0.09 |
|
|
肺 | 6.0±0.48 | 4.9±0.23 | 3.8±0.23 | 3.6±0.37 |
|
|
|
|
|
|
|
|
|
從此表中吸入法給藥時顯示對腎臟的毒性要比肌注時低。
[1]
表2 在不同給藥方法下在雛體內的濃度(ug/g) |
|
|
|
|
|
|
器官和組織 | 用藥后檢測的時間(小時) |
|
|
|
|
|
即刻 | 1 | 4 | 12 |
|
|
|
口 服 |
|
|
|
|
|
|
腦 | —— | —— | —— | —— |
|
|
血清,IU/ml | —— | 痕 量 | 痕 量 | —— |
|
|
肝 | —— | 1.5±0.27 | 0.9±0.04 | 痕 量 |
|
|
腎 | —— | 0.75±0.04 | 1.2±0.88 | 0.8±0.08 |
|
|
肺 | —— | 4.5±0.18 | 2.1±0.08 | 0.8±0.04 |
|
|
肌 注 |
|
|
|
|
|
|
腦 | —— | —— | —— | —— |
|
|
血清,IU/ml | —— | 痕 量 | 0.8±0.04 | 痕 量 |
|
|
肝 | —— | 1.2±0.08 | 1.0±0.08 | 0.8±0.04 |
|
|
腎 | —— | 0.92±0.08 | 1.5±0.08 | 1.0±0.14 |
|
|
肺 | —— | 3.8±0.19 | 2.2±0.17 | 0.4±0.08 |
|
|
吸 入 |
|
|
|
|
|
|
腦 | —— | —— | 0.7±0.04 | —— |
|
|
血清,IU/ml | 痕 量 | 痕 量 | 0.8±0.08 | 痕 量 |
|
|
肝 | 0.83±0.12 | 痕 量 | 1.0±0.08 | 0.4±0.04 |
|
|
腎 | 0.91±0.14 | 0.87±0.19 | 1.0±0.08 | 0.8±0.04 |
|
|
肺 | 9.2±0.27 | 9.7±0.27 | 7.4±0.08 | 1.4±0.08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