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橡膠工業辦刊歷史
1977年7月22日,經原石油化學工業部批復,《合成橡膠工業》于1978年創刊,中國國內發行。
1980年4月11日,經原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編譯委員會批復,原吉林化學工業公司研究院主辦的《特種合成橡膠》雜志自1981年起并入《合成橡膠工業》。
1982年6月28日,經原化學工業部批復,于1984年起在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
1992年起,《合成橡膠工業》采用中國國家標準16開本(210mm×297mm),內頁64頁。
2005年起,《合成橡膠工業》改為內頁80頁[5] 。
2014年12月,《合成橡膠工業》入選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批認定學術期刊[6] 。
合成橡膠工業辦刊條件
合成橡膠工業欄目方向
《合成橡膠工業》主要欄目有進展·論壇、述評、開發、工業裝備、實驗、加工·應用、研究快訊、專論·綜述等[4] 。
《合成橡膠工業》以從事工業生產和技術開發研究的工程技術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也可供從事本專業的科學研究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師生閱讀[5] 。
《合成橡膠工業》報道范圍為合成橡膠或彈性體及其單體;經改性制得的高聚物共混材料;合成膠乳及乳液;合成橡膠、彈性體、高聚物共混材料膠乳及乳液的加工應用技術及其產品;合成和加工所需的專用助劑、溶劑和催化劑;與合成橡膠、彈性體、高聚物共混材料、膠乳及乳液生產與加工應用有關的工業裝備[5] 。
合成橡膠工業人員編制
據2020年2月《合成橡膠工業》顯示,《合成橡膠工業》第七屆編委會有顧問9人、編委62人、通訊員27人,部有責任3人[1-2] 。
《合成橡膠工業》第七屆編委會 職務 | 姓名 |
編委 | 王彬、王云普、王玉榮、王東燕、王鈞周、王得寧、毛云忠、火金三、葉強、史鐵鈞、丘西寧、馮永海、馮志豪、馮連芳、喬金梁、任立新、劉宗林、許貴顯、嚴瑞芳、李楊、李成貴、李花婷、李柏林、李富德、吳妙麟、張明、張士齊、張玉東、張立群、張學義、張學全、張阜東、張養泉、張隱西、延小平、谷育生、陸永衛、陸貴根、陳為民、陳滇寶、周健、周彥豪、單國榮、宗成中、趙建青、趙樹高、胡杰、胡春圃、柳明珠、宮濤、賈德民、唐頌超、梁愛民、黃強、黃光速、曹堃、龔光碧、隋軍、程源、曾繁滌、魯建春、蔡小平 |
通訊員 | 丁智勇、、王艷秋、鄧海燕、田明、劉力、劉俊群、孫嬿雯、關鍵 、李迎、李偉、李賀、楊會林、連強、陳輝、趙玉中、周燎原、張春慶、張曉文、侯艷秋、賈紅兵、高艷舫、梁基照、解孝林、戴祖宏、戴桂英、魏亞萍 |
顧問 | 劉大華、吳棣華、應圣康、張中岳、武冠英、施良和、程曾越、焦書科、謝洪泉[2] |
責任 | 金朝暉、崔英、馬朋高[1] |
合成橡膠工業辦刊成果
合成橡膠工業出版發行
據2020年2月15日中國知網顯示,《合成橡膠工業》共出版文獻6188篇[3] 。
據2020年2月1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合成橡膠工業》共載文2559篇、基金論文量為1204篇[4] 。
合成橡膠工業收錄情況
《合成橡膠工業》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以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收錄期刊、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和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科學技術文獻速報》、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英國橡膠與塑料研究協會(RAPRA)、英國高分子圖書館、波蘭《哥白尼索引》、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JST)和日本科學技術社數據庫、Pж(AJ)文摘雜志(俄)(2014)等收錄[3] [5] 。
合成橡膠工業影響因子
據2020年2月15日中國知網顯示,《合成橡膠工業》總被下載720786次、總被引26258次,(2019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701、(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493[3] 。
據2020年2月1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合成橡膠工業》被引量為14589次、下載量為135285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合成橡膠工業》影響因子為0.42,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3928名[4] 。
合成橡膠工業榮譽表彰
1980年12月,獲化工部優秀科技情報刊物三等獎。
1983年12月,獲化工部優秀科技情報刊物三等獎。
1984年11月,獲中國石化總公司優秀科技情報刊物二等獎。
1988年3月,獲中國石化總公司優秀科技情報刊物二等獎;11月,獲中國石化總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1989年3月,獲中國石化總公司優秀科技情報報刊物一等獎;11月,獲甘肅省首屆優秀科技期刊獎。
1990年10月,獲中國石化總公司優秀科技情報成果二等獎。
1992年6月,獲甘肅省第二屆優秀科技期刊獎;8月,獲中國石化總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2月,獲首屆全國科技期刊一等獎。
1994年4月,獲1993年度中石化情報信息榮譽獎。
1996年6月,獲中石化總公司優秀科技情報刊物一等獎。
1997年3月,獲第二屆全國科技期刊一等獎。
1999年11月,獲首屆國家期刊獎。
2001年11月,獲中國期刊方陣雙高期刊。
2003年11月,獲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
2005年6月,獲甘肅省優秀科技期刊獎。
2006年9月,獲第六屆全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2009年3月,被評為甘肅省品牌期刊。
2011年7月,獲第七屆全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5] 。
合成橡膠工業文化傳統
合成橡膠工業精神理念
《合成橡膠工業》刊名
《合成橡膠工業》堅持“工業與學科相結合、合成與加工應用相結合”的辦刊思想,堅持“為中國國內讀者服務、為工業技術進步服務”的宗旨
[5] 。
合成橡膠工業投稿指南
1.1行文要準確、簡明,敘述清晰,邏輯嚴謹,符合標準化、規范化要求。簡化漢字一律使用《簡化字總表》中的規范字。文題應簡潔、明確,并盡量避免使用副標題。各類論文的篇幅(含參考文獻、圖、表所占位置)如下:研究報告3000~5000字;簡報和進展不超過3000字;研究快訊正文用英文撰寫,文后附中文摘要,限1個版面(約4000字符);論壇不超過1200字,述評、專論和綜述不超過8000字。研究報告如屬系列文章,應加注前報出處。
1.2來稿請用Word軟件編排,通過電子郵件投稿。請不要重復發送或郵寄(如有重復請說明)。來稿請寫明作者或姓名、聯系電話、單位、通訊地址、郵政編碼及電子信箱地址。
1.3 文稿應附有中文摘要。摘要撰寫要求如下:(1)研究報告(含簡報)應撰寫成記述新穎信息的報道性摘要,并應定量表述。主要內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一般在250字左右。(2)述評、專論與綜述宜撰寫成指示性摘要,一般需指明論題的背景、深度和范圍,著重提示其中的創新及規律性原理;述評還應包括論題的現狀、進展和發展趨勢及相應的評估、論證和建議。一般在150字左右。
1.4 圖、表應盡量精簡,一般均不超過6個,同一來源的數據不應在圖、表中重復引用。圖、表一律用英文書寫(包括題名、注釋)。插圖要求實驗點精確,文字和線條清晰。坐標軸上標注的量的符號和縮略語必須與正文一致。照片圖要求圖像清晰,應注明標尺比例或放大倍數等。圖應位于相應正文之后,在圖的下方注明圖號、圖題和圖注。
1.5公式和反應式應另行居中書寫。結構式不應夾于行文中,而應采用化合物名稱和分子式。
1.6科技術語及名詞盡可能采用通用名稱,如屬新名詞,應附有外文名詞。外文簡稱、縮寫、代號出現應附有中文全名。外文人名、地名、企業名稱一律不譯出。
1.7 明確區分英文字母、拉丁字母和希臘字母及其大小寫,各種符號的上、下標必須明確[7] 。
合成橡膠工業現任
《合成橡膠工業》第七屆編委會職務 | 名錄 |
部主任 | 楊英 |
副主任委員 | 楊繼鋼、趙旭濤、張勇、胡徐騰 |
主編 | 朱景芬[1-2] |
主任委員 | 夏榮安[5] |